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1982~1984年在福建福州、三明等地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结果,获得柑桔鳞翅目害虫寄生性天敌50种,隶属于膜翅目和双翅目的12科.首次记载黑颈茸毒蛾寄生昆虫5种,重寄生1种、白囊蓑蛾寄生蝇1种;白落叶蛾寄生蜂9种.新增加桔潜蛾寄生蜂5种.从柑桔鳞翅目害虫寄生性天敌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它们以小蜂总科为优势,这是柑桔园生态系中寄生蜂组成的一大特点.通过食物链关系,本文将鳞翅目害虫及其寄生蜂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分为2大部分,第2部分又分为3个亚群,对各亚群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抗虫棉田间害虫、天敌各物种种类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统计 ,并对害虫、天敌各物种种间的生态位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抗虫棉田间的天敌生态位最大 ,且天敌物种的生态位多大于害虫物种的生态位 ,抗虫棉田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效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稻田周围植物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稻田周围杂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的种类。通过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发生动态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种类大都与水稻相同,稻苞虫卵量尤多。是繁殖赤眼蜂的良好场所。赤眼蜂种群数量随寄主卵量而变化,其高峰期基本上与稻苞虫卵量一致或相差几天。7月初、10月和11月份赤眼蜂种群数量较多。还调查了稻田周围柑桔、白玉兰、香蕉和荸荠上部分鳞翅目害虫卵寄生蜂种类。这些害虫的卵上存在着与稻田相同的卵寄生蜂—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ngrammaconfusum。不同生境香蕉弄蝶卵寄生蜂种类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明确棉铃虫齿唇姬蜂在烟田间的自然发生规律和对烟草主要害虫的自然防控能力,2019年在湖南省湘南、湘中和湘西3个生态烟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烟田该种姬蜂属于常见种类,成虫始见于4月下旬,在烟田出现3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田间可寄生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寄生率在30.95%~75.46%之间,其中一、二代齿唇姬蜂的寄生率最高。经调查发现,随着烟草的收割,该蜂在烟田的数量迅速递减;在湘西烟区3个高峰期内,山地烟类型烟区中采集到的寄主被结茧数占整个高峰期内结茧总数的比例均高于90%,而大田烟区均低于10%;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会显著降低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田间寄生率(P0.05)。本研究表明,该蜂是湖南烟区主要鳞翅目害虫的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类,具有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的潜力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榆树食叶害虫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luteola(Müller)寄生蜂,为利用该寄生蜂对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成虫及其卵粒进行采集,并带回实验室内进行饲养、观察,解剖并鉴定羽化自卵粒的寄生蜂。【结果】从榆黄毛萤叶甲的卵中饲养得到了一种寄生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Oomyzus gallerucae(Fonscolombe),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报道了新疆榆树重要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卵寄生蜂,发现其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是榆树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寄生蜂的发现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 Zehnter)是我国黄淮地区及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我们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发现该虫有8种寄生蜂,对其田间消长起者重要的控制作用。正确识别这些寄生蜂并加以保护利用,是开展豆田害虫综防的重要环节。该蜂类群隶属小蜂总科金小蜂科的有  相似文献   

7.
琼中绿橙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摸清琼中绿橙的害虫、天敌种类及发生情况,为制定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采用网捕、踏查、徒手采集、震落、灯诱及色板诱集相结合的方法,于2014年12月-2017年9月对琼中绿橙害虫及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危害琼中绿橙的害虫共有9目33科69种,其中柑橘木虱、柑橘潜叶蛾、螨类、天牛、尺蠖及凤蝶对其危害较重;琼中绿橙害虫天敌共有8目11科19种,主要以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及鳞翅目害虫寄生蜂为主。  相似文献   

