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茶子毛油为原料,经精制处理后得精制茶油,随后以去离子水、丙三醇、三乙醇胺作为水相基质,以精制茶油、甘油、十六醇、卵磷脂、蜂胶作为油相基质,开展面霜配方优化研究,并对所制得的面霜进行抗炎试验对照和护肤对照试验。研究发现,当去离子水∶丙三醇∶十六醇∶精制茶油比例为25∶5∶5∶3时,所制得的面霜不仅具有较好的外观及稳定性,而且抗炎试验表明所制得的面霜抑菌圈明显,护肤对照试验则表明所制备的面霜对中轻度痤疮的祛除有效率为77.78%。结果表明,以茶子毛油为主要原料制备的面霜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的祛中轻度痤疮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山茶属油茶籽和茶籽的利用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及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结合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分及抗氧化作用综合评价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所得茶油提取率最高,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8.1%和20.5%;而压榨法所得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均为浅褐黄色、透明并具有清香气味,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3mg/g KOH、88.87mg/gI2和0.51mmol/L;而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6mg/g KOH、96.18mg/g I2和0.62mmol/L,油茶籽油品质相对较好。不同方法提取所得茶油中脂肪酸成分一致,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对DPPH·和ABTS+·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超临界萃取法所得的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对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0.56μg/mL、14.17μg/mL和15.89μg/mL、18.23μg/mL,但均弱于VC。  相似文献   

3.
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莉  陈乃富  汪四赞  刘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4-10687
[目的]为茶油的精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机榨毛油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结果]常规水化脱胶可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且对茶油的酸价影响较小,茶油得率较高;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脱胶时间10min,加水量7%;8.78%的NaOH溶液对茶油的脱酸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7%,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40℃;同时,试验过程中采用氮气为保护气可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4.
边纪 《新农村》2011,(10):39
面霜、乳液是基础护肤最重要的一步,拥有一瓶好的面霜对于皮肤的保护很关键。但是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面霜,面对各家厂商挖空心思的夸大宣传,你可要提高警惕!纯植物成分一个化学结构式,不管用什么手段得到,它的功效肯定是一样的。所以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以茶油的出油率为指标,考察茶子的粒度、萃取温度、压强及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并测定茶油储存期间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分析其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的最佳工艺为粒度20目的茶子粉,温度45℃、压强30 Mp下萃取2.5 h,茶油的出油率达97.26%;该工艺下提取的茶油在阴凉避光处储藏18个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百年以上。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实生苗栽后8-10年挂果,嫁接苗栽后3-4年挂果,有的甚至栽后第二年就挂果。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且不含胆固醇,食后不会使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增加,不易引起血管硬化和血压增高。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用茶油煎炸食品,颜色鲜黄,味香可口,是烹制食品、加工罐头、制作人造奶油的最好油料。茶油除食用外,还是肥皂、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  相似文献   

7.
李梅  夏建陵  黄坤  连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08-21209,21216
[目的]研究工业级茶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方法]以茶油精炼副产物提取的工业级油脂为原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工业级茶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选择酸度不大于1、酸值小于2的工业级茶油,在甲醇用量为原料油重量的20%,KOH用量为原料油重量的0.8%的条件下,于60℃反应1.5 h,茶油转化率可达94.33%。利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结论]该研究确定了工业级茶油制备生物柴油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安全、高效、无毒的烤烟抑芽剂,研究了不同浓度菜籽油、茶油对烤烟腋芽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抑芽率和抑芽效果均以50%菜籽油最好,10%茶油最差,菜籽油、茶油整体抑制效果优于氟节胺乳油;菜籽油的抑芽作用优于茶油,其抑芽率比茶油高24.08~24.59个百分点,抑芽效果比茶油高14.57个百分点;植物油抑芽剂的浓度越高,抑芽效果和稳定性越好,10%菜籽油即可达到与氟节胺乳油相当的抑芽效果,建议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脂肪酸组成差异上分析研究了广西柳州、河池、百色、桂林、贺州等5个油茶主产区10个代表性产地的茶油营养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茶油品质以产自百色的茶油最好,其次是产自柳州的茶油,之后依次是产自河池、桂林、贺州的茶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均达80%以上,说明广西的茶油总体上质量都很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茶油瓶装贮藏过程中酸价定期跟踪检测,初步探索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茶油酸价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对于影响茶油贮藏酸价的变化因素中加工强度效果最为显著,随后依次为容器材质、温度和光线,冲氮保护对茶油贮藏过程中酸价的变化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以冷榨法提取的茶油毛油、不同精炼阶段获得的脱酸油、脱色油、脱蜡油及成品茶油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了各阶段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茶油中,总酚含量以毛油最高,碱炼脱酸后的脱酸油总酚含量明显下降,而脱蜡后的脱蜡油总酚浓度上升了63.5%,原因可能是低温条件有助于茶油中酚类物质结构恢复,在...  相似文献   

