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单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单细胞培养研究于1985~1995年进行,以六倍体普通小麦84—53的幼穗为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础上.经振荡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再生植株,建立体细胞无性系,并系统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规律和遗传稳定性、体细胞无性系有利变异的选择及其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报道有关单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小麦单细胞培养研究于1985 ̄1995年进行,以六倍体普通小麦84-53的幼穗为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础上,经振荡悬浮培养获得单细胞再生植株,建立体细胞无性系,并系统研究再生植株后代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规律和遗传稳定性,体细胞无性系有利变异的选择及其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报道有关单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小麦一天蓝偃麦草-簇毛麦三属杂种的F1幼穗及BC1幼胚诱导出愈伤组织,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了大量再生植株并全部移栽成活。再生植株普遍分蘖力强,功能叶时间长,高抗黄矮病和白粉病,从再生植株中看到了大量的无性系变异。在BC1的一个无性系再生植株中,选到一些理想的植株。  相似文献   

4.
利用筛选的10条随机引物,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限制生长保存后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龙眼EC不同保存年限(5个月、3年、13年)体胚再生完整植株RAPD谱带存在一定差异,保存5个月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71条谱带,其中有37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9.70%;保存3年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52条谱带,其中有47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13.07%;保存13年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65条谱带,其中有55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15.07%。由此可见,长期限制生长保存后EC再生的体胚苗变异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四川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利用N6培养基,对四川省22个小麦推广品种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推广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极差仅6.25%;(2)X^2独立性测验揭示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受基因型极显著影响,变异于0.00-87.50%之间。植株再生率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变异,变幅为0.00-90.63%;(3)方差分析揭示,基因型间每外植体胚胎愈伤组织上再生1.0cm以上的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4)相关分析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余各性状间无明显关系。然而,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与植株再生率、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之间,植株再生率与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是长芽长度之间,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与其最长芽长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供试材料中,雅安早、大粒早、五一麦、,绵阳15在综合性状上表现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胚性化能力强、植株再生率高、克隆数多和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未成熟子叶和幼苗子叶的再生植株中存在明显的变异,其中以四倍体变异最为普遍,再生植株叶片气孔大小和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可以作为从再生植株中早期鉴别四倍体植株的可靠指标。此外再生植株中还出现无权、浅裂刻叶和板叶变异类型,且有嵌合变异现象。RAPD分析结果表明,西瓜再生植株的基因组DNA在供试的部分引物上表现出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26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1种诱导培养基、3种分化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出愈率及植株再生率差异显著,豫麦21号在26个小麦品种中表现最佳,3种分化培养基的分化效果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菊花粉妆'粉色和其发生嵌合花色的花瓣为试材,研究了6-BA 和NAA 不同浓度配比对花瓣离体再生的 影响,建立了花瓣外植体的再生体系,观察分析了花色嵌合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菊花品种 粉妆'花瓣再生的最适配方为MS +6-BA2.0 mg/ L + NAA1.0 mg/ L,再生芽分化率达93.3%,单个外植体平均再生 不定芽数为10.0 个,采用1/2MS 培养基,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达100.0%。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发生广泛变异,粉 色花瓣再生植株的花色呈现从白色到黄色多色变异,且粉色占的比例最高,但没有花色嵌合体出现;而嵌合花色的 花瓣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花色更为丰富,从白色到橙红色均有分布,且与亲本相同或相似的花色占的比例最高,部 分植株还可以保持花色嵌合性状,但嵌合的花色仅为白色与粉色的嵌合,嵌合花色形成率为4%;因此,菊花品种 粉妆'经过组织培养可以部分保持嵌合花色。   相似文献   

9.
棉花组织培养中的表型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存在广泛的表型变异,主要表观在胚状体的变异和再生植株的变异两方面。胚状体的变异表观为畸形胚,分为结构性畸形胚和生理畸形胚两类。再生植株中以育性变异为突出,其他在株高,株形,衣分,绒长等方面的变异也较广泛。  相似文献   

