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以2005-2012年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不同熟期组品种产量为基础,分析不同熟期组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增产潜力,从各熟期组对照品种产量结果比较来看,丹玉39沈玉21郑单958(中晚熟)郑单958(高密中晚熟)辽单565,从各熟期组参试品种产量结果比较来看,晚熟组中晚熟组高密晚熟组高密中晚熟组中熟组。辽宁省中熟、中晚熟组品种增产潜力较大,更易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
王佳婧  何芳  王勇  侯宪斌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1):2177-2185
[目的]分析2012—2016年四川省水稻区试中籼晚熟组参试组合的选育情况及其农艺性状表现,为四川省水稻育种现状提供科学评估及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6年四川省水稻区试中籼晚熟组参试组合的双亲信息及农艺性状表现等数据,对参试组合和区试通过组合的亲本进行计数分析,同时利用相关分析、变异幅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参试组合农艺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亲本分析结果表明,蓉18A、川谷A、川绿389A、成恢727、乐恢188和川恢907等骨干亲本在现阶段四川省水稻育种中起到关键作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生育期和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存在正相关.变异幅度分析结果表明,区试通过组合的株高、生育期、结实率和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幅度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低于淘汰组合;参试组合在生育期、株高和产量上的变异幅度较小.育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穗粒数和实粒数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最高茎数显著降低,成穗率和株高的一致性有所提高,生育期的一致性降低.[结论]适当增加株高和延长生育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方法.新品种育种目标制定时,株高、生育期和结实率的目标可参考近几年审定品种的表现,而穗长、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目标可高于区试平均表现.  相似文献   

3.
酒623是以外引系6H为母本、自育系酒2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在2014—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6 402.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6%。在2016年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生产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产量15 406.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6%。酒623抗穗腐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中抗茎基腐病和矮花叶病。籽粒含粗蛋白8.26%、粗脂肪3.61%、粗淀粉74.51%、赖氨酸0.21%。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水地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王称心 《现代农业》2012,(11):39-40
锦玉29号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G285为母本,B29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高密玉米单交种。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9.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2%;2010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组生产试验,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4.2%。具有高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好、抗病性强、活秆成熟等特点。2011年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0]477号)。  相似文献   

5.
以2005~2015年辽宁省高粱区域试验产量和几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各年度参试组合的平均产量、最高组合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参试组合的年平均产量和最高组合产量都呈现出稳步升的趋势,对照品种辽杂11在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下产量相对稳定,且略有增产趋势,说明辽宁省高粱的试验和育种水平整体上在不断提升。同时探讨了目前辽宁省高粱选育工作如何适应当前机械化生产需要,转变育种理念,加强机械化高粱育种研究,提升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全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在密植型品种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大试验密度无疑也成了现在热门的话题。玉米品种试验是连接玉米选育与推广工作的纽带和重要环节,也是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对玉米试验品种在辽宁省各地进行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综合鉴定。公平、公正的评价试验品种。辽宁省高密中晚熟玉米品种在参试及推广中有很大的优势。在密植型品种快速发展的今天,密度  相似文献   

