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2007年和2008年贵阳市免疫与非免疫、不同饲养规模以及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免疫猪群PCP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3.6%和78.5%,非免疫猪群为50.3%和38.0%;在非免疫猪群中,规模养猪场的PCP阳性血清检出率,为60.2%和52.6%,农村散养户为25.0%和12.5%;在不同生产阶段非免疫猪群中,育肥猪群PCP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2.2%和47.4%,断奶仔猪群,为30.3%和23.5%。调查结果表明,贵阳市不同猪群中已普遍存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  相似文献   

2.
嵇辛勤  段志强 《猪业科学》2009,26(8):100-101
猪肺炎支原体是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由此引发的气喘病常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了解香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对制定相应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香猪经济效益大有帮助。用固相ELISA方法对香猪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采集血清样本97份,经检测阳性45份,阳性率为46.39%。试验结果表明:香猪的阳性率49.06%,杂交猪为43.18%;哺乳仔猪阳性率为0,保育猪为11.11%,育肥猪为59.09%,生产母猪为88.89%。生产母猪和育肥猪已成为香猪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3.
抗热应激中草药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200头“杜×长×大”三元杂肉猪研究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与肉质的作用效果。试验按中草药添加水平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猪),即对照组、0.5%组、1.0%组、1.5%组。整个试验期,栏舍内平均温度为32.51±2.11℃、平均湿度为63.54±2.68%。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添加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不仅显著改善了育肥猪生产性能(P〈0.05),其中1.5%组最佳,同时也显著改善了育肥猪的胴体品质与肉质(P〈0.05)。可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可以缓解环境对育肥猪的不利影响,改善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猪对微量元素摄取过量或不足都会给生产带来损失,过量则呈现中毒症状,若必需矿物质含量不足,则产生缺乏症状:生长迟缓、异食癖、饲料利用率低。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将给生产带来成果和效益。为此,我们利用上海神珠动物保健品厂生产的"猪微量元素添加剂"作如下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猪选自跃进种畜场的3月龄三元杂交猪[杜洛克×(长白×梅山)]4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头,猪微量元素添加剂为上海神珠动物保健品厂产品,以下简称"精矿剂"。1.2饲喂方法对照组基础口粮为:玉米40%、大麦20%、麸皮25%、精糖5.7%、菜饼3%…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和猪弓形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对全省11个地市22个猪场24批826份猪血清,应用郑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间接血凝诊断液进行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抗体阳性率全省平均为87.16%,其中生产母猪群、种公猪群、肥育猪群和后备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40%、85.71%、77.63%和70.09%。同时对全省7个地市140份猪血清进行了猪弓形体病的间接血凝抗体检测,结果在所童猪血清中未见一例阳性。  相似文献   

6.
40头体重约20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四组,前三组为试验组,第Ⅳ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喂以在10%苜蓿粉的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15%水平的复合纤维素酶饲粮,进行试验,观察其对猪胴体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I-Ⅲ组屠宰率分别提高了2.74%、5.69%、2.40%,滴水损失显著降低;试验各组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能量表现消化率提高2.10%、4.90%、3.00%,无氮浸入物提高0.10%、5.70%、3.60%,粗蛋白提高16.3%、19.2%、18.3%,粗纤维提高33.7%、41.1%、39.2%,料重比分别下降11.5%、13.9%、13.7%,日增重分别提高9.1%、17.9%、12.6%。结果表明:在苜蓿草粉日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有助于猪胴体品质的提高;生长肥育猪20-40kg体重阶段(8-12周龄)0.15%的复合纤维素酶添加水平,体重40kg以后(12周龄后)0.1%复合纤维素酶添加水平有利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大约克夏猪生产性能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经过连续7年的选育,每个世代随机抽取24头猪作肥育试验,以测定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大约克夏猪断奶体长增长7.66%,初配、初产体长分别增长16.90%和14.75%;肥育期平均日增重提高127.5g,料肉比下降19.72%;胴体瘦肉率则提高4.58个百分点;窝产仔数提高1.42头,初生重变化不大,断奶重则提高0.45kg。  相似文献   

8.
姬书会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23-24,27
通过对平顶山市6个县30个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调查,了解了平顶山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清学流行情况。结果表明,12个未免疫猪场均不同程度受PRRSV感染,猪场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群抗体阳性率在47.4%-73.1%之间,平均阳性率为57.9%;18个免疫猪场PRRS感染率为77.8%,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75%~100%之间,平均为90.9%。所有猪场不同猪群,生产母猪平均S/P值高于仔猪,后备母猪平均S/P值高于生产母猪。免疫PRRS猪场抗体S/P值,明显高于未免疫PRRS猪场猪群的抗体S/P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7051灭虫丁驱除猪寄生虫试验猪的内外寄生虫病是困扰养猪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报道,猪蛔虫病在5-8月龄自然感染率可达20.33%-26.08%。猪鞭虫、有齿结节虫、猪虱、疥螨等也有发生。农村圈养猪发生率更高,为选择一种广谱、高效、廉价、低毒及使用方...  相似文献   

