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实践为基础,对观光生态农业的内涵、结构与功能进行探讨,认为观光生态农业的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农业传播和休闲观光3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由相互包含的若干个功能区组成.采用的技术方法应以生态农业和观赏农园为中心,以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品种及进行农业科普教育为出发点,并且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招揽游客提供休闲观光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文章还介绍了黔西北山区泰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情况,阐述其模式选择和研究结果,并对其效益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1993,(5):57-57,58,6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水稻高产的生育指标,规范化建立不同类型品种的促控技术。它是我国水稻模式化栽培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项技术自从1988年确定为农业部全国开发与推广项目以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区推广,应用领域已由单季中稻发展到双季稻,由移栽稻发展到水直播、旱直播稻,从平原进入丘陵和山区,从低海拔进展到中、高海拔地区,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新了科技人员的种稻知识,提高了稻农的种田水平。我省于1988年引进该项技术,各地试验摸索模式参数指标的同时,进行了面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内涵林果地畜禽复合生态模式的基本结构就是"林果业+畜禽业"。在林地或果园内养殖畜禽,林地或果园的虫、草为畜禽提供天然饲料、饲草,畜禽产生的粪便为林地或果园提供有机肥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林牧有机结合与物质良性循环的系统整体。简言之,就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与舍饲畜禽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适合在丘陵和山区开发推广,我国丘陵和山区面积大,发展前景广阔。丘陵和山区适宜发展林果  相似文献   

4.
井陉县地处晋冀交界处,属太行山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的红小豆是正宗的"天津红"品种,也是河北省外贸出口的名牌.为了有效地提高出口创汇型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调整种植结构,井陉县农业局技术站开展了夏玉米间作红小豆的开发应用研究,在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总结出了适合山区夏玉米间作红小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宁南旱作农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研究的战略课题。根据不同的施肥模式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地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针对宁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条件,提出适宜该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与施肥方案,常年降水不足400mm的宁南旱作农业区,在一定的施肥水平下仍然可以实现高效草地生态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农业(Ecological economy Agriculture):简言之就是“产业化的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农业基础之上的新经济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其完善了生态农业理论界面的不足,将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有机结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指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化农业。与传统的农业相比,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但从当下的农技推广来看,推广形式及方法对生态农业技术并不适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是一种必然趋势。笔者根据多年推广经验,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简要分析与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池州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胡文海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34-334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猪—沼—菜生态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工艺路线、生产模式及其优点,介绍了江苏省赣榆县推广猪—沼—菜种植生物链模式的现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组织实施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园富民工程,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布局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条件、生态农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概括了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具有的市场优势、自然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等有利条件,以及市场需求不明确、不具备农业规模化生产条件、农业劳动力数量不足和质量偏低、缺乏承担生态农业隐性成本的主体、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等不利条件。分析了在山东半岛及沿海生态农业区、鲁西平原生态农业区等山东省6个生态农业区形成的林粮立体生态农业、蔬沼种养殖立体生态农业、种养渔立体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和观光生态农业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农业生产过程特征和空间布局特点。提出了通过强化农业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和保护、加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推进山东省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部丘陵山区包括有19个省市区总面积约310万km2,耕地约0.34亿hm2,人口4亿多。这里资源丰富,但灾害频繁,生产潜力大。存在问题主要是科技投入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农民文化素质差,直接为丘陵山区服务的科研成果不多。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目标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化化为中心,在确保粮食增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多样的、效益好、品质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带,保证农牧民增产增收,并不断向品牌化、标准化、精品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今后,首先要坚持把弘扬“科学文化”作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主旋律,科学技术首先是一种文化,它将促进农牧民从科学世界观高度认识生产。因此,它是丘陵山区发展的先导。其次,要坚持拓展和丰富该地区物质性与社会性并重的农村基础工程建设。此外,还应对该地区的农田保护与“三农”关系,以及立体农业、庭院经济等问题拓展思路,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园区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的组装、继承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的新型组织形式。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从1994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少影响?在此,通过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影响,来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作用和存在问题,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经济的背景与取向,在山区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山区已经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通过总结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对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应把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作为促进北京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22-325
阐述与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在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有创新供给不足。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且科技与农户、企业间缺乏推广、中介机制。针对存在的不足,需通过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定位,加快现代科技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范金宝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5-465
重视和发展农业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探寻适合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式,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并依靠科技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应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用市场机制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面对农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用市场机制来加速农业科技的成果化及成果转化是关键之一。在成果的产生过程中,要加强市场意识,及时调整研究重点,完善考核和管理,科研人员要更新观念,同时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在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更是要把市场意识贯穿始终,开拓农村教育市场,重点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服务的专业化,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回顾中国农业科技的事业发展阶段性成果与成就的基础上,立足现代农业对科技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求,对新时期中国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短期目标和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措施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7.
江苏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施水稻精确施肥技术,既可显著降低氮肥用量,也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稻米丰欠直接关系到江苏粮食安全。加快示范与推广水稻因土、因种、因苗精确施肥技术,率先推进精确稻作、节约型稻作与环境友好型稻作发展,是新世纪江苏稻作再上新水平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对于可持续增强江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江苏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已在水稻精确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存在若干发展中的问题,有待加以解决,以利于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发挥科技兴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新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和主要特点,指出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