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他感化合物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强  罗万春 《植物保护》2002,28(6):45-47
植物他感化合物对昆虫具有引诱、驱避、拒食以及毒杀、增效等作用 ,利用植物他感化合防治害虫和抗虫育种在植物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在植物保护上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瓜实蝇 Bactrocera cucurbitae (Copullett)是我国瓜类蔬菜的重要入侵害虫, 为筛选出对瓜实蝇具有毒杀及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 室内测定了4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瓜实蝇的毒杀及产卵驱避效果, 并进行了田间验证。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瓜实蝇成虫的毒杀效果随精油浓度升高而升高, 浓度为7 mg/mL和10 mg/mL的肉桂精油对瓜实蝇的毒杀效果极显著高于其他精油, 处理后24 h瓜实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5.9%和100%;雌虫对冬青精油的嗅觉反应率为93.3%, 显著高于紫苏精油和山苍子精油。不同植物精油对雌虫产卵的驱避效果不同,当植物精油浓度为10 mg/mL时, 冬青精油对雌虫的产卵驱避率为69.04%, 显著高于其他精油。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精油对瓜实蝇成虫具有一定防控效果, 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可能是由于田间环境复杂、植物精油理化性质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3.
9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成虫驱避和种群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些未引入现代储粮技术的国家,每年储粮害虫危害造成粮食损失在10%~40%之间[1].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控制储粮害虫,导致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害虫抗药性等问题出现.因此,人们致力于寻找其它可以代替化学农药的新物质控制储粮害虫.植物性杀虫物质具有取材广泛、对环境友好及对人畜安全等特点.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对害虫具有熏杀、触杀、胃毒、拒食、生长发育抑制、驱避及引诱作用等.作者测定了9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实验种群的驱避和种群抑制活性,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旅游业的发展 ,植物害虫越来越迅速广泛地向新的地区扩散。本文主要依据EPPO(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 )和CABI(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 )分别于 1 996年和 1 997~ 2 0 0 0年陆续新公布的 1 3 4种对农业、林业及农林产品有害的重要昆虫和蜱螨类植物害虫的全球分布图 ,收集其它相关资料 ,比较各种植物害虫在全球各地的分布状况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害虫在北美分布的种类最多 ,在其它各大洲的分布均匀 ,其中种类繁多的鞘翅目昆虫起主要作用。中国现在具有的害虫数量并不与欧洲、大洋洲相差多少。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新型环保植物源仓储害虫杀虫剂,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8种植物精油,滤纸药膜法、密闭空气熏蒸法测定精油对嗜卷书虱成虫的触杀、熏蒸活性,筛选出高活性植物,并用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GC-MS)对高活性植物精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香青兰、窃衣、啤酒花精油对嗜卷书虱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LD50分别为157.43、349.34和633.07µg/cm2;香青兰、蒌蒿和窃衣精油对嗜卷书虱具有较好的熏蒸活性,LC50分别为0.20、0.70和1.66 mg/L。香青兰精油经GC-MS分析,检测并鉴定到23个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84.22%,其主要成分为乙酸香叶酯(16.26%)、丁香酚(13.90%)、香叶醛(13.20%)、草蒿脑(7.89%)、丙烯酸-2-乙基己酯(8.55%)以及橙花醛(7.60%)。研究结果表明香青兰精油对嗜卷书虱的生物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多数农林高校都开设了植物保护专业,但长期以来,"植物保护"和"植物医学"2个概念模糊不清、混为一谈.本文试图从植物保护学科及其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着手,讨论植物医学与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与外延,深入分析植物保护与植物医学的不同特点及联系,意在强调在我国农林高校设置植物医学专业、建立植物医学学科、最终构...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绿色防控方法,于室内测定辣蓼、迷迭香、芸香和紫苏4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辣蓼植物精油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杀作用最强,24、48和72 h时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18、1.78和1.46μg/μL,芸香植物精油次之;当芸香植物精油浓度为15μg/μL时,小菜蛾3龄幼虫的选择拒食率最高,作用24 h和48 h时分别为100.00%和92.84%,而在10μg/μL浓度下作用24 h和48 h时非选择拒食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5.72%和42.72%;在4种植物精油中,芸香植物精油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相对生长率最低,为-34.72%,生长抑制率最高,为133.74%,辣蓼植物精油的生长抑制效果次之,迷迭香和紫苏植物精油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小菜蛾雌、雄成虫对4种植物精油均表现出一定的触角电位反应和驱避活性,其中,芸香植物精油的驱避效果最明显;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芸香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α-蒎烯和β-蒎烯。表明芸香植物精油对小菜蛾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备开发为小菜蛾靶标...  相似文献   

8.
