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索乙嘧酚、醚菌酯、醚菌+啶酰菌、唑醚+氟酰胺、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粉唑醇6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的安全性,为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要求,进行了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病效果。试验的醚菌+啶酰菌、唑醚+氟酰胺、苯醚甲环唑+醚菌酯、醚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良,达85%左右;乙嘧酚和粉唑醇的防效次之,乙嘧酚中、高剂量防效高于粉唑醇,低剂量防效与粉唑醇相当。醚菌·啶酰菌、唑醚·氟酰胺、苯醚甲环唑+醚菌酯、醚菌酯这4种杀菌剂防效优良,建议在生产上推荐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高效、安全的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在离体叶盘和田间活体植株上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2.5%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 450 mL/hm2和50%醚菌酯WG 560 g/hm2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3次药后田间防效均在88%以上。50%硫磺SC 3 750 mL/hm2和碳酸氢钾4 500 g/hm2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略高于80%。  相似文献   

3.
2016年4~9月在贵州余庆县进行了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每667m~2用30、45、60mL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和水稻产量随用药量增加而提高,与对照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667m~2、40%稻瘟灵乳油100mL/667m~2相比,防治效果和产量均较对照高。防治效果、产量以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60mL/667m~2最高,其次是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45mL/667m~2。在防治稻穗瘟病时100g/L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可作三环唑、稻瘟灵的替换或替代产品,建议施用量45~60mL/667m2。  相似文献   

4.
选用3种杀菌剂进行黄瓜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发现42.8%氟菌·肟菌酯SC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制剂用量为14 mL/667m2的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75%肟菌·戊唑醇WG 13.3 g/667m2和30%醚菌·啶酰菌SC 25.8 mL/667m2的防效,并且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练德进 《植物医生》2016,(11):50-52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期,每667 m~2用30%已唑醇悬浮剂15 mL+25%嘧菌酯悬浮剂15 mL施药一次,7 d后再施药一次,第二次施药后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88.30%,显著高于每667 m~2用30%已唑醇悬浮剂10 mL+25%嘧菌酯悬浮剂10 mL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每667 m~2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 mL、30%已唑醇悬浮剂15 mL和10 mL、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几种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新型杀菌剂叶菌唑、咪鲜胺铜盐·噻霉酮、丙硫菌唑·戊唑醇单施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对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从中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处理,于202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制剂用量)、8%叶菌唑悬浮剂60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两处理在防治白粉病和保障小麦产量方面均具明显优势,建议在白粉病重发区应用;8%叶菌唑悬浮剂60 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8%叶菌唑悬浮剂60~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对白粉病的防效也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19%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 m L,并具一定的保产效果,建议在白粉病中度至偏重发生年份或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上5种药剂处理的末次药后防效依次为75.78%、72.68%、60.49%、51.98%和11.06%,4种供试药剂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结合3次施药防治后各处理区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变化还发现,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防治该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40%氟醚·烯酰悬浮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开展了室内活性及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在氟醚菌酰胺∶烯酰吗啉(3:5)时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0.426 7μg/mL。盆栽试验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用量50mL/667m~2和35mL/667m~2对2种烟草的黑胫病防效均 75%。田间防效试验表明,40%氟醚·烯酰悬浮剂用量50mL/667m~2和35mL/667m~2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1.42%和83.02%,高于对照药剂。因此,40%氟醚·烯酰悬浮剂可作为药剂,用于烟草黑胫病的大田防控。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调查了3种化学药剂12.5%四氟醚唑水乳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种生物农药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90%萜烯醇乳油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四氟醚唑水乳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施用3次后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可做为防治用药的优先选择;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90%萜烯醇乳油防效相对较低,第3次药后的防效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灭幼脲防治铁棍山药上的甜菜夜蛾的效果,以大田常规用药30%氟铃·茚虫威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设置25%灭幼脲悬浮剂3个用量20、25、30 mL/667m~2处理,开展田间施药防治甜菜夜蛾试验。比较各处理防治效果,发现25%灭幼脲悬浮剂25 mL/667m~2在用药后7 d、14 d和21 d对甜菜夜蛾的防效均较高,持效性优于30%氟铃·茚虫威悬浮剂10 mL/667m~2处理。25%灭幼脲悬浮剂25 mL/667m~2处理区产量较高,与25%灭幼脲悬浮剂30 mL/667m~2、30%氟铃·茚虫威悬浮剂10 mL/667m~2处理区产量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25%灭幼脲悬浮剂20 mL/667m~2处理和清水对照。观察表明,25%灭幼脲悬浮剂在铁棍山药生长期使用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1.
