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杀虫剂对东方蜜1号黄蚜的防治效果,开展了4种杀虫剂对东方蜜1号黄蚜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3 000倍液、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药后7 d对东方蜜1号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都可作为东方蜜1号黄蚜的防治药剂。其中,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3 000倍液、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药后7 d对东方蜜1号黄蚜的防效分别为(95.73±0.77)%、(96.73±0.31)%、(97.36±1.27)%,防治效果出色。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球蚜药物毒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球蚜是转主寄生云杉和落叶松的主要害虫,虫型多,生活史复杂。经过有性、无性多代繁殖,虫口密度极大,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经观察试验,使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2000倍液,毒杀第一代侨蚜若虫,杀虫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吹绵蚧是大叶黄杨树重要害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若虫、成虫、卵越冬。越冬代若虫2月下旬、雌成虫3月上旬产卵。第1代卵3月上旬,若虫5月上间,成虫6月中旬;第2代卵7月上旬,若虫7月中旬,越冬代若虫、成虫、卵11月下旬陆续越冬。选用2.5%溴氰菊酯、40%杀扑磷、2.5%高效氰菊脂、4O%氧化乐果、10%吡虫啉10d后对吹绵蚧防治效果83.57%%以上。  相似文献   

4.
朝鲜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朝鲜球坚蚧在徐州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夏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上中旬卵孵化,10月下旬进入越冬。药剂防治以3月下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中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60%柴油乳荆3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76%~100%。  相似文献   

5.
云杉梢斑螟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8种杀虫剂对云杉梢斑螟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云杉梢斑螟的毒力大小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联苯菊酯乳油>12%毒死蜱·高氯乳油>20%马拉·高氯氟乳油>45%马拉硫磷乳油>10%啶虫脒乳油。从中筛选出6种有效杀虫剂,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8 h后,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00倍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云杉长足大蚜的风险值(R)为1.45,在我国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云南云杉长足大蚜在我国大部分区域具有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桑白蚧在三门峡市西南山区的卢氏县一年发生2代,以若虫和受精的雌成虫在寄主2 a生以上的枝条上越冬。各代不同虫态发生期分别为:一代卵盛期为4月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5月上中旬,2龄若虫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为雌成虫发生盛期;二代卵盛期为6月下旬,若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9月上旬为雌成虫发生高峰期。9月底以2代少量若虫和雌虫越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5%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3%苯氧威乳油1 000~2 000倍液对核桃树桑白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无公害防治及经济有效诸方面考虑,建议生产上使用3%苯氧威乳油2 000倍液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球蚜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球蚜在张家口坝上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有翅蚜产卵孵化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1代、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4月下旬越冬球蚜脱去白色腊质防冻壳开始至第1代球蚜若虫2龄体表未出现白色腊状分泌物之前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以喷施20%和25%吡虫啉1 25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可达88.86%和93.89%.  相似文献   

9.
一、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第一、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树梢,第三代以后主要危害梨果.梨小食心虫蛀果孔小,不易发现,但脱果孔大而明显.防治方法:用性诱剂捕杀,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在7月中、下旬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5%阿维虫清5 000倍液、25%蛾螨灵3 000倍液、水剂绿色功夫3 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剂2 0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 000倍液、灭幼脲3 000倍液、48%乐斯本2 500倍液、大生M-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苹果黄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80 g/L噻虫啉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结果]8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能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4 d,药后1~14 d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对苹果黄蚜速效性较差,药后1和3 d的防治效果均低于78%,但持效性较显著,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为93.9%~97.2%;4.9%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5 000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但其持效性较显著,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3 333倍液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62%,但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之后防效逐渐递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低于78%,药后10~14 d的防治效果低于72%。[结论]在苹果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48%噻虫啉悬浮剂8 000倍液、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8 0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红瘿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红瘿球蚜是危害云杉、青海云杉枝梢嫩芽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甘肃甘南林区1年发生2代,未发现有性世代和第2寄主,为不完全生活史型。该越冬蚜虫从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越冬成蚜和第1代若蚜取食刺激形成虫瘿,瘿蚜在瘿室内3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虫瘿开裂羽化为具翅瘿蚜活动产卵,8月上、中旬卵孵化,1龄若蚜(越冬蚜)于9月中旬至10月初在枝梢顶端叶基或芽基越冬。在第1代1龄若蚜越冬前,春季越冬蚜产卵前和瘿蚜羽化产卵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杏球坚蚧在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卵孵化,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3月中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5%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和防治效果可达86.63%~97.15%.  相似文献   

