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田蜘蛛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田蜘蛛控制害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从 70年代开始 ,对稻田蜘蛛的保护与利用做了许多试验研究 [1]。 1 998年以来 ,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的资助下 ,对全国六大稻区的稻田蜘蛛进行了普查 ,并在六大稻区的主点进行了稻田蜘蛛的保护与利用试验 ,对稻田  相似文献   

2.
调查结果表明,移栽稻田蜘蛛在分蘖期缓慢增长,拔节到齐穗期迅速增长,齐穗期后呈稳定增长,直播稻田蜘蛛消长曲线与移栽稻田一致,仅迅速增长期比移栽稻田迟10~15d,稳定增长期迟5~10d,移栽稻田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直播稻田。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用药时,由于田间环境和各种蜘蛛的发育阶段不同,对水稻后期蜘蛛种群优势种比例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笔者开展稻田蜘蛛研究的起因,江苏稻田2003—2017年害虫发生种类、危害状况和防治措施,江苏稻田蜘蛛主要发生种类、消长规律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稻田蜘蛛的保护措施、控虫应用及其出现的问题,利用稻田蜘蛛防控水稻害虫无需增加任何投入,简单、易操作实施,与传统的生物措施防控水稻害虫相比具有巨大优越性,并对稻田蜘蛛控虫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吸虫器和陷阱法,以单作稻田为对照,调查研究了烟稻邻作系统对稻田蜘蛛功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田生境的变化,烟田蜘蛛大量向稻田迁进,这对稻田蜘蛛功能团的重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邻作稻田蜘蛛功能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较单作稻田高,而Simpson优势集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田蜘蛛生态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道中国稻田蜘蛛发生的多样性、种群结构、生态分布与保护利用意见。通过1976~1991年的研究分析,中国稻田蜘蛛有372种,隶属109属22科,其中三爪类蜘蛛最多,二爪类蜘蛛次之,新筛器蛛最少;有17个优势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和华东稻区。按动物区系与省区的蜘蛛种群生态分析,稻田蜘蛛主要分布于水稻主产区与动物区划的东洋界;稻株上不同蜘蛛种群分布的格局不同;不同类型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有明显差别。这充分表明,稻田蜘蛛资源丰富,中国稻田蜘蛛有保护利用良好的物质条件,均有保护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调查稻田蜘蛛的发生种类、消长分布规律及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影响稻田蜘蛛种群的主要因素、稻田蜘蛛的保护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博达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对蜘蛛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博达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对稻纵卷叶螟的杀灭效果在85%以上;对稻田蜘蛛的安全性较好,药后15d对稻田蜘蛛的杀伤率在10%左右,可在稻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可见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1:6000、4:6000、10:6000)的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稻田蜘蛛优势种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低剂量的毒死蜱或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黄斑园蛛和拟水狼蛛蛋白水解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反之,较高剂量的毒死蜱或高效氯氰菊酯农药却显著抑制稻田蜘蛛蛋白水解酶活性.据此,进一步证实了低剂量农药能增强稻田蜘蛛的控虫效能和对害虫的相对活力.  相似文献   

9.
稻田蜘蛛优势种和目标害虫的时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稻田蜘蛛优势种和目标害虫的时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害虫生态位宽度值的大小影响蜘蛛的生态位宽度值,蜘蛛对目标害虫具有跟随现象。晚稻田蛛虫的生态位宽度值及蛛虫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均大于早稻田蛛虫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值。  相似文献   