8.
通过频振式杀虫灯在蔬菜田诱杀害虫效果试验,对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间段诱虫情况、最适安装高度、灯控半径、虫口密度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对蔬菜主要害虫种类均有诱杀效果,对蔬菜鳞翅目害虫控害效果尤其显著,试验田成虫及幼虫数量明显降低,减少了施药次数,有效保护天敌和有益昆...  相似文献   

9.
功能反应是研究天敌对其猎物作用能力大小的经典方法,是理解天敌与其寄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功能反应的研究被用于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及用来阐明协同进化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潜在行为关系的基本机制。Holling提出功能反应的3种模型,功能反应Ⅱ是寄生蜂的主要模式。不同试验时间、试验空间的大小、斑块的设置、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寄生蜂功能反应模型的拟合产生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寄生蜂功能反应试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寄生蜂田间害虫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就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和黄板对蔬菜田害虫的诱杀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对鳞翅目和鞘翅目蔬菜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等)的诱杀效果最为明显,且对各种害虫的天敌伤害少,可有效保护天敌;性诱剂可大量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蛾类害虫,能有效降低幼虫虫口密度,控制田间幼虫为害;黄板对黄条跳甲、白粉虱等微小害虫的成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能有效降低蔬菜上微小害虫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1.
<正> 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系代表该种昆虫种群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这种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或选择的结果。因此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可以帮助我们对该种昆虫生态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决定确切的抽样调查方法,估计种群密度以及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等,为害虫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30%污泥蓼乳油对甘薯天蛾幼虫及其天敌螟蛉悬茧姬蜂的影响,测定了污泥蓼乳油及其对照药剂辛硫磷和毒死蜱对两者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甘薯天蛾幼虫2龄期施药,污泥蓼,辛硫磷和毒死蜱药后1d的防效分别为0.2%,94.6%和95.7%,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72.7%,87.7%和97.5%,药后5d的防效分别为93.3%,63.6%和91.1%,药后10d的防效分别为86.3%,48.7%和61.2%.30%污泥蓼、50%辛硫磷和50%毒死蜱处理螟蛉悬茧姬蜂成蜂和蛹后,前者的存活率分别为98.7%,31.3%%和20.7%,后者的存活率分别为98.6%,41.3%和24.6%;残存成蜂对甘薯天蛾幼虫的寄生率分别是46.7%,16.7%和713%.表明污泥蓼对甘薯天蛾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相比,尽管其作用速度较慢,但持效性好,且对天敌螟蛉悬茧姬蜂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甘薯天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在山东省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各虫态历期:以越冬代卵期最长,平均为6.2d,第一代卵期为5.6d,第二、三代卵期分别为3.6和3.4d。幼虫也以越冬代历期最长,为22.0d,第一代为15.6d,第二、三代历期分别为11.6和13d。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液和杨树枝把无趋性。以2.5%敌杀死、45%马拉硫磷乳油和BT防治效果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4.
烟青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7年在云南省红河烟区弥勒县的烤烟大田设置尼龙纱网养虫室,自然条件下连续饲养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Guene),系统观察各虫态历期、幼虫龄期、取食量及体色变化,幼虫化蛹龄期及成虫羽化、产卵等.结果表明,烟青虫1年发生4~5代,各代均有5龄和6龄幼虫化蛹,5龄幼虫化蛹占60%以上;1龄幼虫历期比2龄历期长,3龄以后龄期增长,末龄(5龄或6龄)幼虫龄期最长;5龄化蛹的幼虫平均历期比6龄化蛹的短;无论5龄或6龄化蛹,3龄以后食量剧增,5~6龄的取食量为1~4龄取食量的1倍以上;幼虫体色多变,1龄幼虫均为红褐色,2~6龄体色变化无规律可循,第2代以后体色有随世代增加而加深的趋向;成虫产卵量与补充营养关系密切,补充营养充足时,每雌可产卵600~900粒,一般情况产400~500粒,未交配雌虫也会产卵,但卵不能孵化.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金纹细蛾跳小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6年观察了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的主要天敌金纹细蛾跳水蜂[Holcthorax testaceipes(Ratz.)]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进行小面积放蜂试验.该蜂每年发生5代,一般仅寄生一、二龄幼虫.被寄生的幼虫第五龄后停止取食并死亡.放蜂园4亩,经4年放蜂试验,平均每叶着虫量由11头降至0.74头.1937年停止放蜂,平均每叶着虫量仍低于1头.  相似文献   

