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沙生灌木是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文中在介绍沙生灌木木材学特性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沙生灌木资源在新型人造板——重组木、木塑复合材、轻质工程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沙生灌木资源在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推动沙生灌木资源在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制造木质复合材常用酚醛树脂胶黏剂,这种胶黏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固化,将组成木质复合材的原料胶合在一起.为了较准确地确定制造木质复合材的热压时间、优化热压工艺以及获得良好的胶接性能,充分了解该胶黏剂固化过程是必要的.已有的文献对于制造木质复合材用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化学合成、性能和固化机制等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该胶黏剂的固化过程很少.本文根据酚醛树脂胶黏剂体系固化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模拟制造木质复合材时酚醛树脂胶黏剂固化过程,初步探讨了该种胶黏剂体系固化的计算机动态模拟问题,该方法和理论可以是实现木质复合材的虚拟制造技术较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在教学与科研中理解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橡胶可用于调控传统木质复合材料的黏弹特性,满足阻尼减振、隔音吸声等特殊功能需求.根据木材与橡胶复合的单元形式,将木材-橡胶功能复合材(WRC)分为纤维状单元/橡胶复合材(FRC)、单板/橡胶复合材(VRC)、刨花/橡胶复合材(PRC)、实体木材/橡胶复合材(RSW)等类别.分析了各种木材-橡胶功能复合材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难点,介绍了橡胶改性木材胶黏剂的研究结果,并对木材-橡胶功能复合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落叶松资源情况及材质特点,综述了用于轻型木结构建筑落叶松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轻型木结构用落叶松木质材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木材因其固碳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木质复合室外材也得到了大量应用。为解决木质材料在室外使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对室外用木质复合材料的特点、生产工艺、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室外木质复合材料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植物资源为碳纤维生产原料,基于纤维素基碳纤维、木质素基碳纤维、木质树脂基碳纤维和非木质树脂基碳纤维四个方向,综述了各类植物基碳纤维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结论表明:植物基碳纤维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许多技术及制备方案仍停留在试验阶段。此外,还对每种类型的植物基碳纤维今后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化石资源紧张带来的碳纤维原料的短缺,降低碳纤维的生产成本,扩大碳纤维的应用范围,开发以再生木质资源为原料的碳纤维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较系统地介绍木材人造丝碳纤维的种类和工艺过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并对今后木材人造丝碳纤维的发展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介绍超临界CO2流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概述了超临界CO2在改善木材渗透性、木质材料的防腐处理、木材的染色、木质材料的脱毒、木质材料的干燥处理以及在木塑复合材生产、水泥刨花板生产、人造板中甲醛含量的测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超临界CO2技术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围绕"结构用木质复合材料和构件制造技术"任务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技术路线,总结分析国产规格材和定向刨花板设计方法、轻型木桁架制造技术和设计方法、结构用木质保温板制造与性能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要介绍了围绕国产材料应用研究课题的总体框架,旨在提升国产结构用木质材料及构件的制造水平,促进国产材料和构件的结构应用,推动轻型木结构建筑材料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路绿化废弃物产量大,二次污染问题严重,笔者以公路行道树速生材木单板为主要基材,采用酚醛树脂浸渍处理、梯度热压工艺制备高速公路用木质防眩板。研究了不同材质、单板排列方式以及复合金属网对木质防眩板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防眩板的抗风荷载、抗变形量和耐候性。并依据防眩板成本价格,分析了市场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以桉木为材质、顺纹排列、不加金属网复合的木质防眩板的性能较好,木质防眩板的各项性能达到国家标准,与其他材质市售防眩板相比成本低、性能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竹屑、骨粉及膨润土三者混合,经炭化活化制得炭陶除氟吸附材料。研究原料配比、升温速率、活化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对除氟吸附材料平衡吸附容量及除氟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炭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活化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增加,炭陶除氟吸附材料的平衡吸附容量及除氟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时,炭陶除氟吸附材料在除氟过程中,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这种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了其除氟性能。在相对较优的试验条件下,炭陶除氟吸附材料的平衡吸附容量为2.214 mg.g-1,除氟率为88.56%。  相似文献   

12.
重组竹木因具有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和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室内地板、家具、建筑结构材、装修装潢材及户外用材等领域。在我国提出“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竹材建材化已成为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而研发适合的竹结构材生产设备是实现竹材建材化的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竹木重组材料连续压制设备,其结构特点是进口为契口式连续进料,模腔由多个单向折合式履带前后连接而成,环形连接实现连续辊压。该设备能压制出任意长度的竹木重组结构材方料,可以满足各种竹木建筑结构长度用材。  相似文献   

