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用不同品质类型(强筋、中-强筋、中-弱筋和弱筋)的7个小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在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的西昌市进行了2种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等均有明显差异,且受施氮水平的影响。增施氮肥(施氮量150 kgN/hm2与施氮量75 kgN/hm2相比)有增加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千粒重的趋势,但增加或降低的幅度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对氮肥的敏感性不同,从总体上看,氮肥对强筋小麦品种的增产作用较大,对弱筋小麦品种的增产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不同成熟型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的适宜氮肥基追比例,选用正常落黄型品种豫农416和早衰型品种西农979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对两种成熟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成熟型小麦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成产因素及产量的最适氮肥基追比不同。此外,增加追氮比例可明显提高早衰品种西农979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有效延缓叶片衰老。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全部基施或全部追施的产量均较低,氮肥基追结合可以增加产量,正常落黄型品种豫农416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基追比为5∶5,早衰型品种西农979实现最高产量的最适氮肥基追比为3∶7。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强筋小麦西农979高产高效生产需水需肥规律,为其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品种西农979在不同水氮耦合条件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的变化,灌水和氮肥利用率以及最终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表现.结果表明,中水中氮(W2N2)和中水高氮(W2N3)水肥耦合有利于小麦花后维持较高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长时间保持高叶绿素含量和高光合速率;在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效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W2N3(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300 kg·hm-2施氮量)处理产量最高,为8 648.49 kg·hm-2,W2N2处理(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60%+150 kg·hm-2施氮量)产量为7 944.14 kg·hm-2,相比最高产降低8.87%,差异不显著,但W2N2处理下的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W2N2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为高效的施肥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适宜的施氮范围为150~225 kg/hm2(纯氮)。但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在施氮水平及氮肥运筹上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稳定氮肥用量,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提高氮素用量,氮肥后移,减少底氮用量,加大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强筋粉的综合品质,而以施纯氮225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5∶1调控效果最好;弱筋小麦:在150~225 kg/hm2纯氮范围内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增加基肥比例,减少追肥比例,可明显促进弱筋粉综合品质的提高,而以施纯氮150 kg/hm2,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施氮方式对中筋小麦陕农22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优质中筋小麦陕农229为材料,于江苏淮北麦区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增加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并改善籽粒品质。中筋小麦陕农229采用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6∶4、5∶5和4∶63种施氮方式,产量可达7200kg·hm-2以上,各项品质指标符合优质中筋小麦要求,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5∶5的施氮方式,产量高、品质较好且安全生产性好,是中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高地力条件下稻茬春性红皮强筋小麦氮肥减量与高产高效的协同性,以扬麦29为试验材料,于2020—2021年进行氮肥减量10%、15%试验,2021—2022年进行氮肥减量10%、15%、20%、25%的试验,研究氮肥减量施用对稻茬小麦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和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量处理相比,2个试验年度减氮10%、15%处理的小麦均能实现增产;减氮10%、15%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均较高,且土壤氮盈亏为正,值最小。2020—2021年,氮肥减量10%、15%施用,对出粉率和沉降值有显著影响;其中硬度和沉降值表现为减氮10%达到最大,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表现为随氮肥用量减少而降低的趋势。2021—2022年以减氮10%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优。协同性分析表明,实现高产、优质、高氮效率的施氮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高地力土壤上种植稻茬春性红皮强筋小麦扬麦29,以施氮量213~236 kg/hm2,即较对照氮肥减施12%以下(减量1.67%~11.25%)的处理,既增产,品质又较优,土壤持续地力和氮效率也得到提升,是适宜的减量增效施氮量。  相似文献   

7.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 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用225 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 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 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 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相似文献   

8.
为宣传推广小麦新品种,发挥小麦育种成果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设置本试验,试验展示品种9个,顺序排列,不设重复,以主栽品种小偃22为主对照,强筋品种西农979为副对照,参照陕西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对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群体动态及产量进行调查记载,结果表明:展示小麦新品西农528、西农529、西农105、巨良8079比对照小偃22显著增产,小偃68、西农511产量略高于对照小偃22,武农986产量略低于对照小偃22但高于副对照西农979;强筋品种西农529、西农511、武农986、中强筋品种巨良8079优质且高产,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施锌对不同筋力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选用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矮抗58和弱筋品种郑麦004,设置5个(0,5,10,20,40 mg·kg-1)锌肥水平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锌显著影响3种筋力型小麦的产量、氮积累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郑麦9023和矮抗58在锌质量分数为10 mg·kg-1时,产量、子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郑麦004在锌质量分数为5 mg·kg-1时,产量达到最大,锌质量分数为10mg·kg-1时,子粒氮积累量和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由此得出,施用锌肥能够提高不同筋力型小麦产量、氮积累量及蛋白质含量,且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对锌的需求量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在沙壤土高肥水平条件下,设置了不施氮肥和施氮肥270 kg/hm2 2个处理,研究了生产上常用的5个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条件下,郑麦9023和豫麦68两个品种均表现为高产和较高的氮素利用率,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郑麦9023和豫麦68的品质,提高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两种处理条件下,西农979均表现为产量较高,但该品种氮素利用率低,施氮后氮素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皖38的氮素利用率较低,但施氮后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率略有降低,子粒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施氮后豫麦34的产量显著提高,但品质未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氮肥后移技术主要适用于强筋和中筋小麦,以春季追氮和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适用量为核心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二是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是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减少氮素环境的污染。这套小麦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适用于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氮肥后移技术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较高的土壤肥力条件下运用该技术;二是在正常栽培条件下运用该  相似文献   

