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农业气候资源往往会对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选定高淳区1990-2019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与月日照时数等气候要素资料,着重针对该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高淳区年平均气温以0.377℃/a的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春季气温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其次为秋季,而冬季最为缓慢。年降水量以-142.19mm/10a的变化速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最为明显,而春季最为缓慢;年日照时数累积距平变化曲线以-366.52h/10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以秋季日照时数的降幅最大,夏季次之,而春季日照时数的升幅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2.
利用皖北平原5个气象站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距平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该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分析,揭示该区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1)皖北平原降水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51mm/10a,其中距平33年为负,23年为正。196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代为丰水期。除夏季外,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显著,降水倾向率分别为-3.59mm/10a、-2.50mm/10a和2.13mm/10a,夏季降水增长趋势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2.93mm/10a。(2)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降水量存在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普遍存在10~15年的震荡周期,5~10年的次周期和3~5年小周期。(3)皖北平原年降水量经滑动t检验,在1994年发生突变,但变化不明显,夏季突变与年降水量一致,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时间上没有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乌兰浩特气象站(区站号50838)1986—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研究区气温和降水进行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结果表明,近30a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温、年平均最低温均处于增温的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 247℃/10a、0. 143℃/10a、0. 315℃/10a。季节方面来看,春、夏、秋3个季节有升温的趋势;其中夏季升温幅度最大,变化倾向率为0. 618℃/10a,而冬季则有降温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 429℃/10a。年际降雨量有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31. 114mm/10a;干旱年份逐渐增加,30a中有13a为干旱年。季节方面,春季和冬季的年平均降水量有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1. 238mm/10a和2. 557mm/10a;而夏季和秋季年平均降水量则有下降的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 057mm/10a和-2. 852mm/10a。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季节方面,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在0. 01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在13a干旱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夏季,其中秋季占31%,夏季占29%,春季和冬季分别占14%、26%。  相似文献   

4.
基于Mann-Kendall等方法对寿县1955—2015年的气温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县近6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49℃/10年,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变暖趋势明显,夏季变暖趋势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20世纪5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来持续偏暖;年平均气温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1994—2015年为偏暖阶段,2个阶段平均气温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增暖突变。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相似,但增温突变的时间有差异,春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9年,秋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7年,冬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0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比较独特,1958年发生了一次降温突变,没有发生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5.
本利用1989-2018年四川省九寨沟县的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近30年九寨沟县的气候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九寨沟县近30年的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65℃/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呈上升趋势,四季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55℃/10a、0.374℃/10a、0.3℃/10a、0.234℃/10a,温度增幅最为显著的为春季,其次为夏季与秋季,增温幅度最小的为冬季;降水量总体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3.424mm/10a。汛期(4-10月)降水最为集中,月平均降水量累计值为512.6mm,占全年的93.6%;从四季降水量分布情况可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量分别占全年的28.6%、44.4%、25.8%、1.2%;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出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34.896h/10a。  相似文献   

6.
采用1957—2010年北票本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分析了北票地区1957—2010年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票地区1957—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0.026 95℃/年,即上升了1.2℃,其中冬季气温的上升占主要贡献,增长率为0.044 25℃/年;北票地区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0%;北票地区1957—2010年的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1.300 7 mm/年,即减少了70.2 mm。其中春季、秋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分别为0.646 24、0.028 21 mm/年。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1.964、0.011 07 mm/年,相对于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对年降水量的减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熊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岳地区近59 a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234℃/10a),各年代平均气温呈阶梯式上升,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夏季增温速率最小。近59 a降水量呈下降趋势(31.74 mm/10a),各年代平均降水量呈阶梯式下降,春季降水量呈弱的上升趋势,夏、秋、冬三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减少速率最大(26.378 mm/10a),冬季降水量减少速率最小。熊岳地区气候由湿冷变干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昌吉市国家站1960—2021年降水量及平均温度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昌吉市近62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气温的增温率最大;年降水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冬、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存在6~10 a周期特征,夏季气温周期不同。年降水量具有3~5 a的主周期特征,冬季降水量有5~10 a和10~15 a的周期特征,春季降水量有3~5 a和6~10 a的周期特征,夏季降水量有1~8 a、10~15 a的周期特征,秋季降水量有2~5 a的周期特征。年及四季气温都有突变特征。冬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春、秋季降水量虽有突变点,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及夏季降水量有突变特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很快又回到置信区间内。  相似文献   