柑橘大实蝇成虫对9种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对柑橘大实蝇具有引诱或拒避作用的植物精油或挥发物,通过Y形嗅觉仪分别测定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对橘子精油、橙叶精油、橙花精油、柠檬桉精油、薄荷素精油、栀子花精油、D-柠檬烯、芳樟醇和月桂烯的选择率。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雄虫倾向于选择橘子精油、橙花精油、D-柠檬烯、柠檬桉精油、栀子花精油,雌虫倾向于选择芳樟醇和柠檬桉精油。柠檬桉精油对柑橘大实蝇雌虫和雄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雌虫对柠檬桉精油的选择率为52.38%,雄虫的选择率也达到了50%。本研究为开发对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均具有引诱作用的引诱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5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精油中寻找新型抑菌剂是植物化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本试验提取了丁香、八角、孜然、薄荷和生姜5种药食兼用植物的精油,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和96孔板法测试了5种精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种植物精油对测试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丁香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梨黑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_(50)为93.44 mg/L;5种植物精油对测试细菌的抑菌作用较弱,孜然和生姜精油对青枯菌的抑制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也仅为125 mg/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各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八角主要成分为茴香脑(53.16%),薄荷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15.85%),丁香主要成分为丁子香酚(82.68%),生姜主要成分为香叶醛(16.80%),孜然主要成分为茴香甲醛(46.06%)。本研究结果表明丁香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高效、环保、低抗性的植物源灭蚊剂,揭示植物精油熏杀蚊虫的作用机理,测试了湖南香薷Elsholtziahunanensis、藿香Agastacherugosus、八角Illiciumverum和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atus成蚊的熏杀活性及对2种蚊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效果显著,但同种植物精油对2种蚊虫的熏杀活性有差异。藿香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熏杀效果最好(LC50值为26.12μg.cm-3),八角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杀活性最强(Lc50值为29-31μg·cm-3)。4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体内AChE活性起诱导作用;对致倦库蚊体内N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八角精油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19.79%)。湖南香薷和八角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抑制作用,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4.90%和25.26%;藿香和剑叶金鸡菊精油对白纹伊蚊NSE活性有促进作用,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5.66%和66.35%。综合分析4种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熏杀活性及对酯酶活性的影响,湖南香薷和藿香精油更适宜作为植物源灭蚊产品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Nematicid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extracted from 27 spices and aromatic plant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and in pot experiments. Twelve of the twenty-seven essential oils immobilized more than 80% of juveniles of the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javanica at a concentration of 1,000 mul/liter. At this concentration, most of these oils also inhibited nematode hatching. Essential oils of Carum carvi, Foeniculum vulgare, Mentha rotundifolia, and Mentha spicata showed the highest nematicidal activity among the in vitro tested oils. These oils and those from Origanum vulgare, O. syriacum, and Coridothymus capitatus mixed in sandy soil at concentrations of 100 and 200 mg/kg reduced the root galling of cucumber seedlings in pot experiment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se essential oils were tested for their nematicidal activity. Carvacrol, t-anethole, thymol, and (+)-carvone immobilized the juveniles and inhibited hatching at >125 mul/liter in vitro. Most of these components mixed in sandy soil at concentrations of 75 and 150 mg/kg reduced root galling of cucumber seedlings. In 3-liter pot experiments, nematicid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components was confirmed at 200 and 150 mg/k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main components may serve as nematicides.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植物精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8种植物精油,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驱虫斑鸠菊精油无抑菌活性,其他7种植物精油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香青兰和椒蒿精油的活性最强,在体积浓度为0.5 µL/mL时,香青兰精油对尖孢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在95%以上,椒蒿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在70%以上。