16.
重阳木斑蛾是重阳木的一种最重要害虫。此虫在福建福州常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一年发生四代,一至三代严重害叶。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枝干裂缝、木栓层下及粘叠的叶片间越冬,极少数化蛹越冬。冬季气温达8℃以上时,越冬幼虫仍能少量取食,无明显的仃育。成虫产卵于枝干皮下,卵期6—15天。幼虫共6—8龄,幼虫期33—34天(第1—3代)及137天(第4代,即越冬代);蛹期10—20天;成虫寿命长者13天。本文对各虫期形态和生活习性有较详细的记述。天敌有:卵寄生蜂;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另一种茧蜂及日本追寄蝇Exorista iaponica T.-T.等两种寄蝇寄生于幼虫;横带沟姬蜂Goryphus basilaris Holmgren寄生于蛹。人工捕杀、清洁园地、保护天敌和喷撤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省杂粮中的谷子、糜子、荞麦、莜麦、大豆、绿豆、马铃薯、甘薯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防治现状调查,得出这8种杂粮中常见害虫34种。害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同时辅以物理防治与农业防治,极少数的害虫防治中用到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中使用有机磷杀虫剂2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6种,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2种,有机氯杀虫剂4种。以上调查结果与《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对比,得出山西省杂粮传统生产过程中,害虫防治违反《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主要为有机磷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砂地柏精油的熏蒸杀虫活性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砂地柏精油处理玉米象,赤拟谷盗,粘虫和小菜蛾的成虫或三龄幼虫。结果表明:砂地柏精油对上述4种试虫都有较强的熏蒸活性,且对鳞翅目的的粘虫和小采蛾三龄幼虫的熏蒸活性明显高于对鞘翅目的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对小菜蛾三龄幼虫的熏蒸活性最高,其毒力次序为小菜蛾〉粘虫〉赤拟谷盗〉玉米象。  相似文献   

19.
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5种农业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浸渍法、饲料混药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棉铃虫、杂拟谷盗、斑潜蝇、棉红蜘蛛、蚜虫等 5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棉铃虫的毒力均高于阿维菌素。饲料混药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杀虫剂敏感的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0 (初孵幼虫 )、3.6(三龄幼虫 )和 8.4(四龄幼虫 )倍 (LC50 比 ) ;浸渍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78.5 (卵 )、2 5 .9(二龄幼虫 )和 3.7(三龄幼虫 )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抗性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5 .5 (二龄幼虫 )和 3.9倍 (三龄幼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蚜虫、斑潜蝇幼虫、棉红蜘蛛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1 .9(甘蓝蚜 )、2 .4(棉蚜 )、2 .7(桃蚜 )、5 .7(斑潜蝇幼虫 )和 3.6(棉红蜘蛛 )倍。阿维菌素对斑潜蝇成虫触杀毒力是甲氨基阿维菌素的 37.1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杂拟谷盗毒力高于阿维菌素 ,但二者都没有辛硫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导柑桔木蛾有寄生蜂35种,其中初寄生蜂27种,重寄生蜂8种。考查结果表明,以寄生低龄幼虫的绒茧蜂类最重要,最高寄生率达68.2%,最低寄生率为0.8%,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4.4%。越冬代蛹寄生率为7.3%。初步调查表明,不除草桔园的,寄生蜂群落较除草桔园有三个特点:寄生蜂数量多、种类丰富;施用农药后寄生蜂数量恢复快;柑桔木蛾幼虫和蛹寄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