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国家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当前,高职院校部分贫困生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缺乏战胜困难的理想信念等问题。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是帮助贫困生解困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厚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加强劳动育人课程建设;深挖劳动教育内容;深化新时代劳动育人内涵等途径,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勤劳、肯干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教育大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坚持把握育人导向,坚持思想引领;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有机融入;注重适当适度,坚持实践体验;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劳动,坚持与时俱进等五大原则。依托课堂学习、日常生活劳动、专业特色劳动、社会实践劳动、公益志愿劳动等五大载体,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即强调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劳动育人的理念,强调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观点。通过优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打造思政课实践课堂及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举措,实现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高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  相似文献   

4.
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该文以高职院校《中兽医》课程为例,探讨挖掘《中兽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实施以及课程建设中自学资源、活动资源等方面有机融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也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职业院校愈发重视劳动教育课程,但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学校缺少对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培养、忽视体力劳动教育等问题依旧存在。劳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全面育人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要对体力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进行重组,创新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健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评估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践行体力劳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食品安全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立德树人与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食品安全类课程,要求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诚信教育,完善并建立高职食品安全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对思政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之举。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着思想认知不到位、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形式不丰满、内外支持不给力等现实问题,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意义,准确找到实施劳动教育着力点以提高育人质量,对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实行靶向施策。  相似文献   

8.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研究,分析高职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和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建议对策:聚焦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改革: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聚焦生态文明实践养成: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全过程;聚焦校园环境育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教育融入校园综合治理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新理念,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过程及《植物保护技术》的课程特点,对思政教育融入高职植保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耕读教育是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弘扬我国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解读耕读教育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公共必修课“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为例,分析该课程“读—耕—再读”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强化农科特色,突出“三农”本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拓展课程实践形式,实现了良好的课程效果。耕读教育要融入课程改革,需要全程贯穿育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耕读结合的课程实践体系,以此探索新时代赋予耕读教育的新模式与新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赋予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以高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保险基础”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完善教学目标、融入思政元素、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过程、完善考核评价方案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提升“保险基础”课程的育人实效,全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拓展,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教育内容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新时代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本文着重分析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原则,提出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田青 《河南农业》2023,(18):25-26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全程化和个性化指导、与实践教育的结合程度不够等问题。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坚持全员参与,形成育人合力;坚持全过程指导,形成育人连续性;坚持全方位配合,构建全面育人环境,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实施路径,对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育人资源。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充分发挥茶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目前,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体系过程中存在着茶文化资源商业气息浓厚、挖掘广度与深度不足、育人作用不够凸显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提升劳动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劳动教育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推动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推动创新创业实践与茶文化相融合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高校感恩教育融入思政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当前高校感恩教育融入思政育人体系面临着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形式不适应等问题。为此要丰富感恩教育内容,深化思政育人体系思想性;创新感恩教育方式,提高思政育人体系针对性;拓宽感恩教育途径,增强思政育人体系实效性;营造感恩教育环境,发挥思政育人体系渗透性。  相似文献   

16.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农业高职院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农业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蔬菜栽培”课程为例,通过确定学习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将培植家国情怀、坚定专业自信、提升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并提出组建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和长期浸润等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显著,新时代高校"双创+劳动"融合育人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入融合。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内涵的梳理,发现二者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在教育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互促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互通性。"双创+劳动"融合育人既能实现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还能为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局势、实现未来民族的创新性发展储备青年力量。新时代高校"双创+劳动"融合育人面临着理论研究还需加深、融合氛围还需加浓、协同联动还需加频、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等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8.
劳动素养已经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耕读教育作为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但目前高等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规划、可操作的课程载体,并未完全发挥育人功能。课程组以通识课“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为依托,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线,设计了劳动耕读教育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耕读文化中的物态元素、文化制度元素、文化行为元素和精神元素,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达到“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课程目标。通过对“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这一系统性劳动耕读教育课程的案例分析,拟为高等农业院校劳动耕读教育提供一条富有启发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推进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理念的培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部分课程思政案例的实施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微生物学课堂育人的效果,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具有全面育人、与教育综合改革相关联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实施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本文以北京市学农教育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