10.
优良小麦转基因受体品种的筛选及成熟胚半胚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具有良好组织培养特性的优良小麦品种作为转基因受体,使转基因小麦能尽快得到应用,对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以及7个小麦品系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考察其组织培养特性.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的成熟胚成愈率都达90%以上,但不同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率存在很大差异:7个小麦品系的植株再生率都低于20%,而4个小麦品种的植株再生率都达35%以上,幼胚成愈率及植株再生率都分别达90%和62%以上.该研究为小麦的遗传转化提供了几个新的优良受体品种.该研究进行成熟胚培养时,采用半胚培养的方式,一方面有效地克服了成熟胚在诱导培养基上直接萌发的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多苗的能力.该再生体系可作为小麦胚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薄荷离体培养,无性系变异与经济性状改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薄荷品种“73-8”幼嫩茎段为外植全,在添加没比例NAA和BA的B5培养基上进行细胞脱分化、植株再生和微繁殖。73-8的愈伤诱导率约90%,植株再生频率约5%,共获150个无性系。田间观察表明,无性系在单株鲜重、开花期、分枝数和落叶数对数等农艺性关上存在广泛变异,在出油率和含脑量上亦有较大变异,同时出现一些较好株系。头刀最高出油率比对照提高近3倍,二刀最高出油率比对照提高27.77%;头刀最高含  相似文献   

12.
以3个基因型小麦为材料,通过基因枪对其幼胚进行轰击,研究转化后组织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小麦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且愈伤诱导率为100%,但分化率和再生率不同基因型表现不同,其中,小麦品种4185的分化率和再生率分别为54.2%和15.6%,较Bobwhite和Attila高。  相似文献   

13.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涉及到很多作物,变异的类型较多,主要有染色体变异、形态和农艺性状变性、抗性变异等,产生变异的机理主要有遗传和生理两方面,此类变异有其优点和不足,但无庸置疑的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为植物育种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胚培再生植株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可遗传性及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利用的前景,结果表明,早熟及大粒性有很强的遗传力,株高也是可遗传的,所有性状在IE3代趋于稳定,IE4代完全稳定,某些优良的变异材料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胚培再生植株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可遗传性及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利用的前景.结果表明,早熟及大粒性有很强的遗传力,株高也是可遗传的,所有性状在IE3代趋于稳定,IE4代完全稳定.某些优良的变异材料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组织培养中的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 ,使用小麦品种绵阳 97- 392的幼穗作为外植体 ,进行组织培养 ,获得了 2 3个自交结实的再生植株 ,在田间种植为株系。其中 2个株系证明发生了叶片和种皮颜色的遗传变异 ,遗传分析证明它们是单基因隐性突变。没有观察到抗病性的突变。分析了这些株系的单株穗数 ,株高 ,穗长 ,穗粒数 ,千粒重数量特性 ,在一些株系中也观察到数量性状的明显的变异。这些数量变异在T2代中除表现为平均数的显著差异外 ,也表现为群体内植株之间的差异。这种群体内的植株间的差异揭示了数量性状变异的继续分离。本文讨论了通过组织培养产生数量性状变异作为小麦育种资源的可能的作用 ,以及组织培养中的遗传变异对转基因研究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四川高产小麦的发展,拓宽种质资源,用四川小麦川麦58等与北方小麦济麦22等杂交的F1代幼胚为材料,利用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探讨4、6、8、12 Gy等不同辐射剂量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胚状体诱导率、愈伤组织的增值倍数及植株的再生率都有显著影响,所有处理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从0 Gy 96.04%降到12 Gy 74.74%,愈伤组织增值倍数从3.22倍降到1.41倍,增值后绿点率从54.44%降到33.36%,剂量4和6 Gy的绿点率显著低于对照,而二者无显著差异。剂量6 Gy的植株再生率为19.76%,约为对照一半左右,当剂量达到8 Gy后,植株再生率大幅度下降,由此得出6 Gy的剂量是小麦幼胚辐射适宜的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小麦基因枪转化技术体系,为提高小麦基因枪转化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偃22为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分析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时间、微弹轰击金粉用量及筛选分化培养基类型对基因枪遗传转化频率的影响,并对转化植株进行了检测。【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小麦幼胚经过9d的愈伤组织诱导时再生植株率最高,达到4.24%;同一条件下,金粉用量为60μg/枪的再生植株率最高,达到3.90%;使用1/2MS培养基添加NAA1.0mg/L和KT 1.0mg/L进行转化细胞筛选与分化的效果最好,再生植株率为3.72%;对转化抗性再生植株的特异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小麦染色体组中。【结论】小麦幼胚通过9d的愈伤组织诱导,基因枪轰击金粉用量为60μg/枪,使用筛选分化培养基1/2MS+KT 1.0mg/L+NAA 1.0mg/L+双丙氨膦2.0mg/L+蔗糖30g/L+Ag 5.0g/L进行转化细胞的筛选与分化,可获得较高的抗性再生植株率。  相似文献   

19.
将玉米DNA经小麦花粉管理道导入小麦胚囊,导入后结的小麦种子长成的植株有的出现了类似玉米雄穗和雄穗的组织,这类变异植株结的种子长成的植株和正常小麦一样,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导入小麦的玉米基因被甲基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证有关文献,从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主要变异类型、变异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