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两年,田园综合体成了一个热名词。不少仁人志士开始在农村安营扎寨,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特色产业等资源禀赋,筹划建设各种形式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值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支持。有关部门明确指出,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应把田园综合体当作"引爆"旅游业乃至  相似文献   

2.
田园综合体科学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并要求:"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由此可见,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未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培育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介绍,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对农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意义,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16条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一、田园综合体是什么?1.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农村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对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兴旺、农民的增收、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介绍了重庆"1+3"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现状,发现当前重庆市田园综合体建设主要面临建设用地难批、项目融资难获、农业人才缺乏、发展模式同质化等瓶颈;提出通过"上修、内调、下创",破解田园建设用地难;提高参与主体合作水平,破解田园要素短缺难题;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为田园建设增加魅力等建议,以期为重庆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茜茜  杨洋  邹雨婷 《乡村科技》2019,(4):57-58,60
为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创新业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新途径。2017年,国家确定了首批10个田园综合体试点,襄汾县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试点。本文研究襄汾县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与建设经验,总结襄汾县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并根据发展情况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建议,这对于促进山西省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山西省乡村振兴新途径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建设田园综合体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田园综合体作为多元化综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在实现乡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日本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典型案例长野县小布施町为例,梳理日本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的演进过程及特征。研究发现,田园综合体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整合了政府、学者、非营利性机构以及农户等多元主体,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视角的融合发展。在产业升级转型中通过第六产业发展实现乡村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再开发,找到了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升级的实施路径。中国可以借鉴其经验,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挖掘乡村地域特质,活化乡村事业建设;适度给予村民自主自治权,促进农村农民集体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乡土文化重塑和乡村景观美化,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综合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正2017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白云凤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688-1691
通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蓝海小镇田园综合体规划以“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背景,提出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构想、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功能划分等。  相似文献   

11.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承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补全产业链,推进产业融合建设等方面对山区田园综合体建设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在乡村旅游已成为世界性农业农村发展潮流的当今社会,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浙江是18个试点省之一,发展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1.发展现状鹿城区位于浙江东南部,是温州市的中心城区。全区辖12个街  相似文献   

13.
周卫文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924-1926
结合嘉兴市秀洲区省级农业开发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探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总体思路、规划设计、建设意义,以及在建设中的有关建议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作为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建设田园综合体由此开始。以福建石榴镇的省级田园综合体为例,通过分析石榴镇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开发建设模式,探讨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田园综合体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开展综合体项目过程中土地流转缓慢,产业融合不充分,资金支持和信息建设不到位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要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增加资金投入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河南省田园综合体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本文以文水县设施观光农业示范园为例对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发展新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推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产业融合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分析了黑龙江省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论述了农业多功能性的主要内容、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对产业融合的现实意义、农业多功能视角下产业融合路径研究三方面。黑龙江可通过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农业"以及发展"教育+体验式农业"来进一步实现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8.
正6月21日,财政部对外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开展乡村田园综合体试点,并将创新投入方式,做好支持政策统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农村产业如何融合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如何培育?乡村的特色如何保留?农民的积极性怎样调动?一系列问题等待在实践中寻找答案。融合思维:将产业与文化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9.
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兴发展模式,以体现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社区建设为实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类型、特征以及发展理念,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要素构成和布局手法,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给现阶段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以及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针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特征及对农业发展的意义,以"农业+"为视野导向,分析了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方面的规划发展内容,并提出其构建策略。对田园综合体在中国乡村的转型、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