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荔枝果肉热风干燥薄层模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利用热泵干燥装置探讨了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速对荔枝果肉干燥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U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果肉薄层热风干燥是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对9种常见食品薄层干燥模型进行试验数据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评价决定系数R2、卡方χ2和标准误差eRMSE以及试验验证,结果显示Page模型是描述荔枝果肉薄层热风干燥过程的最优模型。不同干燥条件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和活化能Ea的求解结果表明,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随热风温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变大,平均活化能Ea为29.939 kJ/mol。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小麦秸秆丙酸法预处理的反应历程和反应动力学。脱木质素过程分为0~60min的快速脱木质素和60~180min的脱残余木质素2个阶段。通过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了丙酸法预处理小麦秸秆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温度分别为333、343、353、363K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3、0.0028、0.0037、0.005,反应级数为一级。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范围内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小麦秸秆的丙酸法预处理的平均反应活化能为26.05kJ/mol,频率因子为26.797L/(mol·min)。  相似文献   

3.
根据CO_2吸收过程串并联反应机理,建立了本征动力学方程;基于双膜扩散理论,建立了CO_2吸收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并结合溶液的非理想性,对速率方程中的浓度效应进行了修正,获得了8个修正模型。通过实验设计,测定并进行了模型参数估值,分别计算了各模型的残差。通过比较残差大小及其分布,对模型进行了筛选,选取模型4为理想模型。其动力学参数为:表观活化能19 383.94 J/mol,表观指前因子3.042 9×10~(-5)mol/(m~2·s·Pa)。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热钾碱吸收CO_2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其模型参数为:本征反应活化能54.47 kJ/mol,指前因子3.222 8×10~9m~3/(mol·s)。计算了膜内转化系数γ,该值大于2,表明CO_2吸收为快速反应过程,反应主要在膜内完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欧拉藏羊肉宰后成熟过程背最长肌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肉品质间的关系,选取了24头甘南欧拉藏母羊,宰后在4℃环境中成熟,在成熟过程的不同时间点(2、12、24、48、72、120、168 h)进行pH值、L~*、a~*、b~*、剪切力、系水率、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糖原含量、Hsp70表达量的测定,并进行Hsp70表达量与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sp70表达量与MF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剪切力、糖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系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田龙  马晓建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10):105-109,123
研究了小麦秸秆丙酸法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半纤维素降解过程可分为0~60 min的快速降解和60 ~ 180 min的缓慢降解2个阶段.通过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了小麦秸秆丙酸法预处理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当温度为60、70、80和90℃时,速率常数分别为1.98×10-4、1.67 × 10-3、1.79×10-2和4.42×10-2,反应级数分别为1.99、1.40、0.61和0.46.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范围内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小麦秸秆的丙酸法预处理的平均反应活化能为180.16 kJ/mol,频率因子为5.27×1024 L/(mol·min).  相似文献   

6.
大米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两种大米在常温(15℃)和高温(30℃,40℃)下储藏前后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含量、粘度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判断高温储藏条件下大米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大米的水分含量、粘度值、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酸值则呈上升趋势,且高温30℃和40℃时比常温时的品质劣变明显。  相似文献   