12.
茶油加工及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茶油的资源分布、产量、脂肪酸组成及其保健功能,介绍了茶油的制取及加工工艺,认为茶油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可与橄榄油媲美,精制的茶油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茶油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茶油的抑菌性能及其对常见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研究茶油的抑菌能力;用气相色谱法对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简单的测定。[结果]茶油对细菌、霉菌和酵母均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米曲霉、啤酒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3%、4%、7%、3%、1%,其抑菌效果与1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效果相当。茶油在pH值4~9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茶油溶液经80、100、121℃加热处理20 min后,茶油仍保持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茶油对常见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其抑菌能力几乎不受pH值影响,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广宁红花茶油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红花毛油和半精炼红花茶油来测定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比较不同精炼程度茶油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广宁红花茶油具有较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红花毛油和半精炼红花茶油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试验浓度为10g/L时,红花毛油和半精炼红花茶油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23.46%、10.98%,对ABTS+·清除率分别为17.39%、11.45%;而试验浓度为2.5g/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已分别达到26.39%、19.06%,结果表明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红花毛油强于半精炼红花茶油,其中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潞西市开始引种茶油树 ,通过对茶油树生长期的光、温、水等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论证潞西市气候条件对茶油树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茶树是宝,经加工后,不仅可作烹调油,还有很多好处,《农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茶油可润燥、清热和利头目;《农政全书》中有茶油可疗痔疮、退湿热的记录;《纲目拾遗》说,茶油可润肠、清胃和解毒杀菌。在中国民间产茶油的地方,产妇坐月子时,还会喝用茶油煮的鲫鱼汤。另外,茶油对头发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随之居饮食谱》这样说茶油,"茶油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  相似文献   

17.
研究温度、光线、容器材质、氮气保护等因子对茶油毛油和精炼油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榨毛油与精炼茶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对茶油储藏酸价的影响因素中容器材质效果最为显著,随后依次为温度和光线,氮气保护的影响最小.而对于茶油储藏过氧化值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容器材质,其它依次是光线、温度和氮气保护...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非常适用于茶油生产之中。因为在大力发展茶油的过程中,积极引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茶油种植问题,提高了茶油生产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和研究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希望此项技术可以更加广泛的、有效的应用于实际茶油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法对茶油掺假鉴别进行研究。对纯茶油与掺假花生油、掺假菜籽 油、掺假棕榈油样品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3 种掺假样品与纯茶油的紫外光谱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光 谱数据在200~400 nm 波长范围内经过平滑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压缩,通过建立模型进行识别,并 对主成分进行投影。3 种掺假样品的前3 个主成分的累计可信度均达到要求;在二维组合投影中,3 种掺假油 的PC1 对PC2 的投影分布最好,不同掺假比例的花生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与纯茶油的投影可明显区分,且掺 假比例越大,掺假样品与纯茶油投影的鉴别效果越好;纯茶油与3 种掺假油样品的鉴别效果顺序为:掺假花 生油> 掺假菜籽油> 掺假棕榈油。紫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法可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用于鉴别茶油的 掺假。 关  相似文献   

20.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野茶油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油茶树种子一年只采集一次,且每十公斤的茶籽只能生产出一小瓶茶油,因其稀有和对人体健康的特殊功效,历来被皇家指定为贡品,古时只有皇族责戚才能一品野茶油的妙处。茶油唯中国独有,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食用植物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被日本、台湾、东南亚等国家誉为“东方橄榄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