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两个分别能在“蜀杂9号”父、母本之间稳定产生多态性的随机引物S18和S31,对父、母本DNA样品进行RAPD扩增,将得到的特异标记片段S18750和S31550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引物SZ9SP1和SZ9SP2,将“蜀杂9号”的亲本RAPD标记转化为序列特异的SCAR标记。当用两对引物分别扩增杂种F1代单株总DNA时,能分别获得父、母本特异序列扩增带,表明获得的SCAR标记能可靠地用于“蜀杂9号”杂种纯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和ISSR 2种分子标记鉴定西瓜杂交种的遗传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西瓜杂交种抗病苏蜜和苏蜜5号的遗传纯度,利用RAPD和ISSR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F1杂种及其相应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抗病苏蜜杂交种的分析中,对450个随机RAPD引物进行了筛选,其中139个引物产生了23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了3.12个条带,多态率为16.7%。139个多态性引物中,3个引物产生了母本特异标记,4个引物产生了父本特异标记,2个引物产生了共显性标记。引物JAASRP388的扩增图谱显示产生了1个母本特异标记JAASRP3881200及2个父本特异标记JAASRP3882010、JAAS-RP388500。引物JAASRP410的扩增图谱显示也产生了1个母本特异标记JAASRP410625及2个父本特异标记JAAS-RP4102000、JAASRP4101000。在杂交种苏蜜5号及其亲本的分析中,100个RAPD引物产生了325条扩增带,其中27个RAPD引物成功地扩增出了37个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率为11.38%。在27个多态性RAPD引物中,4个引物产生了母本特异标记,1个引物产生了父本特异标记。此外对62个ISSR引物进行了检测,45个引物成功地产生了188个扩增条带,每个引物平均产生了4.18个条带,15个为多态性引物产生了23条多态性带,平均多态率为12.23%。在ISSR检测中,只发现了2个引物能产生母本特异条带。研究结果说明,不管是1个母本特异引物和1个父本特异引物组合还是利用1个共显性引物都是杂交种种子质量检测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夏光"、"早夏16"甘蓝杂交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DS法提取甘蓝(Brassica oleraceavar.capitata)杂交种“夏光”、“早夏16”及其各自亲本的基因组DNA,通过SSR、RAPD两种分子标记方法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用于纯度鉴定。利用30对甘蓝SSR引物和50个适用于甘蓝的RAPD引物,以各杂交种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组合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多数SSR引物对两组合扩增带型一致,未能建立SSR指纹图谱;通过RAPD标记方法筛选出能鉴定两杂交种纯度的引物分别为S15、S42、S147和S42、S78、S88,其中引物S42对两组合均能扩增出特异的RAPD指纹图谱,并将RAPD指纹图谱转变为相应的数字指纹。  相似文献   

4.
研究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亚洲百合杂种系亲本(‘橙色热情’ב迷恋’)、东方百合杂种系亲本(‘热情’ב甜梦’)及其杂交子代植株的DNA分别进行扩增,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与亲本间扩增谱带差异。从8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具有父本特征带的引物组合,选出带型清晰、稳定、特征带较多的引物组合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结果如下:具有父本特征带的引物组合共有57对,选取其中6对引物对亲本(‘橙色热情’ב迷恋’)及其子代进行标记,选取其中7对引物对亲本(‘热情’ב甜梦’)及其子代进行标记。2个杂交组合共计1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特征带,鉴定其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5.
菊属种间杂种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6.
甜瓜亲本与其F_1代的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探测了甜瓜亲本与其杂种F1的遗传差异,用27个引物对11个甜瓜基因型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44条有效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条,占总条带数的43.18%。每条引物可扩增3~8条带,平均每条引物产生1.63条有效带。根据RAPD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杂种F1多偏向母本自交系遗传;甜瓜亲本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39。作为父本,TopMark自交系与H16自交系相比,子代更多继承了Top-Mark自交系的遗传特性。以上结果与田间性状表现相符,RAPD标记用于甜瓜遗传差异的研究切实可行,其结果可用于育种过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百日草雄性不育两用系AB201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为供试材料,采用BSA法和RAPD技术,在6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与育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发现引物BE-05在DNA纯合可育池和杂合可育池中扩增出一条长约1 500 bp的特异谱带,在DNA不育基因池中未发现特异谱带,该标记在3个育性不同的DNA池之间表现稳定的差异。用建池的单株DNA进一步对这个引物进行RAPD分析,发现仍表现稳定的多态性,该标记与育性基因MS紧密连锁,命名为BE-051500。  相似文献   

9.