7.
鸡腿菇热风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描述鸡腿菇热风干燥过程,预测不同干燥条件下鸡腿菇热风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在不同的热风温度(50℃、60℃、70℃)、热风风速(1.1m/s、1.3m/s、1.5m/s)和切片厚度(4mm、7.5mm、11mm)条件下进行鸡腿菇热风干燥实验,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鸡腿菇的热风干燥特性,比较7种常用数学模型对其热风干燥过程拟合的适用性,计算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和干燥活化能Ea。结果表明,Demir模型对鸡腿菇热风干燥过程的拟合效果最佳,能准确描述不同干燥条件下鸡腿菇的热风干燥过程,预测其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比MR;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随着干燥温度、风速和切片厚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次实验中鸡腿菇热风干燥活化能Ea为14.548kJ/mol。研究可为鸡腿菇热风干燥工艺控制及其工业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4种常见天然生物质(核桃壳、木屑、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两种烟煤在高纯N2条件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粒度级和不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并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失重主要温度段为200~450℃,烟煤为300~600℃,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生物质活化能为50~80kJ/mol,煤为30~115kJ/mol;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较大,提高升温速率,TG及D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9.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预酯化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沟油和丙三醇为原料,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脂肪酸与丙三醇的反应,以降低原料油的酸值。探讨以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预酯化的动力学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摩尔比对原料酸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应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8h和丙三醇与地沟油的摩尔比4:1,在此条件下地沟油的酸值为1.4(KOH)/(mg/g),游离脂肪酸转化率为98.1%。同时也提出了地沟油与甘油酯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且根据试验数据得到酯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酯化反应的活化能为67.194kJ/mol,指数前因子为5.67×103L/(kmol.h)。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豌豆、萝卜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及酚类含量的影响,以“绿山谷麻豌豆2号”和“绿山谷白水晶萝卜3号”为材料,探究其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特性(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营养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酚类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豌豆芽苗菜中,处理B[30 μmol/(m2·s)]的地上部鲜质量最高,为0.453 g;处理A[20 μmol/(m2·s)]的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71.14 ng/L、2.30 mg/g;随着芽苗菜生长时间的增加,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在逐渐增加。萝卜芽苗菜中,处理D[100 μmol/(m2·s)]相比于其他处理,其地上部鲜质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综上,在豌豆芽苗菜生产中,光照强度30 μmol/(m2·s)能提高产量,20 μmol/(m2·s)能提升营养品质和酚类含量,建议根据需求选择光照强度;萝卜芽苗菜中,100 μmol/(m2·s)的光照强度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改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越野车辆性能和建筑、农业领域机械工作效率,就需要了解土壤黏附机理。该试验旨在找到不同工具材料的土壤切向黏附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探讨土壤切向黏附对土壤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对橡胶(RUB)、钢(SS400)和树脂(PEEK)3种材料进行了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和材料之间的切向黏附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至最大值后降低。土壤切向黏附最大值的排序是钢(SS400),其次是橡胶(RUB),最后是树脂(PEEK)。结果还表明,3种材料道具与测试土壤间的外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当发生剪切的时候,随着剪切的发生,土壤含水量导致切向黏附的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剪切应力和外摩擦角。   相似文献   

12.
余秋强 《农业工程》2017,7(3):105-109
探讨了利用低值鱼制作优质鱼丸的加工工艺。感官结果认为:TG酶、淀粉和蛋清可以有效地改善鱼丸的色泽、鲜度滋味、弹性和组织状态。TG酶添加量0.5%~1%、淀粉添加量5%~15%和蛋清添加量5%~15%是鱼丸制作工艺的适合添加范围。通过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测定鱼丸物理性能,确定利用低值鱼制作优质鱼丸的最佳加工工艺。使用质构仪器测定了鱼丸的弹性、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等物理性能,计算出鱼丸的凝胶强度,确定了利用低值鱼制作优质鱼丸的最适工艺配方为鱼肉100 g、TG酶1 g、淀粉15 g、蛋清10 g、食用盐1.5 g、白砂糖1.5 g、味精1.5 g、冰葱水20 g、胡椒粉0.15 g。   相似文献   