在体积浓度为0.05 µL/mL时,椒蒿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50%以上,香青兰精油对尖孢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在35%以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技术对椒蒿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a,a-二甲基-1,4-二氧-2-奈乙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占比72.17%。本研究可为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绿色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The recent use of essential oils has been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approach in pest management programs for stored products. Regarding essential oils, it...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喷雾法和半叶法测定了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 浓度为1%、0.5%、0.25%、0.125%(V/V)的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精油浓度的增加, 其校正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总体来看, 肉桂精油触杀效果最好, 在不同试验浓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其他精油。所试精油对茶橙瘿螨都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其中百里香等8种精油的驱避率达80%以上。以上结果将为筛选对茶橙瘿螨具有较好防效的新型低毒高效植物源农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物精油对三种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测试了27种植物精油对粘虫、棉铃虫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①用100倍精油丙酮液处理的小麦叶碟饲喂粘虫3龄幼虫48h后,砂地柏果实、玳玳花、甜橙果皮和姜根4种精油对试虫的拒食率均达80%以上;砂地柏果实、玳玳花、甜橙果皮等7种精油对粘虫4龄幼虫历期和蛹重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尤以砂地柏果实、玳玳花、甜橙果皮精油致幼虫死亡率最高,砂地柏果实和甜橙果皮精油对蛹重影响最为明显;②以含1%精油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3龄幼虫9天后,山苍子果实、甜橙果皮精油处理组幼虫重量均仅为对照的20%左右,且各精油对幼虫历期、蛹重和化蛹率均有一定的影响;③八角茴香果实精油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达59.1%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植物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用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对该线虫进行触杀毒杀活性的测试。采用药物浸泡法,将提取的两种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的共有组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作用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测试致死中浓度,进而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混合,测试两者复配后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处理24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均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一定的触杀毒杀活性,致死中浓度(LC50/24 h)分别为1.50 mg/mL和1.23 mg/mL;处理48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48 h)分别为1.06 mg/mL和0.70 mg/mL,较处理24 h后杀虫作用更显著。处理24 h后,桉叶油醇(LC50=0.49 mg/ml)与马鞭草烯醇(LC50=1.09 mg/mL)的杀线虫活性强于两种亚菊属植物挥发油;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以2:6、4:4和3:5的体积比混配后,其LC50(0.18、0.17和0.20 mg/mL)都明显比两种化合物单独处理时要低,说明这两种化合物在挥发油中发挥了协同杀线虫的作用,且效果明显。本研究可为亚菊属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绿色防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几种植物精油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桔油、柠檬叶油、红河橙油、山苍子油、留兰香油、松节油、黄樟油、互叶白千层油、蓝桉叶油9种植物精油,在浓度为40μL/L及熏蒸时间为12、24、36、48、60h下,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蓝桉叶油、互叶白千层油、柠檬叶油、留兰香油及红桔油的熏杀效果较好,尤以蓝桉叶油的效果最佳。蓝桉叶油在浓度40μL/L,经12、24、36、48h和60h不同熏蒸时间,对长角扁谷盗的LC50分别为15.29,6.44,6.55,3.32、1.29μL/L;当蓝桉叶油熏蒸浓度为4、8、12μL/L时,其LT50分别为45.48、27.28、17.64h。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1,8-桉叶油醇、樟脑、马鞭草烯醇、冰片和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的活性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熏蒸、触杀和驱避等测试方法评价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川甘亚菊挥发油、灌木亚菊挥发油和1,8-桉叶油醇均具有一定的熏蒸活性(LC50分别为94.60、81.17 mg/L和18.42 mg/L)和触杀活性(LD50分别为216.93、100.50μg/头和52.69μg/头)。同时,在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和15.73 nL/cm~2)时,分别处理2 h和4 h后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以及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均表现出较明显的驱避活性,冰片驱避活性接近于阳性对照避蚊胺。因此,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的幼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