用RAPD技术对1个辣椒杂种一代及其亲本的基因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引物扩增出的杂种一代的RAPD产物和两亲本或亲本之一没有明显差异,但引物OPG-08扩增出双亲具有而在F1消失的DNA片段,揭示出双亲杂交后的受精过程中基因可能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
SSR分子标记在花生杂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份花生材料为亲本,配制22个杂交组合,并利用40对SSR引物对24份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筛选,运用多态性引物鉴定92个F1代杂种的真伪.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亲本间多态性差异较大,差异最大的两亲本(GT-C20-D和Tamrun OL07)的多态性引物比例为65%.SSR标记法鉴定出49个单株为真杂种;而田间表型鉴定出62个单株为真杂种,与标记鉴定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证实利用分子标记鉴定真假杂种非常必要,且准确可行.同时,本试验证明40对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直接用于花生遗传多样性、杂种鉴定以及遗传图谱构建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牵牛花杂交F2代的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0个引物中筛选了5个引物对园叶牵牛4个亲本及各杂交组合F2单株的总DNA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了83条DNA扩增带,它们的分子量在200~2 500bp之间.同一引物在不同的供试材料上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扩增带的变幅在1~15之间,多态性也随引物的不同而异.3个杂交组合F2基因组的DNA均有不少片段来自双亲中的共有片段,部分来自母本,另一部分则来自父本,还有极少的一部分 是双亲均不具备的特异性片段,而双亲中原有的部分片段(特异性片段)在子代中却已消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梨杂交亲本及其杂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现象。结果表明:梨树各亲本及杂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在B、C两区基本上各有一条酶活性较强的酶带,这可能是梨所具有的特征酶带。杂种的酶谱表现了广泛的变异,但可以分为“似母本型”、“似父本型”、“部分带互补型”及“分离型”。杂种的酶谱分离程度与亲本的酶谱有关。杂种的一些表型性状多样性与酶谱的多样性现象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白杂1号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菜型油菜新品种“白杂1号”父母本及F1代种子为研究材料,用238个10-mer随机引物对它们进行了RAPD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共有68个随机引物出现多态性扩增,DNA片断大小在0.17~1.8 kb之间。经多次重复验证,引物S24、S83和S104条带稳定,并且杂交种条带为双亲互补型;引物S176为偏父型,在母本中扩增出350 bp特征带,而其在父本中呈阴性。选取S104(GGAAGTCGCC)对两个亲本及F1建立指纹图谱,共检测出6条强带,其中380 bp是母本特征带,1 600 bp是父本特征带。人为掺杂构建“白杂1号”F1代测试群体,用S104对其进行了纯度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对RAPD方法在鉴定种子纯度中的有关双引物混合扩增和条带判断取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AFLP技术对梅花杂交种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银染法AFLP鉴定以父本‘多萼朱砂”与母本‘雪梅’杂交所得 12株F1 子代。以E AT +P AT选择性引物对扩增 ,父本 180bp的特异带在 12株F1 代中都呈阳性带 ;母本 170bp和 171bp两条特异带在 12株F1 代中也都呈阳性带 ,双亲基因组DNA中这 3个特异位点在F1 子代中稳定遗传。结果表明 ,这 12株均为‘多萼朱砂’ב雪梅’的F1 子代 ,AFLP是适合梅花亲子鉴定的简便技术。AFLP对梅花杂交选育新品种的早期选择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薏苡、川谷及其F_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薏苡、川谷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薏苡、川谷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型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在F1植株中未出现“杂种酶” ,且双亲的一些酶带在F1中受抑制未表现出来。利用过氧化物酶可进行薏苡属亲缘关系 ,系统演化、遗传特性差异和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广东鲂、团头鲂及其杂交子一代肌肝眼 3种组织的 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进行电泳 ,分析其酶谱组成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父母本同种组织中大部分同工酶的表达酶谱较相似 ,尤其以眼组织的LDH、肝组织的MDH以及 3种组织的SOD同工酶的表型最为相似 ,表明两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近 ,是本远缘杂交成功的遗传物质基础。同时父母本的某些同工酶谱又存在有稳定的种间差异 ,如肝组织的LDH。杂交子一代同工酶表型有些具有来自双亲的区带总和 ,有些则单独表达父本或母本的基因 ,更有些出现父母本没有的表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广东鲂、团头鲂及其杂交子一代肌肝眼 3种组织的 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进行电泳 ,分析其酶谱组成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父母本同种组织中大部分同工酶的表达酶谱较相似 ,尤其以眼组织的LDH、肝组织的MDH以及 3种组织的SOD同工酶的表型最为相似 ,表明两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近 ,是本远缘杂交成功的遗传物质基础。同时父母本的某些同工酶谱又存在有稳定的种间差异 ,如肝组织的LDH。杂交子一代同工酶表型有些具有来自双亲的区带总和 ,有些则单独表达父本或母本的基因 ,更有些出现父母本没有的表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具有优质亚基构成的材料进行正反交,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对经田间鉴定选收的优异F1世代的32个组合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HMW-GS由复等位基因控制,F1代HMW-GS具有共显性。Glu-1位点的复等位基因在F1代籽粒中两两共显时,有正反交区别存在。亚基在F1代的基因表达存在剂量效应。F1籽粒的亚基图谱中,除具双亲共显外,还多了某些非父非母带型,即遗传畸变,也出现了不完全表达。提出了利用优质亚基及其组合在宁夏春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小麦T型恢复系 2 114和不育系ND4 4A配制杂交组合 ,并以 14 7株个体组成的F2 分离群体作为恢复基因的标记群体。用 4 3个ISSR引物对两个亲本进行了扩增 ,发现 18个引物能在两者间产生明显的多态性 ,其中引物UBC 80 8、UBC 84 8在 2个亲本间以及可育池和不育池间都能产生一致、稳定的多态性。用这 2个引物在F2群体中进行扩增。经连锁分析 ,证明这 2个标记与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连锁 ,遗传距离分别为7.9cM和 4 .9cM。用 181对SSR引物对两个亲本进行扫描 ,其中有 34.3%SSR引物能在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 ,但没找到与Rf6连锁的SSR标记。对ISSR、SSR等方法在小麦中的多态性比例进行了比较 ,发现ISSR具有更高的多态性 ,特别是在外源基因的检测中能提供更丰富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