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桉树引种及良种选育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我国从80年代中期系统引入桉属优势种质资源,各地选择出适合本地的主栽种(品种),并培育出多个改良品种,开始桉树无性系造林。在集约经营措施下将桉树人工林从80年代前的6.0m3/(hm2·年)提高到30~45年m3/(hm2·年)。四川1986年以来引入了优势桉树种质资源500余个种批号,通过栽培试验研究,选择出巨桉、邓恩桉、史密斯桉、直干桉、尾叶桉等优势种、种源、家系,建立了一定面积约1.33万公顷示范推广林,革新和优化了四川桉树主栽种。本文还阐述了四川桉树良种选育现状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树种桉树的木材纤维特性及其变异规律,为桉树的定向培育和木材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种桉树(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粗皮桉、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码显微图像电脑分析系统,对6种桉树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四大纤维特性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其在径向和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和差异显著性。【结果】1)6种桉树在1.3 m树高处的纤维长度平均值在916~1 129μm之间,纤维宽度平均值在14.86~19.06μm之间,纤维腔径平均值在4.22~8.03μm之间,纤维双壁厚平均值在8.40~12.74μm之间;2)6种桉树自髓心向外,各木材纤维长度和纤维双壁厚先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之后趋于稳定;木材纤维宽度随着树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6种桉树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双壁厚随着树干高度增加总体变化幅度都不大,基本在一中心线上下波动;6种桉树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高的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3)经方差分析表明,6种桉树多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龄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少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高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结论】6种桉树树种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尺寸有所差异,但在同一纤维特性指标中,6个树种在径向或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基本一致,大花序桉的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明显大于其它5个树种,相对具有更大的开展实木加工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育苗与栽种,对9种20个家系的观赏性桉树在3个试验地进行引种试验,经过调查,分析栽种2年来的生长情况,总结引种桉树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初步筛选出具观赏价值的树种,进行第2次调查,分析其性状,为今后观赏桉树的继续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18种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投入及产出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博白林场、贵港市平天山林场3试点的林-农、林-草、林-药3种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类型中的18种复合经营模式连续3年(2009~2011年)的投入产出的评价分析,初步筛选出6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它们分别为:草A1、草A2、草B1、草B3、药A2、药B2模式。此6种模式的年均净收益达1 600元/hm2以上,比桉树纯林净收益高出1 400元/hm2以上,净收益率为21.23%~84.60%,比桉树纯林的净收益率高出18.44%~44.10%,可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在中国发现的桉树叶片焦枯病病原菌Calonectria spp.对桉树的致病力大小,并测定不同桉树无性系对Calonectria病原菌抗病性的强弱,本试验采用在中国发现的12种Calonectria属(Ca. cerciana、Ca. chinensis、Ca. hongkongensis、Ca. microconidialis、Ca. papillata、Ca.parakyotensis、Ca. pauciramosa、Ca. pentaseptata、Ca. pseudoreteaudii、Ca. seminaria、Ca. terrestris、Ca. tetraramosa)共29株致病菌对10个桉树无性系(DH32-22、DH32-29、EC152、EC153、EC155、G1、K31、OC14、U6、W5)进行了室内离体叶片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12种被测试Calonectria病原菌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使10个桉树无性系离体叶片产生病斑;不同种Calnectria病原菌对同一桉树无性系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不同桉树无性系对同种Calonectria致病菌的抗病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江西北部试验地的温度记录及对6个桉树树种其9个品种的耐寒表现进行研究,发现了试验地的气温变化特点,并判断极限低温、不充分的耐寒锻炼是导致桉树寒害的主要原因;在-6.8℃低温中,本沁桉、溪谷桉的耐寒能力强,多利桉与邓恩桉具有一定的耐寒力,柳桉和巨桉不具有耐寒能力。选择出耐寒能力与速生性均优良的邓恩桉20748种源、本沁桉为推荐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等6种桉树早期生长比较和耐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97-199
在日本三重县通过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等 6种桉树早期生长差异和耐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赤桉、巨尾桉、蓝桉、邓恩桉和细叶桉的幼树表现出一定的早期速生特性 ;在 - 1~ - 4℃的低温下 ,亮果桉和邓恩桉与其它桉树相比 ,表现出较强的耐寒风和低温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8.
莫美 《热带林业》2007,35(1):21-21,17
介绍四种桉树(U6、广州一号、广林九号、WH13)引种生长情况,研究分析了它们在被引种地的生长适应性表现,初步认为这四种桉树适宜在澄迈林场及相似立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桉树锈病是发生在澳大利亚本土桉树 (Eucalyptusspp .)和南非、巴西桉树人工林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桉树锈病的病原菌为番石榴柄锈菌 (PucciniapsidiiG .Winter) ,早在 1 94 4年巴西就有该病危害桉树的报道。番石榴柄锈菌寄主范围广 ,已知能够侵染桃金娘科 (Myrtaceae) 8个属和 2 5个种的植物。其中包括蒲桃 (SyzygiumjambosL .)和红千层 (CallistemonspeciosusDC .)等。国外报道南非种源的巨桉 (EucalyptusgrandisW .HilletMaiden)对番石榴柄锈菌表现高度感病。已知对番石榴柄锈菌感病的桉树种还有 :蓝桉 (E .globulusLabill.)、…  相似文献   

