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是大势所趋,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描述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现状,分析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多年开展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例,剖析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如何改革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模式,以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  相似文献   

2.
王静 《河南农业》2023,(9):37-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民需要提高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针地农民培育中存在农民知识水平低、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线下+线上”结合培训方式,联合打造人才培训师资队伍等建议,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互联网+农业"较传统农业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信息传递等方面存在的优势,针对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建设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挑战,建议将黑龙江省资源优势与互联网相结合,同时增强农民网络意识、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快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以期推进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民创业培训是农民实现创业的重要推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创业培训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民创业需求贴合度不高、农民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服务缺乏多样性和专业性、培训与创业实践衔接脱节等问题。在分析现有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基础上,基于"效能培训+发展支持+创业平台+跟踪服务"的"四位一体"理念构建以农民为本的新型创业培训模式。模式将培训管理与服务前后衔接,实现从培训学习到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训。  相似文献   

5.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着良好的教学互动性、传播广泛性,低成本、广覆盖,适用于我国农民数量多、分布广、基础条件差异大、学习需求千差万别的现状,在各种培训形式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农民作为学习主体,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精准扶贫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将培育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当前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效强化培育效果,因地制宜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该文简单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并基于精准扶贫对培育路径展开探讨,通过严格筛选学员保障培育质量,因地制宜地设置培训目标和方案,结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更新培训内容及方法,完善培训及认证管理制度,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等途径,有效提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切实推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究高素质农民培训创新机制,建立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方法】以东营区农广校为试点,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训管理中,对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把控,构建了基于PDCA模式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管理机制。【结果】研究表明,PDCA模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提升了高素质农民的培训质量,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管理理论和社会实践。【结论】当前乡村振兴推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急需大批乡村人才的支持,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推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做法,为高质量乡村人才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静宁县高素质农民培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质农民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作用突出。在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训活动中,静宁县农技中心、农业广播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尝试互动教学。学员、社会评价良好。笔者通过分析静宁苹果产业现状、培训现状、学员现状,详尽地记述了互动教学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及培训中课内、课外互动的整个过程,并简要谈了自己对高素质农民培训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探究农民对新型信息通信技术(ICT)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强度,对于优化农村信息化推广策略,落实"互联网+农业"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郊区3个区54个村的实地调查数据,融合技术扩散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对新型ICT技术应用采纳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教育程度、转移就业状况、对ICT应用的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对农民采纳决策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以往的设备下乡、网络接入等信息化推广措施对加强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作用有限。应加强信息技能培训,针对农民需求开发实用、易用的互联网应用程序,让农民从"互联网+农业"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互联网+农技扩散体系产生的背景、动因、趋势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互联网思维,以需求侧为导向,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社会网络为载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共享平台,激活运行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形成政府农技推广和培训、企业农技研发与服务、农民农技应用与扩散"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农技扩散完善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互联网+农技扩散体系产生的背景、动因、趋势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互联网思维,以需求侧为导向,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社会网络为载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共享平台,激活运行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形成政府农技推广和培训、企业农技研发与服务、农民农技应用与扩散"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农技扩散完善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要求培育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和效益,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为促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省农广校对上响应"互联网+"的要求,对下满足农民对电子商务学习的需求,于7月25日在长春举办了吉林省农广校精英教师电子商务培训班。全省各级分校的70余名精英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作用、应用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可以更好地顺应经济发展,那么,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而言,"互联网+教育"技术应用就显得很有必要。因为,这不仅仅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开放教育资源,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培训都很有帮助。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对于这种技术的应用还有着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了设施欠缺、人才不足等多各方面,而除却一些客观上的问题之外,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上也过于保守,这势必不利用培训的进行。因此,政府应该就多个方面继续努力,从而更好地助力培训。而本文将就"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作用、应用困境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跃 《甘肃农业》2016,(6):54-5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展"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变得十分重要。我国农民具有群体大、分散居住、基础条件差等特点,从事职业农民培训的难度也变得更大,传统的培训方式很难完成培训任务。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职业农民培训的渠道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摘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聚焦农业安全生产经营,严格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开展农民学历提升教育,加强小农户培训,兼顾效率和公平,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农村现实和农民实际需求,根据农民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培训实施方案,重视对培训工作的监管,创新党史+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16):159-160
近几年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研究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出个人建议,为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春分伊始,农业部为全国农民送来了残冬过后的第一份惊喜。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带着泥土的清香和勃勃生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一时间手机培训成为全国农民热议的话题,关注的焦点。3月24日,在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平台上,神州信息农业专家讲师团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重点面向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进行"互联网+农业"全生态的针对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农业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带动了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了全新机遇。在全新历史时期,如何将"互联网+"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联系在一起,实现传统农民培训与先进教学手段的深度融合,构筑农民培训事业发展新趋势,就成为摆在广大基层农广校面前的一个新任务和新目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临的机遇,然后论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上"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水平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农业"越来越多人受到关注,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逐渐兴起。京郊地区由于其城市交通网完善、网络环境良好及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优势使得京郊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发展迅速。但研究发现,目前京郊地区存在农民网络使用水平较低、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京郊地区农民网络培训力度、规范互联网环境以及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评价体系等,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进而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