13.
选用广西马尾松龄施肥材料(连续观测13年),根据国际《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K三要素中,以N、P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较大。⑴总的来说P增加木材密度和干缩率,N肥降低木材密度木材干缩率。N、P肥降低木材差异干缩。施K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⑵N、P、K施肥对木材密度和干缩率的影响及其变化程度,与肥种、施肥量、树干部位、木纹方向、气干或全干状态有关。施P肥木材密度具有增加的趋势,而且树干下部基本密度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显著。N、K肥对木材密度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P肥使木材干缩率增加,P肥主要增加的是全干干缩率和径向气干干缩率,特别是树干下部径向气干干缩率各处理间差异显著。K肥对干缩率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⑶为了保证木材质量,对于纤维用材林,主要施P肥;对于结构用材林,可施P肥,适当考虑N肥、K肥施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use of wood as structure-giving material may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duce some barriers for producing high temperature ceramic especially carbon composit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imple process for producing carbon–carbon (C–C) composite through porous template result from pyrolysing of wood. Walnut, known to be relatively permeable, was being heat treated under controlled atmosphere. The carbon-template formed was infiltrated with coal tar pitc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sulting composite was carried out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orpholog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 were evaluated with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and open porosity. In addi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oducts were analysed with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and Vickers micro hardness. Results showed that bulk density had an upri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densification cycles and subsequently open porosity decreased. Moreover, from mechanical property's point of view, results had a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increase in the densification cycles.  相似文献   

15.
以椰壳为原料,水蒸气活化法制备了椰壳活性炭(AC),并以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将AC与石墨烯(GR)按质量比90∶0、90∶5、90∶54、90∶90和54∶90复合,将制得的复合材料(GAC1~GAC5)作为电极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通过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方法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形貌;采用循环伏安(CV)、恒电流充放电(GCD)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复合比例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炭化温度800℃,活化温度900℃及活化时间1.5 h的条件下制备的椰壳活性炭比表面积为2482 m^2/g,其孔径主要分布在2~4 nm,孔容可达1.33 cm^3/g,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比电容为85 F/g,石墨烯改性的复合材料GAC-5作为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1 A/g时比电容可达186 F/g。  相似文献   

16.
田根林  余雁  张求慧  刘冬 《林业科学》2012,48(1):138-142
以毛竹的炭化物为生物模板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其浸渍一定量的二氧化硅溶胶,应用碳热还原反应制备竹基SiC陶瓷,并对其结构、化学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时间决定了陶瓷的物相组成。煅烧温度1450℃、时间5h可使所有的二氧化硅凝胶与炭反应生成SiC。煅烧温度过低、煅烧时间过长或不足均有可能在材料内残留或产生一定量SiO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生物陶瓷实际为SiC和大量自由炭组成的SiC/C复合陶瓷,其中SiC陶瓷主要分布在材料的表层区域;制备的竹基SiC/C复合生物陶瓷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均随试样溶胶质量增加率的增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溶胶质量增加率在10%左右时制得的陶瓷力学性能最佳,并显著优于相应竹炭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各元素之间的协效作用,在二氧化硅表面与氮、磷、硫元素发生接枝共聚制备成氮-磷-硫/二氧化硅(N-P-S/SiO2)复合阻燃剂,用来对竹基板材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其对板材的阻燃性能。结果显示,经N-P-S/SiO2复合阻燃剂处理的竹板材载药能力及阻燃性能均优于浸渍N-P-S处理的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竹板材的载药量呈现出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TG/DTG结果显示,经N-P-S/SiO2复合阻燃剂处理的样品有较高的残炭量(32.1%)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张延林  王娜 《森林工程》2014,(3):153-155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边缘检测是提取碳纤维特征值的先期条件,能够准确的找到完整的碳纤维边缘,对提取出碳纤维特征值意义重大。文中着重介绍sobel算子、roberts算子、canny算子和二值数学形态学在边缘检测上的应用及其处理的原理,分别利用这些算子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镜像图像经过预处理后图像进行matlab编程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综合比较,通过比较各种算子处理后的图像得知二值形态学较为清晰准确的显示了所需图像,为之后的实验特征值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电磁屏蔽功能胶合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赋予木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功能,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碳、石墨等导电单元,制备3层结构的杨木胶合板,研究不同导电单元对胶合板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单元的粒度越小,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越好,最大可达22 dB,但相关机理和量化关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松香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加成制备了马来海松酸酐(MPA),再经过酯化、闭环反应得到了马来海松基环氧树脂(MPA-ER),并用FT-IR和1 H NMR对MPA和MPA-E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与MPA-ER共混制备了一系列的MPA-ER/MWCNTs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