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扎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致腐烂死亡,称烂芽;幼苗在二三叶期死亡称死苗。近年来,水稻烂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低温阴雨年份尤其严重。1.发生原因根据发生机理,水稻烂秧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两类。生理性烂秧是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导致生理失调引起的,传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善或气候等原因造成。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来改善,农药作辅助。侵染性病害是通过菌丝或者菌核孢子感染,可以通过使用杀菌农药来改善,管理作辅助。1.水稻烂秧病1.1为害症状传染性烂芽又分:绵腐型烂芽: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初在根芽基部有水  相似文献   

3.
水稻烂秧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丹  贾敏  赵华 《新农业》2005,(1):40-41
烂种、烂芽和死苗统称水稻烂秧。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扎根以前幼芽腐烂死亡称烂芽;幼苗在2~3叶期死亡称死苗。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25-26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秩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5.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秧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6.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纯属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病害,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菌为害而引起的病害。大面积的烂芽和死苗多属于传染性病害。烂秧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包  相似文献   

7.
曹艳明 《农业与技术》2001,21(1):42-42,44
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播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扎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至腐烂死亡,称烂牙;幼苗在2、3叶期死亡称死苗.  相似文献   

8.
水稻烂秧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长江以南各稻区的早稻育秧发生普遍,严重时可造成秧苗不足,打乱品种布局,延误农时,以致影响当季和下季产量。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即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是指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  相似文献   

9.
水稻烂秧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和烂芽常发生在水域秧田和直播秧田。 一、烂种 谷种在播种后、出苗前腐烂而死亡为烂种。烂种的原因很多,如谷种储藏不当失去生命力或种子的生活力弱;种子处理时催芽温度过高或催芽过长造成烧芽或断芽;秧田土壤过于松软,播后种子下陷或土壤干硬致使种子闷死;播种后长期灌深水,种子萌发时缺氧闷死;播种后长期气温低腐烂而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是秧田烂芽、死苗的总称,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烂秧:谷粒在播后出苗前死亡或不出,又称烂种,其原因是播后在长期低温高湿情况下,闷水时间过长,出现干芽和於芽现象,易感染腐败菌、绵腐菌等引起种子腐烂.  相似文献   

11.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12.
水稻烂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或幼苗在秧田期发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防治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烂秧的原因   烂种 : 烂种是盲谷播种后 , 不发芽就腐烂 . 烂种原因是由于种子成熟不良或在收获、贮藏、种子处理、浸种催芽过程中 , 措施失当 , 使种子的发芽力和发芽势降低 , 乃至丧失发芽力而造成的 .   ……  相似文献   

14.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  相似文献   

15.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或幼苗 在秧田期发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 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 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 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 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 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 病。秧田期秧苗生长障碍因素及防 治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水稻烂秧,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按照症状的不同,传染性烂秧可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死苗,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是暗色,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  相似文献   

17.
<正>蔬菜苗期病害较多,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炭疽病及沤根等,严重发生时造成缺苗,影响当季生产,在生产中抓好苗期病害的防治,是确保当季蔬菜生产的重要措施。1、猝倒病主要危害瓜类和辣椒、茄子、莴苣等蔬菜幼苗,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苗期发病,幼茎多在近地表处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发展绕茎,逐渐湿软缩成线状,表皮脱落,使幼苗依然青绿而折倒,故称为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而干枯。苗床湿度高时,病苗或临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棉状菌丝体。猝倒病主要由瓜果腐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的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  相似文献   

18.
水稻烂秧的现象,根据其发生情况的不同,可分为烂芽和死苗两种类型。烂芽是指播种后至秧苗现青前的烂秧现象,其特点是这时死亡的秧苗,—般都未扎根扶针;而死苗则发生较晚,是在秧苗已经出现真叶、不定根和苗色现青以后。因此湖南农民称烂芽是睡起死的,死苗是站起死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常见病害1.猝倒病(1)症状。猝倒病又名绵腐病,俗称“小脚瘟”“倒苗”“霉根”,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3种,是辣椒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种子发芽至出土前即可发生,表现为烂种、烂芽。幼苗出土后主要危害真叶展开前的幼苗及具有1~2片真叶的小苗,茎基部木质化的大苗一般不会受害。幼苗发病时,基部像开水烫过一样呈黄绿色水渍状,病斑很快变为黄褐色并发展至绕茎1周,病部组织腐烂、干枯进而凹陷、缢缩,  相似文献   

20.
一、播后长期不出苗1.原因:①种子质量不好,播前已失去发芽能力。②种子携带病菌,播种后因环境适宜病菌发育,侵害了种子,影响了出苗。③苗床温度长期过低而水分又过多,使床土缺乏空气,阻止了幼芽继续伸长,甚至引起种子腐烂。④床土过干,使种子发芽受到影响,对于已经发芽的种子,由于缺水而导致幼苗干枯。⑤床土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⑥覆土过厚,芽拱土困难。⑦底水不足,覆土太薄时,易产生芽干或落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