13.
褐圆蚧[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naeus)]是贵州省遵义市园林植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2—2013年对其危害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遵义市1年发生3~4代,大多以第4代二龄若虫在寄主叶片上越冬,少量以第3代雌成虫、蛹越冬。第1代若虫盛孵期(5月中旬)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95.67%、93.70%、93.40%。冬季施用29%石硫合剂水剂300倍液,药后15 d防治效果为69.80%。  相似文献   

14.
对05%黎芦碱可溶性液剂等3大类6种新型药剂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药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茶尺蠖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5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剂1 500倍液见效稍慢,药后1 d防效一般,但药后4,7 d,防效明显提高,持久性好;60 g·L-1乙基多杀霉素胶悬剂2 000倍液、06%苦参碱水剂500倍液、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与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颗粒剂3 000倍液混用见效快,效果佳,药后7 d防效仍然显著,对茶尺蠖防效好。试验期间各处理未见对茶树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其中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60 g·L-1乙基多杀霉素胶悬剂、06%苦参碱水剂为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可与其他化学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柿绒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绒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在灌阳1年发生6代,以若虫和成虫在树干裂缝,1、2年生枝条轮痕、芽基、芽鳞片及干柿蒂上越冬。次年柿树萌芽期开始活动,第1代至第6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初、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初、8月上旬至中旬初、9月上旬到中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初。各虫态历期:卵9-15天,若虫22-136天,成虫6-140天。用99.1%敌死虫(机油乳剂)或融杀蚧螨清园喷杀,然后在第一代若虫高峰期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加25%扑虱灵1500倍液喷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了白蜡虫在长春市的分布。经观察,白蜡虫在长春市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水蜡树枝上越冬。4月中旬雌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卵期,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经1周后在水蜡树叶片上固定取食。2龄若虫在枝条上为害,至8月下旬羽化成虫。雌虫经交尾后越冬。对2龄若虫进行化学防治试验表明,以体积分数为3%顺式氯氰菊酯1:3 000~7 000倍液和40%毒死蜱1: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17.
对临夏地区辽梨喀木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辽梨喀木虱在临夏1a发生2代,若虫共5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以2龄若虫在芽腋、枝杈处固着越冬。应采用重点防治初出蛰的越冬若虫、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多样性等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辽梨喀木虱在临夏地区的生活史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夏地区辽梨喀木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辽梨喀木虱在临夏1 a发生2代,若虫共5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以2龄若虫在芽腋、枝杈处固着越冬。应采用重点防治初出蛰的越冬若虫、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多样性等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0.5%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对生姜的增产和提质作用,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生姜生育期间喷施0.5%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对生姜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有较好的作用。喷施0.5%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处理生姜实际产量较清水对照增产7.09%~27.61%。建议以喷施0.5%噻苯隆可溶性液剂1 000倍液为宜,在生姜生育期喷施2~3次。  相似文献   

20.
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japonicaKuwana在陕西主要危害白皮松。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针叶上越冬。每年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时机。雌雄性比2.4:1,雌虫产卵量平均为21粒。发现松蚧阿错小蜂Azotussp.和蚧虫棒小蜂Signiphorinasp.两种天敌,自然寄生率为43.16%,对蚧虫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使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00倍液以及80%敌敌畏1000倍液,在第一代若虫孵化期防治,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