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鹅群的训练让鹅听从召唤和指挥是放牧鹅群的关键。牧鹅人要训练鹅群熟悉指挥信号和语言信号,并选择好头鹅。训练方法:在雏鹅出壳前夕,用一面小红旗插在竹竿上不停地摆动,待鹅出壳时第一眼就能看到小红旗摇动,此后雏鹅便追随小红旗运动,牧鹅人就可以很好地指挥鹅群了。从雏鹅开始,每到喂食、放牧和收牧前,由放鹅人使用不同而又固定的语言信号,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即能用"语言信号"来指挥  相似文献   

2.
1.养鹅前期准备选择好场地,搭建好鹅舍,准备好供暖设施,添置常用设备和器具,搞好入舍前消毒。2.雏鹅阶段饲养管理(1~25日龄)选购优质舒城“四季鹅”鹅苗,保持适宜育雏温度,合理调教饮食,实行分群分圈饲养,适时放牧游水,注意疫病预防和敌害。3.育成期饲养管理(25~60日龄)以放牧为主,补饲精料为辅,加强运动,给足营养。平时要保持鹅舍清洁干燥,消毒用具,勤换垫料,注意观察鹅群健康状况,做好疫病防治工作。4.育肥期饲养管理(60~70日龄)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逐渐增加高能量精料的饲喂量,逐渐减少放牧时间,要供应充足饮水,减少运动,保持圈…  相似文献   

3.
肉鹅放牧育肥是最经济的一种育肥方法,可提高养殖效益,降低饲养成本。因此,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适当采用放牧育肥方式。1.放牧场地肉鹅放牧育肥场地,应选择牧草丰盛、品质良好,靠近水源且水质良好、环境安静的地方。一般说,300~400羽规模的鹅群需  相似文献   

4.
肉用仔鹅是指20~70日龄的幼鹅.其消化器官逐渐发育,食量显著增加,消化力、抗病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生长迅速,必须有足够的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要.放牧饲养是最适合于仔鹅的饲养方式,也是目前最经济的饲养方式. 1.放牧场地选择 仔鹅时期宜选择较近、草嫩、草地平坦的草场.仔鹅体力弱,行走慢,如果路远,应该用箩筐或笼子运去放牧,中午或傍晚运回.放牧场地要预先观察好,有计划地安排好轮流放牧,使每只仔鹅均能吃到鲜嫩的牧草.  相似文献   

5.
<正>一、放牧产蛋期母鹅行动迟缓,放牧时只宜跟随走,不可急赶。尽量少走坡地和高低不平的路,以防造成腹内和输卵管内出血而导致腹膜炎等。放牧时,发现有鹅表现出产蛋迹象,如不愿随群、高声叫、行动不安、寻巢等,应及时将其赶回舍内或抱回鹅棚让其产蛋。鹅群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能被农药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计划地轮换放牧。二、管理母鹅产蛋时间多数在凌晨至10:00以前,此时不宜  相似文献   

6.
商品鹅的最佳出栏期,主要应考虑饲料利用率和市场价格两个方面:1.饲料利用率从鹅的增重特点来看,4~8周龄是增重的高峰期,9周龄后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这时可将鹅群由放牧转为舍饲育肥,待达到出栏体重时,即可上市。一般认为,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中小型鹅70~90日龄、活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0,(1)
不作种用的中鹅或肉用仔鹅,上市前经15~20天的短期育肥后,膘肥肉嫩,胸肌丰厚,味道鲜美,屠宰率高,效益显著。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农户的饲料条件,肉鹅快速育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放牧育肥一般结合农时进行,即在稻、麦收割前50~60天开始养雏鹅,当其长至50~60日龄时,适逢收稻或割麦,收割后空闲地里遗留下来的谷粒、麦粒和草籽最宜牧鹅。为提高放牧育肥效果,应尽量减少鹅的运动,可搭临时鹅棚,鹅群放牧到哪  相似文献   

8.
1.放牧育肥 一般结合农时进行,即在稻、麦收割前50~60天开始饲养雏鹅,至50~60日龄时,适逢收稻或割麦,收割后的空闲地最适宜放牧.放牧育肥应选好路线,不但要有丰富的饲料资源,还应有水体清洁的河流.经10~15天放牧,即可育肥出栏.  相似文献   

9.
一、喜水喜干鹅喜在水中浮游、觅食和求偶交配,因此,鹅群最好选择在宽阔水域、水质良好的地带放牧或舍饲养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禽种业》2008,4(6):52-52
种鹅舍要宽敞明亮,每天要清洗食槽、水槽以及更换垫料,保持垫草和舍内干燥。鹅舍要安静、卫生、环境良好,严防阴冷潮湿,要特别注意鹅舍保温。 早期(1~1.5月龄):对刚选留的种鹅要进行调教,使之合群,以舍饲为主并结合放牧饲养,根据放牧场草质优劣状况和鹅群的膘情,每日补料50~100克,公鹅补料量应多些。料以配合料为主,青料作补充。  相似文献   