13.
选取7种不同复配胶,按其在肉糜制品应用时优选出的最佳保水量添加到注射火腿中。通过测定制品的蒸煮损失率、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性(aw)和质构等指标,同时结合感官评定评价不同复配胶对注射火腿品质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注射火腿中添加复配胶,有利于提高制品的蒸煮损失率和水分含量,降低水分活度,改善其质构品质,提高制品及制品在贮藏期间的品质;综合评判,复配胶E在注射火腿中应用效果最好,复配胶C最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水稻育秧易受气候环境影响,导致秧苗质量差的问题,以育秧环境参数为目标,优化设计水稻育秧气候箱及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利用水稻育秧气候箱,通过均匀试验和逐步回归法优化对秧苗指标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参数,进而确定水稻育秧最优环境参数组合,并利用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进行规模化生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光谱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P<0.05)。蓝光光质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对根数、根长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SPAD值和叶面积系数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茎基部宽影响显著(P<0.05)。红蓝比3∶1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茎基部宽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均对株高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SPAD值影响显著(P<0.05);土壤含水率对叶面积系数影响显著(P<0.05)。水稻育秧环境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光质、土壤含水率60%(发现叶片卷曲后灌溉,每次灌溉最大含水率60%)、光照强度1.1×104 lx(光源表面处的测量值,光源表面距离育秧盘上表面20 cm)、光照时间9 h、温度28 ℃/24 ℃(光照期/非光照期)、湿度60%。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所培育的水稻秧苗形态指标与力学特性均能达到机械插秧壮秧标准。试验结果可为大面积闭锁式水稻育秧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果品质机器视觉检测中的图像颜色变换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水果品质的机器视觉检测过程中,水果形状导致的图像颜色失真直接影响最终的检测和分级结果。本文在6个位置分别采集了3种大小、19种不同表面颜色的标准实验球体的图像。在分析球体的大小、表面颜色和图像采集位置等因素对球体图像颜色的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的影响后发现,球体图像的颜色失真主要是颜色的亮度失真。建立了摄像视区中心球体图像的亮度校正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846。采用该模型在Matlab软件平台上构建了柑桔图像的颜色校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颜色校正模型和算法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谷朊粉颗粒热风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及水分迁移规律,开展了谷朊粉颗粒2因素3水平全因素热风干燥试验,考察不同干燥温度(50、60、70 °C)和颗粒厚度(4.24、9.15、15.52 mm)下的干燥特性,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和水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谷朊粉颗粒干燥速率和水分比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和颗粒厚度增加而增大。决定系数(R2)、离差平方和(\begin{document}$ {\chi }^{2} $\end{document})、均方根误差(RMSE)计算结果表明,Modified Page薄层干燥模型对谷朊粉颗粒的干燥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而且建立了模型参数(kn)与干燥温度(T)、颗粒厚度(H)的回归模型(R2>0.926)。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显示,随干燥时间的增加,各水分峰面积逐渐减小,而且峰位置逐渐向结合水靠近,并建立了含水率(M)与干燥时间(t)、颗粒厚度(H)、干燥温度(T)、弛豫反演图谱总峰面积(A)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R2=0.933)。研究结果可为谷朊粉颗粒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木纤维在不同含水率下对红黏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直剪试验和边坡稳定性模拟分析方法,对加筋率为0(素土)、0.5%、2.5%和5.0%共4个处理在5个不同含水率水平下的木纤维加筋红黏土试样测定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析边坡土体的最小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加筋率越高,土体内摩擦角越小,黏聚力越大,木纤维主要以提高黏聚力来增强土体稳定性;木纤维红黏土在含水率<25%时,木纤维能增强抗剪强度,提高边坡最小安全系数,且加筋率越高,抗剪强度和最小安全系数越大,边坡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纯形格子混合设计法(SLMD)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生物质组分进行复配优化设计,并在综合热分析仪上进行了热解试验。分析了3组分混合热解特性,建立了由生物质3组分比例直接计算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解反应级数较低(1.20),活化能较高(134.50 k J/mol),指前因子较大(3.49×1012s-1),热解较为迅速与剧烈;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的反应级数较高(1.30、1.32),活化能较低(33.51、19.98 k J/mol),指前因子较小(9.43×103、107 s-1),热解较为缓慢;3组分在混合热解中对动力学参数存在交互影响,纤维素对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对反应级数的影响较大;动力学参数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有效预测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对斜管中陶瓷球与生物质半焦两种异质固体颗粒运动规律的实时观测,设计了一套倾斜角度45°的斜管试验装置,运用荧光示踪法和PIV技术对管径60 mm的斜管中粒径2 mm的陶瓷球颗粒和生物质半焦颗粒在3种不同质量比例(10∶1、30∶1和50∶1)、同一位置截面(X=690 mm)颗粒轴向时均速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实时观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异质固体颗粒主要分布在管道中心平面以下,此位置的陶瓷球速度远大于生物质半焦颗粒的速度;管道中心轴线以上,陶瓷球颗粒数目急剧减少,而生物质半焦颗粒也大多是质轻和粒径较小的,且受管壁粘滞作用力影响较大,导致二者速度相差不大;同时证明利用荧光示踪法实时观测陶瓷球颗粒运动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9种土壤脱水过程中土壤密度和含水率的跟踪实测数据,揭示了脱水过程中地表土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土壤结构与含水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脱水过程中,土壤密度与含水率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二次函数相关关系;当含水率在某值以上时,土壤密度随含水率降低逐渐增大,而在此含水率值以下时,土壤密度随含水率降低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要小于增大的幅度,即灌水和脱水过程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使土壤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