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文化与生态文化密不可分,文学作品与黄河故事相得益彰,黄河故事在河南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中的意义重大。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根魂所在,生态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是河南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为龙头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黄河故事是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的人文密码、动力源泉和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2.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及相关要求,宁夏仁存渡护岸林场从保护黄河堤岸的要求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对渡口管理站苗圃及林带分类进行科学整治和提升。通过造林、苗圃改造提升、补植补造、加强抚育管护、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提升林区质量,防治黄河堤岸水土流失,进而改善黄河生态环境,保障辖区黄河安澜。  相似文献   

3.
吴双  王晗  李倩倩  王鹏飞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8):141-148,157
黄河下游滩区是滩区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本研究以长垣市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案例,剖析研究区域生态现状,分析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最终提出基于"三滩分治"理念的植物种植规划策略:(1)植物规划设计原则;(2)"三滩分治"理念的形成;(3)植物种植规划总体布局;(4)基于不同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5)嫩滩生态修复策略.以期通过针对滩区提出的生态修复研究策略和植物配置方案,为黄河下游滩区植被的修复与生态治理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河南方案思路。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主槽河底持续下降,悬河水患得到根治,为沿黄布局城市和产业园区提供了技术前提,构建沿黄生态经济"一轴两廊三带"符合区域经济"点-轴-网"发展规律,有利于推进郑汴洛焦新许济1+6郑州大都市圈一体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打造黄河流域最大的新经济增长极。围绕建设美丽之河、平安之河、兴旺之河、创新之河、文化之河的总目标,重点规划建设黄河谷生态走廊、黄河谷科创孵化走廊、沿黄产业带和都市带、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沿黄综合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5.
宁夏在黄河流域率先推行了黄河宁夏段禁渔期制度,实施黄河增殖放流,对保护黄河渔业资源与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宁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宁夏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分析宁夏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以期为宁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河生态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黄河文化引领育人。基于农职教赋能黄河生态文化振兴的困境问题,围绕构建“爱农、强农、兴农”的农职教育人体系,提出了以黄河文化为引擎,实施“校村合作、项目带动”模式,探索了农业职业教育赋能黄河生态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文化引领、双融驱动、协同创新。以期为山东省内外黄河流域生态文化振兴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定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进一步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地处中原腹地、拥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农业大省河南而言,如何将乡村振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有机融合起来,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本文对比学习欧美国家对于大河流域文明传承与保护的举措,探究在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中河南应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并提出相关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循化段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具体包括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保护治理并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黄河生态流域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9月3日下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玉璞带队前往中牟县万滩镇永定庄村和北孙庄村实地调研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鱼塘整改情况。杨玉璞一行沿着泥泞小路,深入永定庄村和北孙庄村北的黄河滩区,仔细查看实验区和缓冲区的养殖鱼塘现状,对照2021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台账中"河南省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牟县万滩镇永定庄村北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存在大面积鱼塘养殖,  相似文献   

11.
目前,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仍需改善,水污染问题对高质量发展的制约依然突出,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客观上有必要以当前黄河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对黄河流域跨区域水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进行剖析,并参照国内外典型流域治理经验,从专门立法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创新和完善符合黄河自身特点的水污染防治法律保障体系,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那日娜 《现代农业》2007,(11):145-145
内蒙古黄河流域位于自治区中西部,北起蒙古高原,南界长城,西邻宁夏,东接海河流域。黄河由宁夏的石嘴山市入境,在准格尔旗的榆树湾出境,全长830公里。流域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使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今后宁夏引黄灌区的供水形势将十分严峻,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沿黄九省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武威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地理区位特殊,作用重要,因此,要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生态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河南沿黄地区是黄河地理生态较为多样集中和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域,以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为代表的古都文化和河洛-中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和整个黄河文化的核心和源头,绿色产业和文旅融合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文化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既是河南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实施国家战略的政治要求,也是推动河南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平罗县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下游,是一个以扬水和自流相结合的灌区,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主要依赖于黄河,平罗县的农业经济为黄河发展而发展。为了充分利用、保护、节约黄河水资源,在推进水价改革节约用水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确保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合理保护、开发黄河下游林业资源是实现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业发展规划是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从生态、产业、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讨了黄河下游林业发展可实施的思路和途径。以东营市河口区林业发展总体规划为例,调查了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构建功能完善、结构稳定、效益良好的黄河流域生态林业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宁夏正在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建设,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美丽新宁夏建设的重要位置,着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以宁夏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通过对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将其打造为彰显葡萄历史文化的生态田园小镇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战略区和发展相对滞后区。经济林是落实国家对黄河流域中上游生态目标和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城镇化背景下,黄河中上游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带来的劳动力不足,成为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经济林生产为例,探讨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决策机理,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课题组的专项调查数据,利用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生产环节外包选择和程度的行动逻辑。结果表明,经济林种植户选择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和程度均较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大部分家庭经营资产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和程度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劳动替代效应,家庭农机数量抑制了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选择行为;家庭兼业化程度则可能因影响农户经济林种植模式而降低了生产环节外包程度。  相似文献   

20.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笔者通过从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城市园林绿化、市政基础建设等方面介绍了白银市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并分析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全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水源”新建改造,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力争完成重大项目等对策,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