11.
鹅产蛋的季节性很强,休产期较长,种鹅开产月龄一般在7~8月龄,育成期也相当长,如不采取综合开发的技术措施,饲养种鹅的经济效益往往不高。要提高种鹅饲养的综合效益,就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1.选择适宜的种鹅生产模式。天然牧草—种鹅—鱼综合生产模式:一般每公顷水面可养鹅300~500只,水边及库池周围有充足的青草,供鹅食用。可以把种鹅的粪便充分利用变为鱼类的食物,同时利用鱼池肥泥,可以肥地,增加牧草产量,节约化肥用量。为了防止水体过度污染以及防止鹅群过度分散影响交配和消耗能量,应在水面靠鹅棚一侧用网围出一定区域,以便于鹅群…  相似文献   

12.
引起鹅跛行的主要原因:1.机械因素。因鹅群打斗,放牧中鹅腿跌伤、扭伤等。2.物理因素。如鹅的脚垫被锐利物刺伤或被强酸强碱性物质烧伤等。3.营养因素。如鹅饲料中钙和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蛋能比失调及某些维生素含量不足等。  相似文献   

13.
果园种草养鹅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草地的选择。作为果园刈割草地,草地的地形、坡度和离鹅舍的远近方面的要求比放牧草地要低一些。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也不要在30℃度以上的坡地建立刈割草地。作为放牧草地,则要求离鹅舍近、坡度平缓、鹅行走的道路和放牧场地  相似文献   

14.
<正> 1.精选良种 应选择四川白鹅、皖西白鹅等优良品种进行饲养,在引种时要看种鹅场是否正规,使品种数量、质量有保证;购入苗鹅时,要选择绒毛光滑,健康活泼有力,眼睛明亮的个体。 2.提供优质饲料 鹅是食草型水禽,只需要有良好的放牧场地和补饲少量  相似文献   

15.
<正>引起鹅跛行的主要原因:1.机械因素。因鹅群打斗,放牧中鹅腿跌伤、扭伤等。2.物理因素。如鹅的脚垫被锐利物刺伤或被强酸强碱性物质烧伤等。3.营养因素。如鹅饲料中钙和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蛋能比失调及某些维生素含量不足等。  相似文献   

16.
种鹅群的更新隆昌县畜牧食品局侯治平种鹅群进入产蛋期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种鹅群更新,淘汰老弱低产和雄性不强的种鹅,选择生产力旺盛的优良鹅当作种鹅,保持种鹅群的优质高产。一、全群更新种鹅群。此法是将原饲养的种鹅淘汰,而全部选用新种鹅来代替。这是一些养鹅户...  相似文献   

17.
产蛋期种鹅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种鹅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现就产蛋期种鹅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a.适时调整日粮水平,确保种鹅的营养需要。后备鹅群开产前一个月左右应将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调整到15%~16%,待日产蛋率到30%~40%时,将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7%~18%。同时提高日粮中钙磷含量,保证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搭配适量优质干草粉,提高母鹅繁殖性能。精料每天120~150g,青饲料500g以上,分4~5次饲喂(含夜间1~2次)。实践中可通过以下办法调整日粮配合及喂量。一看鹅膘,过肥的鹅要适当减喂精料并增加运动或放牧;过瘦的鹅则应加喂精…  相似文献   

18.
梅清 《农家顾问》2004,(6):50-51
饲养雏鹅要过好三关:开食关。小鹅爱吃菜叶类的青饲料,如苦荚菜、莴苣叶等,刚出壳的小鹅,把经过水浸泡的碎米和切成丝的青菜,充分混合,诱鹅采食。经过两天,小鹅一般能吃六七成饱,之后每隔2~3小时喂1次,  相似文献   

19.
韩俊彦  张秀莲 《新农业》2006,(12):42-43
一、鹅病的传播流行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过程,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传染源,指正在患病或隐性感染的带菌(毒)与带虫的鹅,健康带菌、带毒或带虫者有时也包含非同种动物。传播途径,鹅的多数传染病是由病鹅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空气、垫料等传播的,饲养人员、饲养用具、车辆、野兽、老鼠也可传播病源。易感动物,鹅对某种疫病缺乏免疫力,病原侵入,就能引起某疫病在鹅群中感染传播。二、鹅场的综合性防疫1.增强鹅群自身抵抗力①引进的雏鹅和种鹅必须来自健康高产的种鹅群。②配制日粮要突出多样性,精…  相似文献   

20.
《饲料博览》2005,(1):53-53
雏鹅初次放牧时间,可根据气候和雏鹅的健康状况而定,热天约在出壳后3~7d,冷天为10~20d。一般3周后天气晴朗就可全牧。第一次放牧和放水必须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喂后赶放到附近平坦的草地上活动、采食青草,放牧约1h便赶回舍内。以后逐日延长放牧时间与距离。开始放牧后就可放水。初次放水可将雏鹅赶至水浴池或浅水边任其自由下水,切不可强迫赶入水中,否则易受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