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野生泥鳅资源日益减少,台湾泥鳅养殖兴起,为满足市场对台湾泥鳅苗种需求,西双版纳州开展了台湾泥鳅人工繁育试验。采用注射鱼用类似物(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采集精、卵子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授精卵8 kg,640万粒;用孵化桶微流水孵化和静水两种方式进行孵化,孵出台湾泥鳅苗水花450万尾,孵化率70.3%;培育出5 cm台湾泥鳅苗343万尾,成活率76.2%。  相似文献   

2.
<正>眼下,国内一些专心炒种炒苗的骗子公司和个人,根本没有人工繁殖泥鳅水花苗的能力,但是,为了争夺泥鳅苗销售市场份额,便大量散布谎言说"泥鳅水花苗养不活"。很多养殖户由此相信了他们的谎言,殊不知已经走入了骗子的圈套,因为经过包装的"野生苗"摇身一变成了好养赚钱的大规格"人工苗",养殖户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规模化养殖得从人工苗开始,而有养殖经验的养殖户都知道,养泥鳅想赚钱,得从水花苗直接开始养。1.规模化养殖:野生苗行不通野  相似文献   

3.
于2009年5月17日至6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5次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催产种鳅314 kg,约21 980尾,获受精卵2 340万粒,得泥鳅水花苗1 850万尾。其催产率为68.3%~95.5%,平均值为84.2%;孵化率为56.8%~93.3%,平均值为81.21%。对种鳅筛选、抓捕器具、催产激素剂种配伍、产卵水流及水温等影响泥鳅人工繁殖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光来  赵子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178-1182,1200
[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000组,获卵5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 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6.
泥鳅稻田原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养殖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的稻田环形沟中,架设简易的泥鳅产卵孵化箱和育苗箱,进行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稻田原位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泥鳅人工催产率78.6%,受精率84.5%,共孵化出苗约18.24万尾,孵化率60.8%。经过13 d的培育后,获得规格5 cm左右的鳅苗2.90万尾,育苗成活率16.0%。  相似文献   

7.
茵邹聪 《农家顾问》2014,(11):47-48
眼下,国内一些专心炒种炒苗的骗子公司和个人,根本没有人工繁殖泥鳅水花苗的能力,但是,为了争夺泥鳅苗销售市场份额,便大量散布谎言说“泥鳅水花苗养不活”。很多养殖户由此相信了他们的谎言,殊不知已经走入了骗子的圈套,因为经过包装的“野生苗”摇身一变成了好养赚钱的大规格“人工苗”,养殖户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规模化养殖得从人工苗开始,而有养殖经验的养殖户都知道,养泥鳅想赚钱,得从水花苗直接开始养。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5,(1):157-158
利用选育体长12㎝以上的可繁泥鳅,经过强化培育,进行了春秋两季人工繁殖试验,结果:催产泥鳅680㎏,平均催产率87.2%,受精率92.2%,孵化率92.5%,共繁殖鳅苗4125万尾。  相似文献   

