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刺参养殖规模的扩大,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主要靠室内工厂化育苗解决养殖生产上的需要,而室内工厂化育苗病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刺参幼苗进入底栖生活后由于水质恶化、细菌、病毒感染、操作不当等经常出现“滑板”、“烂胃”、“烂边”现象。药物过量使用,加大育苗成本,底播养殖后抗病能力减弱、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发展迅速,目前,刺参苗95%以上是工厂化人工培育的,但人工育苗逐渐改变了自然水域中野生刺参的自然属性,育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控制水质及病害,导致刺参种质退化,人工参苗质量下降。室内育苗用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海,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刺参产品质量安全和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进行立体化养殖(中上层养参苗,底层养殖成参),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水体空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刺参养殖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刺参已成为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刺参养殖苗种绝大部分来自陆地大棚式工厂化育苗场,然而工厂化育苗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却不容忽视:1)大量的育苗设施不仅占用了许多沿岸陆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仿刺参工厂化养殖策略,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配有温控设备的室内水泥池中,以波纹板养殖筐作为附着基,开展了小规格仿刺参全年工厂化养殖和大规格仿刺参阶段式工厂化养殖两种模式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小规格仿刺参全年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单位面积产量为6.93 kg/m~2,平均体质量59.2 g,出皮率70.9%;大规格仿刺参阶段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单位面积产量为9.08 kg/m~2,平均体质量118 g,出皮率66.8%。试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了附着基的颜色、规格和放置方式,温度、密度、光照、投饲比例等养殖参数和养殖管理等因素对养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目前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养殖方式主要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潮间带筑池养殖、底播养殖、池塘养殖、潮间带沉箱养殖、围网养殖、筏式笼养、多品种混养等。随着刺参养殖面积的逐年扩大,养殖刺参的疾病种类、发病面积及危害程度也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刺参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养殖户对大规格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刺参控温育苗应运而生。控温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种参的培育促熟技术,目前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一直不太景气,我们利用公司鱼场空闲的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及养殖废水进行刺参种参的培育促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  相似文献   

7.
近日,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榆城集团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填补了江苏省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的空白。目前,青口镇拥有刺参育苗水体3万米3,年销售额可达1700多万元。2009年以来,榆城集团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赣榆县海洋与渔业局共同承担了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项目。为引导好这一产业的发展,科研人员从苗种、水质和管理三大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加强海参关键技术和新模式研发,健全海参养殖病害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8.
刺参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刺参的增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室内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底播增殖及筏式养殖等,其中池塘养殖刺参面积最大。池塘刺参养殖受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在夏季持续高温、多雨天气下,极易导致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如何避免夏季极端天气下刺参的大面积死亡,使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刺参虾池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随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善,每年可提供大量人工苗种,因此刺参养殖已成为继海湾扇贝、中国对虾之后又一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品种。现将其主要习性及虾池养殖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剌参养殖近年来发展迅速,各地都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养殖,基本采取虾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增养殖、潮间带垒石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等模式,在刺参混养方面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1.
宋锋  孔祥青 《齐鲁渔业》2008,25(6):19-19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大菱鲆养殖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探索和总结了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工厂化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50家,2万余立方米水体,养殖幼参150余万头。现将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养殖仿刺参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成分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底播自然生长和海捕野生仿刺参的各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出皮率为62.7%~65.8%,煮后出皮率为24.8%~31.1%,显著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46~0.50,氨基酸营养价值平均得分为87.89~90.42,均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说明其氨基酸营养价值水平较高。在其他营养成分方面,工厂化养殖仿刺参与池塘养殖仿刺参较为相近。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由于摄食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长,其蛋白质与脂肪水平普遍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综合分析认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价值与池塘养殖仿刺参相近,在出皮率和氨基酸营养水平上优于池塘养殖和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说明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刺参地下井水工厂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地下井水工厂化健康养殖,是利用工厂化养殖大棚和地下深井海水养殖刺参的新模式。养殖过程中以使用地下深井海水为主,无任何污染,真正实现了无公害健康养殖。地下深井海水夏季水温18~20℃,冬季水温维持在12℃以上,正在刺参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可以解除或缩短刺参的夏眠,加快冬季生长速度,缩短刺参的养殖周期,拓展了刺参养殖的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刺参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4,23(9):29-31
我国仿刺参(常用名刺参)(Apostichopusjaponi cusLiao)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确立了工厂化人工育苗的工艺。随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刺参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有了较大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大连  相似文献   

15.
我地区海水池塘主要进行海蜇、缢蛏、中国对虾与牙鲆立体养殖,上述品种除牙鲆外均可当年达到商品规格,而牙鲆需要两年的养殖周期,因此牙鲆当年的大规格苗种越冬成为重中之重,而伴随着前几年刺参养殖的热潮,沿海地区建造了大量的刺参工厂化育苗室,但近两年刺参市场低迷,很多刺参工厂化育苗室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笔者利用刺参工厂化育苗池进行了牙鲆大规格苗种低温越冬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遁手目,刺参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随着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善,每年可提供大量人工苗种,因而仿刺参养殖已成为继海湾扇贝、中国对虾之后又一大规模养殖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地区海水池塘主要进行海蜇、缢蛏、中国对虾与牙鲆立体养殖,上述品种除牙鲆外均可当年达到商品规格,而牙鲆需要两年的养殖周期,因此牙鲆当年的大规格苗种越冬成为重中之重,而伴随着前几年刺参养殖的热潮,沿海地区建造了大量的刺参工厂化育苗室,但近两年刺参市场低迷,很多刺参工厂化育苗室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笔者利用刺参工厂化育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温带种)和糙刺参(热带种)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主要养殖刺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度刺参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刺激了刺参育苗和中间培育产业也快速发展。在室内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饵料和人工等成本很高、病害发生频繁、用药量大、培育的刺参苗抗逆能力较差。近年来,利用浮动式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培育的刺参苗健壮、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笔者总结经验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刺参(Apostichopas japonicus Selenka)虾池和浅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刺参人工育苗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刺参育苗和养殖效果不理想。现就刺参育苗和养殖的问题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