10.
2年的定期定点调查表明,宁波地区稻田蜘蛛有15科34属60种,其中优势种有12种。蜘蛛是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水稻害虫的为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旱稻田蜘蛛优势和目标害虫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表明:稻田蜘蛛优势种(即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锥腹肖蛸)在早、晚稻发育各期大多与飞虱、叶蝉的空间分布型一致;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与飞虱、叶蝉的密度大小密切相关,说明蜘蛛对飞虱、叶蝉具有明显的伴随现象,蜘蛛是飞虱、叶蝉的主要控制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施用不同肥料种类及用量条件下,调查稻田蜘蛛和飞虱种群消长情况,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种类及不同用量,对稻田蜘蛛和飞虱消长有一定程度影响,施肥后5,13,21,32 d蜘蛛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施肥后5,13,21 d飞虱数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施肥后32 d飞虱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胁迫对寒地稻田优势种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地稻田优势种蜘蛛拟水狼蛛为研究对象,分析生产上常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三种杀虫剂胁迫对拟水狼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杀虫剂对稻田蜘蛛有较大杀伤力,总死亡率达35.44%~81.25%。三种杀虫剂处理后拟水狼蛛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系含量均低于对照,说明杀虫剂胁迫下,蜘蛛抵抗能力及降解代谢能力下降,影响对害虫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稻田动物群落及农田蜘蛛资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北培、万州、璧山、合川及永川5区、县、市的稻田动物及农田蜘蛛群落的结构组成及数量动态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与室内分析鉴定,发现稻田动物5纲17目101科198属269种,农田蜘蛛21科81属203种,其中稻田蜘蛛16科46属89种;稻田节肢动物2纲13目95科192属261种,其中昆虫11目78科145属171种;昆虫中天敌7目27科53属64种,害虫7目45科86属100种,其他类虫1目6科6属7种;稻田动物中天敌3纲9目46科102属156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纲9目41科92属143种。稻田蜘蛛优势种主要是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八点球腹球。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蜘蛛功能团结构及多样性对多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响应,于2006年早稻期,在福建省武夷山试验基地,采用吸虫器法,系统调查了多作和单作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与组成;通过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动态;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分析了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的相似性及主要特征物种.结果表明: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基本一致,球蛛科(Theridiidae)待定种和肖蛸科(Tetragnathidae)待定种是2类稻田的主要优势种类;个体丰盛度(N)、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均匀性指数(E)和绝对多度(澖)虽在个别季节差异显著,但是全年总体差异不显著;相似性分析进一步表明,2类稻田蜘蛛功能团结构差异不显著,主要特征种类为球蛛科待定种、肖蛸科待定种、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insecticeps)、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mu giberum)和狼蛛若蛛(Lycosaspp.).因此,初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多作模式未能有效地改善稻田蜘蛛功能团结构和提高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平原越冬稻虫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并经室内鉴定,洞庭湖平原稻虫捕食性天敌越冬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4目10科20种和稻田蜘蛛8科16属21种,其中天敌昆虫优势种为稻红瓢虫,稻田蜘蛛优势种为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稻田异质性的高低是影响稻田越冬捕食性天敌群落物种组成及丰富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稻田蜘蛛种群动态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稻田蜘蛛对食饵的捕食量随着食饵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蛛捕食量大于若蛛;田间蜘蛛种群变化随着害虫密度增减而增减;合理用药、保护田埂杂草、田埂种豆是保护蜘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11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拟环纹豹蛛的室内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当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异丙威等11种化学药剂对稻田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的毒性,并通过安全系数(RQ)评估供试药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吡虫啉、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噻嗪酮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拟环纹豹蛛的RQ大于5.00均为低风险性农药;阿维菌素的RQ=1.55,为中等风险农药;异丙威和仲丁威的RQ分别为0.25和0.17,为高风险农药;毒死蜱的RQ=0.001,为极高风险农药。在水稻害虫防治中可选用这些低风险性农药,同时科学合理用药,有效保护和利用稻田蜘蛛资源,达到持续有效控制水稻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早稻收后稻田蜘蛛人工助迁保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以蜘蛛为主的稻田害虫天敌是晚稻无公害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早稻收割后大部分天敌在稻桩、稻草、杂草上栖食,所以稻田翻种时容易造成蜘蛛的大量伤亡,必须采取人工助迁保护方法。1、积极推广稻草还田免耕移栽晚稻技术。这是保护蜘蛛比较有效的方法,而且省工省劳,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