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民间利率水平表现出高于正规金融利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农村民间金融活动之中。从利率管制、风险、垄断和市场分割等方面分析解释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水平较高的原因,认为其较高利率水平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农村民间金融潜伏着金融风险、容易产生经济纠纷、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以及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等,因此,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需要:明确民间金融的地位,改善农村金融领域中二元结构的紧张与对立;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成真正的民间金融;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继续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琰  魏翔  李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37-19539
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利率失控、潜伏着金融风险、容易产生经济纠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明确民间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组织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引进、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发展在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互助会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民间金融组织形式,通过相应的规范管理与引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官方金融对农村经济主体融资不足的缺欠,从而为解决中国农村民间经济融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21-15322,15340
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路径中特别需要关注却欠关注的问题,贫困县农村金融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金融供给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三农"的先天弱势以及正规金融机构运作模式的缺陷。然而,民间信贷恰能规范正规金融的缺陷,弥补"三农"的弱势,只要以合理的机制灵活规范民间信贷,就能规范其潜在的风险,以充足的金融供给带动贫困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一、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动性边缘化"我省农村金融的供应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民间金融。这四种供应渠道的主要依托分别是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民间金融组织。现在在我省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正规金融如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都呈现主动性的边缘化,农信社由于自身的组织运营并不规范,合作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不能充当主力军的角色,而利率最高,监管不严格的  相似文献   

8.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机构有十分明确的边界.在中小规模资金融资领域,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在信息成本、谈判成本以及实施监督成本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民间金融规模的增大,它在交易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逐渐减弱、乃至丧失.对民间金融不能一味采取打压的政策,而应根据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规范其合理的发展边界.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正规化的两难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301-6302
从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形成的起因进行梳理,结合现行正规金融结构的断层现象以及制度的缺陷,指出金融当局调控中国农村民间金融面临两难的特殊现象,并且提出一些个人对解决方法的设想和寄望。  相似文献   

10.
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迪航  罗荷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92-6194,6197
分别从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困境和向民间金融融资困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户融资困境的表现。农户向正规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农户获贷率较低,贷款手续多,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成本偏高和农户单笔融资数额小、零散。农户向民间金融融资的困境表现在:民间融资规模有限和民间融资的隐形成本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由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两部分组成,当前我国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正规金融方面.对于农村民间金融,本文主要从其发展的规律及现实中的阻碍因素着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更好地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5):140-14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一些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慢慢突显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村融资困难。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着供求关系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监管缺失、企业运营混乱、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等问题。应采取扩大正规融资投入、规范民间融资、整顿信用合作金融、加大支农力度、完善法律监管等措施,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张丹  廖正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60-2761
农村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自发的、古老的融资方式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说明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并存的必要融资方式.目前,民间金融己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点,它大大改善了农村经济内源融资的主导格局.从农村民间融资的特点出发,分析其长期存在的原因和现阶段农村民间融资的不足之处,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业愈益活跃且规模日益扩大,并已成为解决”三农”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农村民间金融在运作中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国家对其加以规范管理,使其规范化、合法化,充分发挥农村民间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剑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150-11152,11166
民间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很多正规金融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利率作为民间金融市场"无形的手",调配着民间金融市场的资源,是民间金融的核心。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纳可知,对民间金融利率影响的最终解释,都可以归类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民间金融市场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影响,最终都是反映到供给与需求上,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民间金融利率的高低。对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了解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对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熊武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15-18316,18319
随着新农村的逐步发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村民间金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涵义及意义的阐述及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农村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养老问题,研究旨在探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发展发展农村养老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农村养老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在养老金融领域存在养老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老年人金融知识参与度低、金融监管不成熟以及农村养老金融专业人才的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提升农村老年人金融素养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旨在为农村养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农村居民养老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34-9336,9339
阐述了当前农村民间金融的规模、借贷主体及信用、借贷利率及用途,剖析了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关于农村民间金融治理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丽辉  吴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36-3237
民间金融是真正满足农村经济需要的融资机制,通过明确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民间金融,从而实现对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邹新阳  王贵彬  张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08-19110
在简述我国学者对民间金融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2个角度介绍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内涵。阐述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包括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融资组织、合作、NGO小额信贷组织等)和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指出其是强弱的联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可互动共生,实现互利共赢。分析了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历史原因、监管原因和文化原因,探讨了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机制:一是规范组织管理机制,包括规模控制机制和银行式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三是适度政府干预机制,包括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减少不正当干预;四是人员素质提高机制,包括培植农村信用文化、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