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荷花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新兴热带球根花卉姜荷花的生长习性的观察和影响切花产量与质量的水分、温度与遮荫等因素的探讨,结果表明:保持充足的水分和提升生境的温度是促进姜荷花种球萌芽的最重要因素;生长期用60%遮光网遮荫是确保切花质量的必要条件。并以其生长习性和对温度、水分和遮荫等因素条件为主提出了适合我省漳州地区适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热带切叶在闽南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闽南的气候优势和热带切叶的特性,推荐了一些适宜闽南发展热带切叶的品种.根据目前闽南切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分析了发展热带切叶的优势,为闽南花卉业在"十一五"期间调整花卉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花卉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热带切花金鸟赫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赫蕉(Heliconiapsittacorum)为一类热带花卉,习性、外观类似香蕉.其最大特征是颜色艳丽且切花寿命较一般切花长3-6倍,赫蕉原产中南美洲,国内十年前尚鲜为人知,近几年来随着其在插花上的大量应用,每年种植面积以200%的速度增长,成为新兴花卉市场上的一支奇葩,发展潜力巨大。我省闽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超过20℃,且6-9月平均最高气温超过30℃,年平均相对湿度大都在78-85%,和赫蕉盛产地气候条件相似,极适合赫蕉生长,加上赫蕉管理粗放,投资少,、回收快,当年投入当年产…  相似文献   

4.
西文通过对总结分析我省热带园艺作物发展势态与特点和已取得成效,针对九十年代我省农业特别是热带园艺作物发展趋势,提出加快福建热带园艺业发展取向和对策措施,主要是:1建立合理的种植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2、加强热带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3依靠科技振兴热带园艺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4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各业发展;5增加投入,理顺价格,以法制法,调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闽东南区位、资源、设施、市场等优势及目前热带农业发展状况,进一步挖掘出我省东南地区热带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并据市场经济和优高农业的要求,提出在“九五”期间热带农业发展的构思与今后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热带花卉及观赏植物研究中心发展定位本中心致力于开展高档热带花卉高效、优质、高产、低能耗等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在热带花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利用、新品种研发、种子种苗生产及配套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研究,建立了高效、优质、高产、安全的热带花卉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对海南野生花卉,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保存及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研究,了解野生花卉生长机理及开花机理,筛选出珍稀濒危野生花卉,实现野生资源人工培育的成熟技术和手段,为我国热带花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地处南亚热带区域的我省热带农业进步加快发展的问题,既探索建立我省热带农业高科技生态园的内涵,研究目标,生态园在热带农业的地位,作用和开发中先进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广东海南热带花卉产业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琼两省热带花卉市场、生产基地、科研单位等产业关键环节的调研,摸清两省热带花卉产业现状,为我国热带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展林业,保护森林是现代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热带林业在特区经济发展中作用以及热带林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省热带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转变我省林业增长方式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总结分析我省热带园艺作物发展势态与特点和已取得成效,针对九十年代我省农业特别是热带园艺作物发展趋势,提出加快福建热带园艺业发展取向和对策措施.主要是:1.建立合理的种植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2、加强热带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3、依靠科技振兴热带园艺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4、强化社会化股务体系,推动农村各业发展;5、增加投入,理顺价格,以法制法,调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最适宜八仙花切花生产过程中施用的水溶性肥料及施用浓度,为八仙花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切花八仙花品种‘经典红’为试验材料,应用花多多、花无缺牌速效水溶肥,开展八仙花切花速效水溶性肥料应用配方试验。[结果]施用花多多水溶肥及花无缺水溶肥均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八仙花切花品质,其中花无缺1.5‰处理对植株促进作用最明显,对提高八仙花切花品质效果显著。[结论]花无缺牌花肥,浓度为1.5‰时,可作为八仙花生长阶段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2.
3种保鲜剂对月季萨蔓莎的保鲜生理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月季萨蔓莎(Rosehybridacv.Samantha)为材料,用3种保鲜剂,即:蔗糖、8-羟基喹啉、柠檬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0%、6×10-4、1×10-4的水溶液,Ca(NO3)2、8-羟基喹啉、柠檬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05%、2×10-4、1×10-4的水溶液及KNO3、8-羟基喹啉、柠檬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05%、4×10-4、1.2×10-4的水溶液分别对萨蔓莎切花花枝进行保鲜处理,旨在研究不同保鲜剂对月季萨蔓莎的作用效果及生理效应。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均可提高月季切花花枝的含水量,增加花枝鲜重,使体内细胞相对膜透性减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速率变小、含量降低,保护酶活性增强,从而延缓了切花的衰老,延长了月季切花的寿命,提高了切花的观赏品质;其中,以含蔗糖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辽菊4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10年选育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多头托桂切花菊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强、出花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观赏性极佳等突出优点,推广种植期间得到广大消费者及花卉经销商认可,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以切花菊‘白扇’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次氯酸钠为表面消毒剂,确定最佳的消毒浓度及消毒时间;以山梨酸钾、次氯酸钠和代森锰锌为抑菌剂,确定开放式初代、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抑菌剂的最佳组合,建立开放式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条件为0.1%(V/V)次氯酸钠消毒15 min;在初代培养基中,抑菌剂最佳组合为50 mg/L代森锰锌、0.01%(V/V)次氯酸钠和5 mg/L山梨酸钾,该组合的污染率较低,为36.7%。开放式培养中芽的生长情况、诱导率均无显著差异;在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阶段,抑菌剂的最佳组合为40 mg/L代森锰锌、0.01%(V/V)次氯酸钠和5 mg/L山梨酸钾,芽的增殖系数和生根率较高,分别为5.93%、80.0%,芽生长良好,与常规组培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MCP复合瓶插液对洋桔梗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 (Raf.) Shinners]切花为试验材料,用1-甲基环丙烯(1-MCP)、蔗糖、柠檬酸(CA)、水杨酸(SA)和氯化钙(CaCl2)按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配制复合瓶插液,通过测定瓶插寿命、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相对电导率和POD活性,研究不同复合瓶插液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600 mg/L 1-MCP +400 mg/L CA+3%蔗糖+20 mg/L SA+100 mg/L CaCl2和800 mg/L1-MCP +100 mg/L CA+3%蔗糖+40 mg/L SA+200 mg/L CaCl2保鲜液处理,分别比对照明显延长瓶插寿命8.83和8.41 d,使切花鲜重、水分平衡值、相对电导率和POD活性变化比较缓慢,适于洋桔梗切花瓶插保鲜.  相似文献   