9.
1961—2010年海原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利用海原县气象局1961—2010年逐月气温资料对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原县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1961—1986年为相对偏冷期,1986—2010年为相对偏暖期,极大值为8.9℃,极小值为5.7℃,两者相差3.2℃;海原县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增加趋势,2001—2010年年平均气温最大,1961—1970年平均气温最小;近50年来海原县四季气温均呈逐年增加趋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24、0.261、0.352、0.406℃/10年,冬季增温幅度较显著,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8年焉耆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式拟合、M-K等方法对近58 a焉耆月、季和年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焉耆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6.1 mm,且呈增加趋势,速率达到2.70 mm/10 a;四季降水量变化从多到少的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历年平均降水量近6成,而冬季降水量占历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10;各月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利用M—K法对四季和年降水量进行突变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发生突变在1979年,四季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是1997年、1974年、1975年和1973年,且年和四季降水量发生突变时都是由少到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87—2016年开封市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对开封市近30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6年开封市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634、1.025、0.509、0.593、0.411℃/10年。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为27.4℃,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只有0.6℃;1987—2016年开封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21 mm,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的降水量最少。除了秋季以外,其他3季的降水量都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89—2018年贵溪市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3年滑动平均法对贵溪市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贵溪市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76℃/10 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除了冬季外,其余季节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春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贵溪市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751 mm/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其间降水是全年降水量的近74%,秋季和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年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345 h/10 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年内日照时数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日照时数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F检验、滑动F检验方法对陕西省咸阳市1959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季、年降水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咸阳市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5.135mm/10a,F=0.173≤F0.05=4.04);按季节分析,春、秋季降水量有减少趋势,夏、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春季,-10.744mm/10a,F=15.44;秋季,-11.034mm/10a,F=2.01;夏季,15.672mm/10a,F=3.76;冬季,2.01mm/10a,F=3.15);按月分析,1-2、5-8和11-12月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其余月份均呈减少趋势。暴雨天气发生时间在逐渐提前。突变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的降水突变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龙里县1971—2013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移动平滑等方法,对近43年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里县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175、0.312、0.196℃/10年,上升幅度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年降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趋势倾向率为-28.28 mm/10年,春季、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基本持平。日照时数呈微量下降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为8.719 h/10年,四季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乌审旗1989-2018年的气候观测资料,着重使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针对毛乌素沙地近30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年度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9-2018年毛乌素沙地年平均气温以0.543℃/10a的速率呈现出显著的增温趋势,其中春季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而冬季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最为平缓。年降水量以28.213mm/10a的速率呈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冬季降水量变化趋势最为缓慢;年日照时数以72.712h/10a的速率显著增加,春季日照时数显著增加,其次为冬季,而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为平缓。尤其是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更是显著,由此对畜牧业造成的影响与损失越来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盘龙河流域22个雨量站1978—2018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3年滑动平均法、降水距平法、降水累积距平法对近41年来该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1年来盘龙河流域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的是年及夏季、冬季,而在春季、秋季的降水量则相对较少;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周期上,年降水量存在5个不同的主振荡周期,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均存在3个主振荡周期;年际变化上,年、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6.19、-5.00和-14.00 mm/10 a,其中在夏季和冬季倾向率分别为8.75、6.27 mm/10 a,降水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18.
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1970—2015年会东县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近46年来会东县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8 mm/10 a;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不均衡,70—80年代和2010年以后降水量年际分配趋于平衡;季降水量不稳定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近46年会东县年降水量发生过2次突变,分别发生在1990和2000年。  相似文献   

19.
韦润芳  徐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15-9719,9785
基于乌苏市气象站1953 ~ 2012年月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对乌苏市近6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了长期趋势、突变检测和周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近60年年均气温及降水均在波动中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暖率为0.35℃/10a,年降水量递增速率为7.65 mm/10a;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降水则未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夏季,其变化速率为0.58℃/10a;秋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增加显著,其变化速率为2.39mm/10a.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春、夏季降水量与春、夏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中度相关,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冬季降水量与秋、冬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低度相关.年均气温变化在10、18、24年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24年为1953 ~2012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在6~8、20年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以6~8年为整个时间域小尺度的主要周期;20年为主要周期时,其振荡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说明20年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周期.由此可见,近60年乌苏市气候存在变暖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2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近47年共和盆地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和盆地近47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38℃/10年;年降水量以1.9mm/10年的趋势微弱上升;对降水量、气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春季气温与秋季降水量、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年平均气温与四季气温的偏相关均通过了a=0.01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与春季、夏季降水量的偏相关通过了a=0.01显著性检验,而与秋季、冬季降水量的偏相关只通过了a=0.05的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但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