9.
台湾泥鳅是中国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其个体大、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免疫力优、易捕捞、商品鳅规格整齐、每667 m2产量可达2 000 kg。为促进台湾泥鳅的扩大养殖,从环境要求与设施条件、水花苗培育、大规格鳅苗培育、成鳅养殖、病害防治、捕捞等环节,总结了台湾泥鳅规模化养殖规范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11.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欧酮(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HRH-A2)3种不同药物对泥鳅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每尾泥鳅注射DOM 0.25 mg+LHRH-A2 3μg+HCG 150 IU为最佳催产激素配比,催产率达到85%。规模化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的开口饵料以蛋黄和浮游生物混合营养为佳,在透明度为50 cm的土池培育的泥鳅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的人工繁殖技术,提高苗种生产效率。本试验采用催产法对贝加尔雅罗鱼人工催产、受精、孵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LRH-A2)10μg/kg,效应时间为24~48 h,平均催产率达72.49%±2.01%;平均受精率为83.04%±2.37%;平均孵化率为76.16%±5.84%。强化亲鱼的产前培育、掌控孵化条件、避免亲鱼应激刺激是贝加尔雅罗鱼人工繁殖成败的3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佳品,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泥鳅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泥鳅前景广阔。2015年,我们选择福建省浦城县文瑞养殖专业合作社泥鳅养殖基地的两口面积均为3亩的池塘进行对比试验,1号塘口投放台湾泥鳅开口苗直接养成鳅;2号塘口投放台湾泥鳅寸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1号塘口亩收益3.33万元,成活率40.8%;2号塘口亩收益3.35万元,成活率94.6%。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培育泥鳅鱼苗的成活率普遍较低,难以实现产业化的稳定生产,从而制约了大鳞副泥鳅苗种的大规模生产,而泥鳅鱼苗开口饵料不适口是导致苗种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设置小球藻、蛋黄、浮游生物、泥鳅开口粉料、浮游生物+蛋黄、浮游生物+泥鳅开口粉料6种饵料或饵料组合,研究大鳞副泥鳅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率。7 d后,大鳞副泥鳅中生长最好、存活率最高的试验组为浮游生物+泥鳅开口粉料。研究表明,蛋黄仅适于在3~4 d内进行短期投喂,不适于在小水体内长期投喂。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看,浮游生物+泥鳅开口粉料是最佳选择,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为鱼苗肥水下塘,并以泥鳅开口粉料进行补充投喂。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里下河地区邵伯湖水域的泥鳅为研究对象,探究泥鳅自然繁殖特性及人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雌鳅性成熟系数在3~5月之间逐渐增加,6月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泥鳅主要繁殖期为4~9月,最佳繁殖期为5~6月;雌鳅规格越大其怀卵量越高,雌鳅体重大于30g时,其绝对怀卵量大于1万粒·尾~(-1),相对怀卵量大于400粒·尾~(-1);在水温21.5~25.5℃时,雌雄比例为1∶(1.2~1.5),雌鳅每尾注射催产剂用量为125 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0.3μg促黄体素释放性腺激素(LRH-A2)+0.2mg马来酸地欧酮(DOM),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催产剂后12~15h,亲鳅达到效应时间开始产卵,产卵后平均受精率为85.54%,孵化率为64.86%,催产122尾雌鳅共收获约32万尾仔鳅;初孵仔鳅全长约2mm,苗种培育30~45d后,鳅苗体长可达3~5cm,此时可进行分塘饲养或苗种销售。通过研究泥鳅的自然繁殖特性,突破其人工繁殖技术,为泥鳅规模化人工繁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塘培育大鳞副泥鳅亲鳅,采用人工催情注射、产卵、授精,水泥池网箱孵化、培育等方法,催产大鳞副泥鳅5 200组,人工繁殖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在70%以上,繁育大鳞副泥鳅鳅苗2 600万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安全、易操作的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以天然四倍体泥鳅为父本,二倍体泥鳅为母本人工催产授精,冷休克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试验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受精后时间为A,设0、5和10 min;处理温度为B,设0、3和6℃;处理时间C,设45、60和75 min。染色体倍性鉴定采用单个胚胎染色体计数法。结果表明,最高雄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率为63.33%;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天然四倍体泥鳅雄核发育二倍体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受精后5 min,处理温度3℃,处理时间60 min;影响雄核发育三因素主次顺序为:受精后时间→处理温度→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和笔者多年稻田养殖真泥鳅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田间设施改造、中稻品种选择及插播、鳅苗放养、日常管理以及收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增殖放流保护雅砻江长丝裂腹鱼资源,需对其野生群体开展移养驯化和人工繁育。【方法】本实验对野生长丝裂腹鱼采用混养和诱食的方式进行驯养,对性腺成熟的亲本采用LHRH-A_2+PG+HCG进行催产,并对其成熟卵、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结果】野生长丝裂腹鱼易驯养,且性腺能发育成熟,人工催产效应时间为47.5 h,受精率为75.37%,孵化率为68.54%。成熟卵圆球形、浅黄色、微粘,平均卵径为(2.88±0.29)mm,受精吸水膨胀后为沉性卵,平均卵径为(4.06±0.16)mm。在平均水温10.8℃下,胚胎发育历时204 h 25 min,历经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育和出膜共7个阶段。【结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方法可驯养成熟并人工繁殖野生长丝裂腹鱼成功。在平均水温10.8℃时,其受精卵的孵化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0.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