16.
浅论茶席插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艳  徐仲溪 《茶叶通讯》2014,41(3):40-44
传统茶席插花艺术受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以及园艺、美学、诗、绘画、书法、音乐、文学等艺术的滋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本文从茶席与插花、茶席插花的内涵及茶席插花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索茶席插花艺术,为泡茶、品饮增添韵味。  相似文献   

17.
研究榕属植物瘿花发育特性是理解榕树/榕小蜂协同进化内在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解析了垂叶榕隐头花序伴随瘿花发育的 5 个发育时期,采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比较了瘿花与正常雌花同工酶(包括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和酯酶)谱带的差异,采用扫描电镜对比了瘿花壁与授粉后雌花子房壁的差异。结果表明,瘿花被榕小蜂产卵以后,至少启动了一个与消除过氧化物有关的酶;而且,瘿花子房壁结构疏松,内含物小而少,雌花子房壁结构致密且内含物多而大,说明瘿花发育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大于正常雌花发育的消耗。研究结果支持造瘿生物汇集营养与植物防御行为的互利假说。  相似文献   

18.
19.
Measuring wild pollinator servic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we estim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native pollinators to mango fruit set production of two mango cultivars Mangifera indica (L). cv. ‘Sala’ and ‘Chok Anan’. Visitation rates of pollinators on mango flowers and number of pollen grains adhering to their bodies determined pollinator efficiency for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the crop. Chok Anan failed to produce any fruit set in the absence of pollinators. In natural condition, we found that Sala produced 4.8% fruit set per hermaphrodite flower while Chok Anan produced 3.1% per flower. Hand pollination tremendously increased fruit set of naturally pollinated flower for Sala (>100%), but only 33% for Chok Anan. Pollinator contribution to mango fruit set was estimated at 53% of total fruit set production. Our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sect pollinations in mango production. Large size flies Eristalinus spp. and Chrysomya spp.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pollen carriers and visited more mango flowers compared with other flower visitors.  相似文献   

20.
油菜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是重要的油菜性状之一,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对油菜花色的种类、来源、遗传、鉴定和呈色机理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油菜花色的研究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