7.
西北春谷区国家谷子区域试验中晚熟组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袁峰  杨慧卿  郭二虎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00-101,104
利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2008年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谷子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评价;以各试点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作为环境指数,采用一年多点分析法(LSD法),利用DPS分析软件对谷子品种的地区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生07、朝108、汾选8号和太选7号具有高产稳产的潜力,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在陕西延安和山西长治种植的谷子具有较高的产量,两地适合谷子生长,有利于谷子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耐密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组玉米区域试验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倒折率.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百粒重和穗长是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辽宁省选育中晚熟耐密玉米品种时,应在保证适当的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株高、穗位合理,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吉单9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15~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高密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903.3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3%;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高密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829.9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5%。该品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辽宁省2008年区域试验中晚熟A组各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品种中茂洋3号的关联度最大,是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东北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陈群  耿婷  侯雯嘉  陈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1904-1916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 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 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 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 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平均播种日期变化趋势是每年提前0.10 d,而吉林省、辽宁省各试验站每年分别推迟0.18和0.21 d。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各试验站春玉米平均成熟日期变化趋势分别每年推迟0.39、0.35和0.55 d,平均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分别每年增加0.49、0.17和0.34 d,成熟日期推迟的幅度大于播种日期的推迟幅度导致三省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增加。对1991-2006 年东北地区审定品种生育期数据与气候数据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最高温度(Tmax)上升会延长审定品种生育期,而吉林和辽宁省春玉米的审定品种生育期与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现为正相关。采用T检验法分析春玉米审定品种生育期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期关系表明,黑龙江和辽宁省的审定品种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呈一致的增加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线性偏回归测验法分析品种和气候因子对春玉米生育期影响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是导致春玉米生育期不断延长的主要原因。三省春玉米近20 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趋势由小到大的次序是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越往北其产量增加趋势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东北各省地级市1989-2009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的变化均会影响春玉米的产量。温度上升,东北部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南部减产。【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春玉米品种对气候变暖是逐步适应,可以利用其适应潜力,通过春玉米品种改良和调整播期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暖,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林靖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88-9290,9293
[目的]为筛选抗性强、耐瘠、优质、高产、稳产和适宜云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Zea maysL.)新品种.[方法]引进12个2013年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设海禾2号为对照(CK)进行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参试的12个品种中,QA19和QA20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并且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成株整齐,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中晚熟品种,建议进一步参加试验.QA21、QA22和QA23较对照海采2号均减产,但幅度较小,综合性状良好,建议选一步参加试验.QA16较海禾2号减产24.9%,QA15减产15.2%,穗腐病感染严重,抗倒伏性能差,没有推广价值,但在试验的中后期严重干旱,对产量影响很大,建议进一步试验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加快良种的更新步伐和不断增加玉米单产,并为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以辽粳9号为对照,对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株高大多在95~105 cm。平均产量为623.81kg/667m2,比对照增加6.45%。平均穗数、平均穗粒数和平均千粒重高于对照,平均结实率平均低于对照。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择20个玉米自交系,设置低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两个处理,对群体籽粒产量和单株平均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自交系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低密度处理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有16个玉米自交系的群体籽粒产量与相应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呈负相关性;各自交系在对应的两个密度条件下,单株平均籽粒产量间差异显著;11.25万株/hm2密度可作为当前开展耐密种质鉴定、耐密育种和耐密生理研究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早熟、高产、适应机械粒收的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2018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片建成规律、穗部发育特性以及各生育阶段对光温需求的差异。【结果】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各生育阶段的光温需求大小表现为吐丝期(R1)—生理成熟期(R6)>出苗期(VE)—吐丝期(R1)>播种期(sowing)—出苗期(VE)。不同品种花后对积温的需求高于花前,中晚熟和早熟夏玉米品种对积温需求的差异主要在拔节期—吐丝期,具体表现为第9—16片叶建成期;花后对积温的需求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穗位高、穗高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雄穗发育特性不同,晚熟品种的雄穗长度显著低于早熟品种,但晚熟品种的雄穗分枝数、雄穗总小花数、小花败育率、有效小花数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雌穗分化到籽粒形成受品种基因型影响较大。【结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在75 000株/hm2条件下,中晚熟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早熟品种;植株总叶片数较少,拔节期—吐丝期所需时间短,后期脱水速率快是早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旅大红骨种群自交系在辽宁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辽宁省近10年审定的428个品种亲本遗传组成,有281个品种具有旅大红骨种质,占审定总数的65.7%。针对旅大红骨种群自交系及其组配的杂交种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探讨在辽宁省玉米育种和生产上进一步应用的发展前景,提出辽宁省利用旅大红骨种质的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忻玉6009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增产潜力。[方法]介绍忻玉6009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最后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忻玉6009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t14-3b为母本,自选系Z295为父本,于2004年选育而成。在2007年山西省预备试验中,以11 460.0 kg/hm2的单产水平排第13位,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17.6%。2008~2009年在山西省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872.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7位。在2009年玉米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 103.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2%,位于参试品种第6位。忻玉6009高产、优质、多抗,淀粉含量72.8%,属于高淀粉品种。忻玉6009中抗矮花叶病,抗玉米穗腐病、粗缩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结论]忻玉6009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发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和高产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作物产量限制因子和产量形成规律分析了辽宁省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辽宁省C4作物如玉米、高梁的最高理论亩产量可达1434kg,C3作物如水稻可达1070kg.依靠政策、科学技术和物资投入是实现作物高产的保证;加强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措施的研究和推广,搞好作物品种改良是实现高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0—2014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参试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为陕西省玉米审定制度改革、玉米区域试验开展和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10—2014年间参加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每组产量排名前三的品种,依年份为单位选取主成分并计算其平均值,横向比较5年间参试玉米品种的主成分变化趋势。①参试品种生育期呈现递减趋势,累计减少6.17天,年均减少1.23天;②株高和穗位高呈现递减趋势,株高累计降低0.42 m,年均降低0.106 m;穗位累计降低0.3 m,年均降低0.0758 m;③穗长曲折降低,有维持到18 cm左右的趋势;百粒重总体呈曲折减小趋势,累计减少3.23 g,年均减少0.81 g;穗行数基本在16行左右,行粒数基本在37粒左右。④株型以紧凑型为主,粒型以马齿型为主,粒色全是黄色。从主成分变化分析可知5年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试的参试品种逐渐向高产、抗倒、耐密和适宜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谷子(Setaria italica L.)新品种朝谷58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朝谷58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应性等。[结果]朝谷58是2007年以高产品种朝谷9号为母本,抗除草剂品种懒谷1号为父本杂交,经6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9 d,株高155.7 cm,叶片数14.6片,幼苗绿色,芽鞘绿色,穗纺锤型,短刺毛、绿色,码中紧,主穗长20.2 cm,单穗穗粒重11.91 g,千粒重2.70 g,出谷率80%~83%,黄谷黄米。连续几年在沈阳、辽北、辽西等地种植,表现突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2012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结论]朝谷5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沈阳、阜新、朝阳、建平、铁岭、锦州等地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