对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20m L、30m L、40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14d防治效果分别为78.16%、81.11%和85.13%。从各种药剂处理看,4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40m L/667m~2处理的防效最佳,30m L/667m~2处理的防效次之,均极显著高于两个单剂125g/L氟环唑悬浮剂50m L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的防效,具有明显的复配增效作用,建议使用制剂量30m L~40m L/667m~2。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三唑酮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喷雾离体叶段法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而三唑酮最高的防治效果仅为72.17%;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的敏感性EC50分别在0.087~1.901、0.058~1.402、0.186~3.014、0.222~6.005、0.006~1.742μg/mL之间,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连续单峰曲线,可作为小麦白粉病菌对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基线。研究表明,三唑酮与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乙嘧酚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在河南唐河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并对当地常规防治药剂产生了抗性。为了筛选出防治该病效果较好的替代药剂,以常规药剂多菌灵单剂为对照,选择了4种新型复配制剂对当地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发现,在两次施药后,30%戊唑醇·福美双悬浮剂90 mL/667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 mL/667m~2、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 mL/667m~2、45%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35 g/667m~2 4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其中,以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处理的防效最高,达80.2%;4个复配剂处理区的小麦较清水对照区增产率也均在30%以上,增产效果也明显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40%戊唑醇·嘧菌酯悬浮剂两种嘧菌酯与戊唑醇的复配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8.44 g/667m2处理和40%戊唑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9.00 g/667m2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速效性较好,第1次药后7 d防效以后者最高,达59.63%;持效性方面,两种复配制剂第3次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9.25%和78.08%,前者防效在供试药剂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15.
筛选有效防治草莓叶螨的药剂,本文开展了4种杀虫剂对草莓叶螨的田间药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草莓叶螨的防效最理想,速效性较快,持效期长。防效次之的是40%联肼·螺螨酯悬浮剂,而后是45%联肼·乙螨唑悬浮剂和20%丁氟螨酯悬浮剂。综合来看,建议使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56. 25~75g/hm~2、40%联肼·螺螨酯悬浮剂100~150g/hm~2、45%联肼·乙螨唑悬浮剂56g/hm~2、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g/hm~2对草莓叶螨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安全药剂,于2014年8月在田间进行了防治纹枯病10种药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类和噻呋酰胺类复配剂防效突出。24%密菌酯·己唑醇悬浮剂20 mL/667m~2、24%噻呋·咪鲜胺悬浮剂30 mL/667m~2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株防效超过或接近85%,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武夷菌素水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悬浮液等6种药剂对新疆焉耆垦区加工辣椒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65%、89.54%和88.23%。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可作为焉耆垦区辣椒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可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于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金银花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金银花白粉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7 d)分别为3.18、3.01 mg/L,且较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EC50值(7 d)12.88 mg/L)的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金银花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均在80%左右。研究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金银花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10%环氟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用四种不同浓度的10%环氟菌胺悬浮剂(180mL/hm~2、225mL/hm~2、300mL/hm~2、450mL/hm~2)进行防治试验,并以三种市售药剂做对照药剂(阿米西达、露娜森、特富灵)。结果表明:10%环氟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提高;建议使用10%环氟菌胺悬浮剂剂量300mL/hm~2于发病初期进行防治,间隔7d-10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