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北地区小麦育种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皖北地区小麦生产水平的分析,指出小麦育种工作的挑战性和艰巨性,并进一步从小麦品种生态类型、产量水平、品质、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对皖北地区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提出皖北地区小麦育种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供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高产、抗病及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较少,使小麦的生产受到一定制约。挖掘优异遗传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任务。粗山羊草是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蕴含着大量抗病、抗虫、抗逆和改良小麦品质的基因。为挖掘其优异基因用于小麦育种,丰富小麦的遗传资源,对小麦育种工作起到推动或借鉴作用,对粗山羊草在分子水平和抗病、抗虫、抗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在储藏蛋白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粗山羊草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麦的抗逆性如抗干旱、耐盐碱等因受多基因控制,运用简单育种手段很难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特别是很难把抗逆性与品种的丰产性统一起来.本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材料组建抗逆性丰产优质轮回群体,采用轮回选择育种法开展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选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小麦育种进展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云南小麦育种。肯定了本省小麦育种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取得了大进展。并提出了今后育种工作策略:明确育种目标,加强品种资源的研究,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开展穿梭育种,改进方法,注意抗病育种,品种资源的研究,培育核心亲本材料,开展穿梭育种,改进方法,注意抗病育种,重视品质育种,完善全省育种网,提高育种效率,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邦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01-10904,10940
根据近年来小麦新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及推广应用情况,分析研究了小麦红粒品种和白粒品种的种植现状,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群众喜爱、市场需要为基础,高产、抗逆性强为前提,努力选育优质、白皮、大穗大粒、商品性好、广适性强、农艺性状优异为中心"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新目标新方向。在30多年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工作中,将传统的育种理论与自创的选择方法相结合,阐述了白粒小麦品种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及育种成果。在目前小麦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不太成熟、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临汾6510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技术进行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征特性,高产稳产的性能,抗逆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品种的特点。结果表明:临汾6510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同时为提高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十五”以来山东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十五"以来小麦育种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近10年内,山东省小麦育种成绩突出,育成品种类型多、适应性广、推广种植面积大;产量三因素构成合理、增产幅度大、产量潜力高;小麦品质与产量协同提高取得较大进展。小麦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本利用单一,育成品种亲缘关系近、遗传基础狭窄;适合旱地种植的耐旱耐瘠品种相对缺乏;优质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及丰产性急需提高。山东省小麦育种发展方向应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选育水肥及光热资源高效利用型品种,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大幅度提高山东省小麦产量的关键;②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是应对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的有效措施;③小麦品质育种应重点提高优质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和产量潜力;④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八五”期间春小麦育种成就与今后发展对策孙连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小麦在辽宁省是仅次于玉米、水稻、高粱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八五”期间育成和推广了一批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由于具有特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对推动辽宁省小麦...  相似文献   

9.
“九五”以来,重庆市育成、推广小麦新品种10余个,累计种植面积100万hm2以上,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具有突破性的育种材料等问题,通过对重庆小麦育种现状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乌麦7”小麦是内蒙古中西部区的一个小麦新品种类型。具有水旱兼用,抗逆性强、后期耐涝的性能。该品种选育水旱兼用型为育种目标,亲本组配优势互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2012-2013年度区试中的苗头品系看山东省小麦育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2-2013年度山东省小麦区域试验苗头品系与对照济麦22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发现山东省小麦育种在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抗倒性、综合抗病性、品质特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育种方向上提出了几点供山东省今后小麦育种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生产发展对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劳动力缺乏导致栽培管理不到位,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使小麦抗逆性和抗病性面临新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育种研究方向、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对1987~1997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盐城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重、株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沿海地区小麦育种亩产400~500kg适宜育种目标为:亩穗数35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株高85~95cm,株型较紧凑,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开展小麦优质育种10多年来,审定的12个品种的品质性状及产量水平逐步提高。今后应始终坚持高产、稳产、优质并重,以加工品质为主的原则,提高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10-1714
小麦族内种属之间细胞质的遗传变异是小麦育种宝贵的遗传资源,因而对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小麦的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表现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单倍体诱导、抗逆性、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小麦品种改良等诸多方面。其中,创制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诱导单倍体和改良小麦品种是异源细胞质遗传效应在小麦育种中的具体应用。对小麦细胞质效应的遗传特点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旨在探索细胞质遗传规律,为小麦细胞质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适合黑龙港麦区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构成因素、株叶型、抗逆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类型等性状的具体标准和设计思想。依据小麦品种设计原理,在小麦多抗节水高产育种实践中,成功选育出小麦沧麦12、沧麦6005、沧麦028、沧麦6002等小麦品种,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品种设计在黑龙港麦区对小麦育种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宁麦10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通过穿梭育种共同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连续几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品质较优,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泛,属较优质的蒸煮类专用小麦。适宜在我地推广种植。其主要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龙辐麦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强筋小麦中标品种以及《黑龙江省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项目中种植品种。因其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已成为大兴安岭沿麓春小麦产  相似文献   

19.
郑麦7698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采用郑麦9405/48269//周麦16亲本材料。利用分子聚合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强筋专用、优质多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秆矮、穗大,抗逆性强,后期落黄好,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轮回选择培育抗(耐)旱小麦品种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轮回选择法培育抗旱、耐旱、耐瘠春小麦新品种陇核 2号、陇春 16和新品系 7931、7932、2 84 1的实践证明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在小麦抗逆性育种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尤其在旱地育种方面成效显著 ,应大力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