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5,(9):118-120
河北省作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绿色蔬菜和优质果品集中产区之一,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对接京津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多样的物流主体,但仍存在河北省农业发展与京津经济圈不相协调、河北省农产品在京津市场不占优势、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主体缺乏整合、京津冀农产品物流的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促进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协调发展,须做好京津冀发展规划,重新定位物流合作战略地位,提高河北省服务京津市场的功能,实现物流双向对接,整合物流主体,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健全区域农产品综合物流设施,建立京津冀合作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京津冀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京津冀农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金条件三方面,对京津冀农业生产要素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农业内部结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农业生产效率三指标对京津冀农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农业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及互补性使京津冀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成为必然。京津冀各方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进行区域分工、合理定位,才能促进区域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金融协同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的思想,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金融协同精准扶贫,缩小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差距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在河北省农村,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成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道路上的阻碍。金融精准扶贫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金融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和志在必达的奋斗目标。总结河北省金融精准扶贫的经验教训,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对河北省广大贫困地区加速摆脱贫困,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三地是山水相连的生态共同体,然而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京津冀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地区发展的主要短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下,三地协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河北省农用地面积占京津冀整个区域面积的6成以上,长期粗放式的农业耕作方式给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并对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压力和新的机遇下河北农业只有完成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并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才能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河北农业定位和布局、资源利用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技术、政策等不同侧面提出河北省农业绿色转型的对策,旨在为实现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之一,而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农业不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人居与自然环境的重要保证。为此,以河北省为例,利用2005~2015年县域数据,从农业资源承载力、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环境支撑力、农业科技条件等方面就河北省农业发展演变进行分析,探究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及其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河北省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家庭劳动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农业经营向机械化、化学化进行了转变,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土地撂荒、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成为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保护农业环境和水资源是河北省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河北省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北省防控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首都北京和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因三地产业结构差异,农业成为了河北省与京津协同发展最重要的路径。在剖析协同发展和协同发展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探寻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三地区域政治和经济利益非合作博弈,现行区划下政府公共管理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河北省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且经营主体实力差,河北省农产品科技水平低且初级产品比重过大。针对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瓶颈,从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链条和区域联系等方面进行模式划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模式可分为专业合作社联合、农超对接、科技园区辐射、科教服务转移、网络营销商务、旅游休闲农业带动和林区生态屏障共建等7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是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统筹兼顾。河北省环拥京津两地,同时又是农业大省,解决好农民农业问题,也就补齐了京津冀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出现或者潜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为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寻求适时可行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014年5月29日上午,京津冀农科院在河北省保定市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三个农科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协议签署活动。按照协议要求,京津冀农科院将在原有科技合作基础上,重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农业规划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种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可控型精品农业、城郊型多功能休闲农业、农业  相似文献   

10.
发挥京津冀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34-38
根据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京津冀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得出河北省在农业产业、农业资源及交通地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京津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为了发挥京津冀的资源优势,通过高校、企业开展人才、技术合作,建立京津冀农业发展共享平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市场化;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压舱石"。通过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市农业经济联系强度、联系方向、联系范围和联系格局的发展变化,发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强度有所提高;除石家庄外,各城市的农业经济联系方向均未发生变化。在农业经济联系范围和格局上,整个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的一般化程度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各城市农业经济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均有所增强。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均形成了由西南向东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同时也均存在着以石家庄、邯郸和邢台为核心城市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构建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网络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经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强化北京与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可能在京津两市周边交通方便的农村地区以及石家庄、保定等河北省大城市郊区的部分农村协同发展起来.北京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带动周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建立京津冀都市型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制定三地联合培养都市型现代农业职业人才的计划,打破招生界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比较分析京津冀三地冬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为提升京津冀区域间冬小麦生产经营优势互补能力和区域生产效率。【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实地调研京津冀冬小麦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冬小麦的生产效率。【结果】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且规模效率显著;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农民的种植意愿逐渐下降并导致生产面积和种植质量的降低。【结论】政府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本区域冬小麦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水平和生产技术优势互补的合作与推广力度,为提高京津冀地区口粮生产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特色小镇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的创新经济模式。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从分化趋于统一,建设规划实效以浙江省最为突出,其他省份亦各有地域特色。河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规划呈现类型分布不均、特色产业不强、运作模式单一、建设资金短缺等诸多困局,应把握京津冀协同机遇,优化资源配置,突出规划引领、强化特色产业、多元主体融合运作、创新融资方式,优化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研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方法/过程]笔者基于CNKI检索京津冀地区211及省部共建的26所高校在2008年—2017年发表的合著论文数,运用定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绘制科研合作网络图谱,从而探讨京津冀地区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现状及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高校科研实力强劲是形成科研合作的基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在科研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地域聚集特性是影响科研合作关系强弱的主要因素;各类大学归属于不同的块模型,占据不同位置和角色,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和作用;京津冀地区高校科研合作经过10年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动态演化的网络。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探究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协同创新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地区应从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带动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潮白河区域2001—2017年耕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使众多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渐疏解至津冀两地,三地接壤的潮白河区域逐渐成为协同发展的缩影,土地利用的协同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津冀潮白河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空间基尼系数方法,分析耕地在2001-2017年的时空演变特征。数量结构上,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表现出耕地持续减少、城镇用地持续增加的趋势,耕地总面积减少3.77万hm2,耕地变化面积占变化总面积的32.61%;空间格局上,区域耕地由2001年各地均匀分布的格局逐渐转变成沿潮白河东南方向耕地面积较大、西北方向耕地呈小块分布的零散格局。耕地变化活跃区主要分布在通州区、顺义区及周边地势较平缓地区,且耕地与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水域的转化过程较为显著。研究区耕地空间集聚水平整体偏低,破碎化严重,2001-2013年耕地的空间基尼系数由0.000 68波动上升至0.004 14,2017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研究区耕地的空间基尼系数快速减少至0.001 04。综上,潮白河区域在2001-2017年耕地利用变化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性较明显,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WebofScience信息平台上京津冀三地1979年—2018年合作发表SCI论文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重要点法,分别从合作论文数量、密度、影响力和合作方式4个方面研究京津冀论文合作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合作论文数量上看,京津冀合作论文以京津、京冀为主,呈显著极化和阶段性特征;从合作论文密度上看,与北京合作发表论文是津冀两地发表论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与津冀合作发表论文只是北京发表论文的极小部分;从合作论文影响力上看,京津合作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均高于京冀和津冀;从合作论文方式上看,京津在在合作论文中一作比例均高于河北。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今后仍需要优化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网络,充分发挥北京、天津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逐步提升河北在科技协同创新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整理了2012年以来京津冀在区域经济、城市群结构、生态环境3个方面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文献,并归纳了同时期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进展。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系统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有待提升,协同发展的实践在稳步推进,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整体上实践发展远滞后于理论研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利用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有望"十三五"期间打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