10.
桉树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耐干旱瘦瘠,适应性广,抗性强的特点,因而世界各国竞相引种发展。我国南方各省桉树发展迅速,已建成了一批集约经营的用材林基地。为进一步提高桉树产量,各地在提高栽培经营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广泛开展了桉树引种与种源试验的选择研究工作。初步选择出一批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树种和种  相似文献   

11.
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天保工程中所造人工林生长状况,对白龙江林区人工造林适宜树种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江林区海拔1 800~2 800m营造针叶树种时应选择细叶云杉和粗枝云杉,海拔1 800m以下宜选择油松;阔叶树种中应选择山杨与其他树种混交造林,以增强林内生物多样性;选用灌木造林时,应以柽柳、中国沙棘为主,同时配置其他树种。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以广东仙菊种子园的湿地松和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种子园的马尾松为对照,开展了闽中低山丘陵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火炬松家系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不同的年龄段存在差异,不同家系在速生性、适应性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经8 a连续观察、综合评判,筛选出速生性、适应性好的CT-1、TX-4家系,在Ⅱ类立地和一般经营管理水平条件下,8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6.71~6.83 m、11.96~12.03 cm、0.0384~0.0396 m3,分别比马尾松提高6.5%~8.4%、3.9%~4.5%、13.6%~17.2%,比湿地松提高14.3%~16.4%、15.9%~16.1%、53.0%~57.8%,可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进一步引种栽培与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3.
阔叶树种造林试验与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乐国有林场开展台湾桤木、酸枣、毛红椿、白花树等10个阔叶树种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试验,通过对其适应性和9a来的生长情况分析,得出:台湾桤木、白花树2个树种可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在当地推广应用;2种不同密度造林对高、径和材积的生长影响,因树种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时宜根据不同树种而采用其适宜的密度造林。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山东昆嵛山林场多年来全面实行封山育林,把全部林地改造为混交林,松干蚧和松毛虫的危害程度逐年下降,连续16年有虫不成灾。为了探索其原因,寻求长期控制虫害的途径,在以前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日本松干蚧发生和松树死亡的环境因子,以及影响这些因子的相互关系,试图通过营林保护措施,在松林里造成一种有利于有益生物生存繁衍,提高松树速生丰产的生境;抑制主要虫害的发生,从而促进松林自然控制松于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的生态效应。现将1987~1989年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尤溪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尤溪国有林场近年来伐区调查设计资料,选择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辅助因子,应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研制杉木人工林林分一元和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结果表明,林分材种出材率与平均胸径D及D2H之间的关系,以Y=aeb/x方程效果最佳,但规格材的拟合效果不如总出材率;采用平均胸径和平均高2个因子编制的林分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精度要高于只用平均胸径1个因子的林分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所编数表简便实用,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燕山山地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以河北省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角尺度和混交度等空间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均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8和0.55,孟滦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的聚集程度高于黑龙山林场;2个地区的白桦天然次生中龄林也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孟滦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32,混交树种只有2个;黑龙山林场平均混交度为0.47,混交树种达到5个。  相似文献   

17.
2000~2005年,每年春季分别在闽北7个国有林场用广西马尾松种子园和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的种子育苗、造林,通过2005年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马尾松良种在同一地点,树高、地径生长好于漳平马尾松良种,冠幅生长性状基本相等;广西马尾松良种在南平樟湖国有林场栽培效果最佳,漳平马尾松良种在浦城大庄国有林场栽培效果最佳,本地马尾松以建瓯水西国有林场生长最佳,广西马尾松良种更适合于纬度较低、积温较高的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闽南山地树木引种与适宜用材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挽救、保存、利用处于濒危灭绝的树种,以厦门同安祥溪国有林场为试验点,从国内外引进热带亚热带的优良珍贵树种45科145种,有133种在祥溪国有林场育苗定植成功,目前存活的树种有80多种,对47种未得到开发利用的珍贵树种进行深入研究,其中长势优良的有29种,占61 7%,能正常开花结实传宗接代的有32种,占68 1%,可为树种改良和提高遗传增益提供大量的选育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各引种树种的综合评分,选择出塞楝、灰木莲、团花、鸡尖、象耳虫、沙椤等13个适应性强、速生的用材树种,适合于闽南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桉树培育技术百年发展史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桉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树种。但是,支撑桉树快速发展的培育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文中简要介绍了世界桉树引种概况,总结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展望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方向,并就影响桉树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为桉树零星引种和四旁绿化阶段;二是桉树培育技术的起步阶段,以1954年成立“粤西林场”为标志;三是桉树培育技术的积累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90年形成了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的雏形;四是桉树培育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90年以后,桉树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基本形成。随着全年造林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现代桉树培育技术体系将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和邵武故县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通过4 a的实施,埔上国有林场和故县国有林场分别建成了面积为7 hm2和8 hm2的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埔上国有林场建园的103个无性系嫁接后2.5 a平均抽高达184.8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73.03%,长势良好;故县国有林场建园的97个无性系嫁接后1 a平均抽高达60.9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94.0%,长势良好。文中还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