10.
大河猪新吕系选育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大河猪选优提弛的基础上,导入外血(杜洛克)50%,横交固定,继代选育4个世代,初步育成适宜腌制优质火腿的大河猪新品系,为配套生产炎腿提供优良母本。经测定,新品系猪瘦肉率54%,日增重588g,耗料指数3.0,达90kg日龄187d,产仔数10.26 ̄10.67头,比原大河猪提高26.46% ̄30.12%,肉脂率7.47% ̄9.64%,保持大大河猪优良的肉质特性。与大约克杂交生产的优质火腿,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猪种392个个体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采用GLM程序分析了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89 bp处检测到G→A错义突变,引起缬氨酸(Val)向异亮氨酸(Ile)的转变。ADIPOQ基因外显子2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2个等位基因:A和B。杜洛克猪中只有BB基因型,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马身猪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引入品种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96、0.96和1.00;在地方品种马身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0.52)略高于B等位基因(0.48);在培育品种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和0.78,介于引入猪种和地方品种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杜洛克猪与长白猪、大白猪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长白猪和大白猪间差异显著(P<0.05),任意一个引入品种与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其中BB基因型个体28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和AB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其他性状无显著影响,说明该位点只在个体发育早期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洛克猪和大白猪作终端父本的杂交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杜洛克和大白猪作终端父本的杂交效果,进行了杜×长大、大×长大、长×大的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组合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品质和肉质。采用综合评定指数评定结果表明,大×长大组的主要经济性状优于杜×长大组。根据本次试验和国内外大量试验结果,作者论述了利用大白猪,特别近几年从英国引进的大白猪作终端父本生产商品瘦肉猪,逐步替代传统的杜×长大组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优质猪杂交繁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杜洛克、长白、大白3个国外引进品种,冀合白猪专门化母系B1个国内培育品系,以及1个地方品种太湖猪,模拟杂交繁育体系的生物经济学过程,构建了优质猪的杂交繁育体系,并以每头后备母猪平均每年的利润、每头标准化商品猪的利润、每1000头标准商品猪相对应的母猪头数和商品代出栏猪肌内脂肪含量(肉质指标)4个评价指标对杂交繁育体系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在4种杂交配套组合中,杜洛克×(大白×冀合白猪专门化母系B)经济效率和商品代猪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14.
猪兰尼定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1,RYR1)基因是导致猪应激综合征、影响猪肉质的主效基因.试验采用RFLP方法,以大白猪、2个杂交猪群(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大白猪)为对照,检测了江口萝卜猪与引入的梅山猪群RYR1基因的分布类型.结果表明,对照组中,外三元、外二元杂交猪和大白猪中均检测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等6个品种(系)482头猪进行了氟烷敏感(Hal)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山西黑猪和马身猪中,只检测到氟烷敏感阴性纯合子(NN);而在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山西白猪群体中,均检测到NN、Nn两种类型的个体,Haln的基因频率分别4.1%、1.8%、1.4%和1.7%。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对氟烷敏感基因的检测,选育抗应激群体。  相似文献   

16.
为对野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笔者选用子午岭野猪为父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母本,设置3个杂交组合。对各组试验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做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子午岭野猪与杜洛克猪、长白猪杂交一代的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子午岭野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一代的,3个杂交组合的料肉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结果发现,该品系6世代个体186.48日龄体重达100 kg,30~100 kg阶段日增重708.35 g,每千克增重耗料3.14 kg;体重100 kg屠宰,屠宰率为77.00%,胴体瘦肉率为57.93%,眼肌面积为32.20 cm2。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生长发育快,胴体品质好,是一个优良的专门化品系。  相似文献   

18.
杜洛克、大白、长白猪的生长和肉用性状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优化杂交组合,进行了杜洛克(杜)、大白(大)、长白(长)品种间杂交试验,测定了不同品种组合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和肉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杜洛克、父系大白猪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杂母猪杂交,其后代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及肉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等6个品种364头个体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PRLR)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位点对猪头胎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PRLR基因第8内含子存在多态性,共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B、AC、BB、BC和CC 6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0.8276、0.5439、0.5345和0.7669;而在大白猪和马身猪群体中,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0.6894和0.7000;仅在大白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中检测到C等位基因,且频率较低,在0.0379~0.1385之间。PRLR基因型对母猪头胎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产活仔数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AC基因型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BC基因型个体,而与AA、AB和BB基因型个体差异不显著。含有A等位基因的母猪的产仔性能优于不带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表明A等位基因是有利于母猪产仔性能提高的等位基因,可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11个猪种SLC6A14基因3个SNPs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了解猪种的遗传变异、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以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F0代的17头二花脸母猪和2头白色杜洛克公猪的DNA池为模板,通过直接测序在猪SLC6A14基因内识别4个SNPs,以3个突变位点(g.7944AT、c.1438GA、g.21063GT)为基础,通过PCR-RFLP技术,对11个中外猪种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SLC6A14g.7944AT和g.21063GT2个突变位点上,所有检测猪种都出现变异,其中槐猪、二花脸猪在g.7944AT位点上变异显著(0.01P0.05);而里岔黑猪、槐猪、玉山黑猪、合作藏猪、八眉猪在g.21063GT内变异极显著(P0.01),以GT基因型为主,且二花脸猪中出现TT基因型;在SLC6A14c.1438GA突变位点上,3个欧洲猪种(长白、大白、杜洛克)没有出现变异,均为GG纯合型,而其他猪种在此位点上均存在变异;再根据11个猪种3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计算Nei氏遗传距离,由UPGMA法构建聚类图,说明中国地方猪种与外引猪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由此得出中国地方猪种比外引猪种有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且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品种间多数猪种符合品种地域分布和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