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芦笋茎枯病[Phomopsis aspasagi(Sacc.)Bubak]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抗性生理和病害防治5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芦笋茎枯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为一旦感染茎枯病将很难根除,因此,芦笋茎枯病被称为"芦笋癌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等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市农民自1987年开始试种芦笋.距今已有十余年历史,现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公顷。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面积的扩大,芦笋病害逐年加重。其中对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茎枯病。为了进一步发展芦笋产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确保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通过对茎枯病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永济市从1987年开始试种芦笋,现种植面积达近8万亩(1亩=1/15公顷),成为本市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面积的扩大,芦笋茎枯病日趋严重。近年来.通过对茎枯病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其发生原因.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芦笋品种苗期对茎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其农艺性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具有抗茎枯病、品质优的芦笋品种,采用苗期抗病性测定法对9个芦笋品种进行抗茎枯病测定,并对芦笋苗期农艺性状进行观察。采用人工接菌法进行苗期抗茎枯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王朝F1、京绿芦1号和SD 09-6较抗茎枯病。通过对9个芦笋品种苗期农艺性状观察,结果表明,新王朝F1、达宝利F1、绿塔、UC157F2的发芽率较高,在85.33%以上;新王朝F1、京绿芦1号、TC、SD 09-6和UC157F2的农艺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6.
芦笋避雨防病栽培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枯病对芦笋产量影响严重,产量损失一般为20%~30%,严重可致绝收。研究表明,将芦笋露地种植改为大棚避雨栽培能有效控制该病发生,提高芦笋产量,改善其品质并能提早采收,延长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河北省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芦笋茎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因病毁种时有发生,给笋农造成巨大损失。栾城县种芦笋400亩,由于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可出口创汇。近年来,随着芦笋作为营养食疗保健型特种蔬菜的不断开发,芦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茎枯病发生严重,有的地块发病率高达60%~8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茎枯病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受害笋田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减产8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芦笋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试验彭明生,冯晓棠(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210014)近几年,我国芦笋茎枯病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不断蔓延,常造成大幅度减产,大面积死亡。1993~1994年我们以生产上常用药剂与近年来新研制的药剂为材料,进行了室内药剂毒力测...  相似文献   

11.
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病株在新栽芦笋田多为随机分布,在栽植3年以上的芦笋田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的大小与发病轻重无关.造成多种分布的原因主要与病害本身的侵染和传播特性有关.抽样方法中,以棋盘式抽样最佳,其次是对角线式.同时给出了不同病株率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芦笋病害现状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芦笋主要病害茎枯病和枯萎病的为害程度、病害侵染规律、相关因素以及对芦笋污染因素(如滥用农药的污染、大气和酸雨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肥料污染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山西省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选择适宜的定植田、科学合理进行病害防治、平衡施肥、合理灌溉、搞好大田管理减少发病因素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外不同类型的选择性/非选择性芦笋收获机械、根茎种植机械、起垄机械和基于机器视觉识别及决策的选择性芦笋收获机械算法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情及芦笋种植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在我国针对不同地域研发小型绿芦笋收获机械、引进研制中型非选择性白笋收获机械可减轻笋农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旨在为我国芦笋产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叶面肥对芦笋长势和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不同叶面肥在芦笋上施用作对比试验,以探讨对芦笋的长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芦笋株高、茎粗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应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笋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分别喷施叶面宝、害立平、喷施宝及清水对芦笋的长势与产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效应,其中喷施叶面宝对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均优于其它叶面肥。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害立平与对照相比,芦笋株高和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喷施喷施宝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叶面宝产量最高(3 361.5 kg/hm2),经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喷施叶面肥芦笋的株高、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6 343。  相似文献   

15.
30%翠泽悬浮剂对西瓜病害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荣  陆致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49-149,151
应用30%翠泽悬浮剂防治西瓜病害,结果表明:30%翠泽悬浮剂750倍液、1000倍液喷雾,每间隔10d喷1次,连喷5次,对西瓜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明显优于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植保无人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条件和防治效果,研究了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防助剂等条件对农药雾滴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两种不同施药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距离水稻冠层2 m、飞行速度3 m·s-1时,雾滴沉降密度(22.3个·cm-2)最大,雾滴在水稻冠层不同部位的沉降密度存在差异:上部>中部>下部;添加飞防助剂药液湿润面积增加764%,雾滴中直径、覆盖率由未添加助剂前 256.3 μm、5.56%增加至327.5 μm、9.82%,雾滴密度由未添加助剂前20.3个·cm-2降低至16.4个·cm-2。在水稻孕穗期,相同药剂配方条件下,植保无人机喷施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20%、83.20%,显著优于传统人工电动喷雾器喷洒防治效果;而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1%、84.01%,对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32%、81.47%,两种喷药方式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在最适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添加飞防助剂等条件下,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芦笋机械化采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芦笋种植经济效益,设计了一种小型芦笋采摘机,重点对采摘机构和三轴运行机构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分析。通过计算,确定了X/Y/Z进给机构丝杠的选型,并对其受力和刚度进行校核;同时对采摘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了设计,确定了采摘机械手的尺寸,液压缸的行进距离,并对其关键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强度均满足要求。按照实际工作状况,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三位建模,进行模拟组装后最终建立整机的三维模型。芦笋采摘机在劳动强度大的蔬菜采收环节能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茎枯病是上海地区石刁柏生产上发生最为普遍,并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害在田间自4月上旬可见,多发生于6~7月以后。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大富丹、托布津等杀菌剂抑菌力强,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经试验示范,以严格选地、合理施肥、清除病株和药剂保护等为中心的石刁柏茎枯病防治措施,在生产中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