13.
氮管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丽娟  焦小强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55-2365
【目的】氮是影响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产量的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小麦高产和优质难以协同实现。因此如何通过优化氮管理实现小麦增产和籽粒品质的协同提升是小麦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方法】搜集了1990—2017年间发表的2 758个氮管理措施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影响的研究案例,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评估了氮肥管理方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的影响,并且结合氮流动分析方法,提出了综合氮管理措施实现小麦提质增效的方案。【结果】1990—2017年间,总体来讲,增施氮肥小麦产量提高了42%±1.2%,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9%±0.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增产效应在施用量200—250 kg N·hm-2时最显著,而籽粒蛋白质的增加效应在施氮量384 kg N·hm-2时最显著;小麦产量提高和籽粒蛋白质提升在基追比为1—2时效应最显著。与施氮量>300 kg N·hm-2相比,将施氮量控制在200—250 kg N·hm-2能有效降低氮损失,提高氮利用效率。在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与单一优化氮肥用量或基追比相比,同时优化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使氮肥的增产效应提高8%—30%,提质效应提高19%—21%。【结论】增施氮肥能够实现小麦产量提高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提升,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对施氮的增产提质效应均有显著影响,同时优化施氮量和基追比的综合氮管理措施不仅能协同实现小麦高产和优质的目标,还能降低环境排放,这为未来的小麦可持续生产管理提供了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水浇地高产麦田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各产量构成因素的水平,因而产量增加,过量施用氮肥虽可以增加公顷穗数,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而导致产量降低。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改善的幅度降低。综合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认为在较高土壤肥力的麦田适宜施氮量为24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   总被引:84,自引:6,他引:84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强筋冬小麦商优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肥-固氮菌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固氮菌肥用量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氮菌肥用量为150 kg/hm2、施氮量在165~240 kg/hm2时,小麦品质最佳,穗数、产量等参数均达到较理想状态,施氮过高或不施氮都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施氮量在240kg/hm2时,湿面筋指数、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达到最优;施氮量在165 kg/hm2时,取得最大产量(9 060 kg/hm2),千粒质量达到峰值(47.7 g);不施氮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随着氮肥用量不断加大,残留在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也不断升高;随着氮肥的追加,在0~315 kg/hm2之间,氮素的盈余量一直增加,变化幅度较大,在31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对环境产生最大影响。生产实践中的施氮量可根据需要(侧重产量还是侧重质量)在这一范围内进行选择和取舍。推荐氮肥和菌肥施用量分别约为200、150 k...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施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以处理3(麦N 210kg/hm2-豆N 90kg/hm2)最高,小麦、大豆氮肥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同等施氮量在中等肥力地块的产量效应高于高肥力地块的效应;从不同肥力小麦、大豆氮肥效应函数得出,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13.0kg/hm2和121.5kg/hm2;中等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330.0kg/hm2和130.5kg/hm2,即河南省平原农区小麦、大豆轮作高、中肥力土壤周年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34.5kg/hm2与460.5kg/hm2、小麦、大豆氮分配比例分别为1∶0.57和1∶0.40。  相似文献   

19.
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小麦的最佳氮肥基追比,以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豫西南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0∶10、2∶8、4∶6、6∶4、8∶2、10∶0)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区,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氮肥基追比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总体上均先增加后降低.强筋小麦郑麦7698和弱筋小麦偃展4110分别在基追比4∶6、6∶4时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此时两品种产量分别为7 274.0、7 230.5 kg/hm2,小麦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的增加.在豫西南砂姜黑土区,建议强筋小麦以基追比4∶6、弱筋小麦以6∶4施氮方式为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优质小麦生产中提高小麦品质的最佳施氮时期,本试验以强筋冬小麦‘藁优2018’为供试材料,于河北省宁晋县布置田间试验,在总施氮量为240 kg N/hm~2的高产条件下,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施氮+拔节期施氮处理相比,将拔节期施用氮素的50%于小麦生长后期施用,2017—2018季小麦孕穗期施氮处理下小麦籽粒增产11.9%,小麦各器官吸氮量及地上部总吸氮量最高。不同追氮时期各处理间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后期追氮可提高小麦面粉湿面筋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和吸水率,但后期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后期追氮处理中孕穗期追氮较其他处理(抽穗期、开花期)追氮提高小麦加工品质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采用基施氮+拔节期施氮+孕穗期施氮(4∶3∶3)的氮素施用模式是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小麦高产、优质及养分高效利用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