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从中医角度来分析,猪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主要是脾虚胃燥所引发的。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中,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精神足旺,气机畅和,先天得养,后天得济。另外,脾还有益气、统血、主肌肉、主四肢等重要功用,脾胃还能使糟粕腑气自大肠传导、输化,以化腑浊泄毒热,故称之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2.
家畜脾胃病在兽医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其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弱,常因饮食、寒湿等伤及脾胃,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以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张仲景“虚则太阳,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疏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脾虚泄泻是畜体命门火衰 ,脾阳不振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临床上较为多见。 1990年以来 ,笔者应用附子还阳汤治疗腹泻患畜 2 7例 ,治愈 2 6例 ,1例并发它症死亡。1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劳役过度 ,饲养管理不善 ,饮喂不节 ,暑天过饮冷水 ,或寒冬过食冰冻水草 ,或在治疗结症过程中反复施用峻泻攻下药以致损伤脾胃 ,使脾胃失去正常功能。胃能纳谷容水 ,并能消化 ,是供养的泉源 ,故有“胃为水谷之海”和“胃为后天之本”之说。脾主运化 ,能运化水谷之精微并输布全身 ,以营养机体。而五脏六腑得水谷之精气方能维持其功能活动。而脾胃受病 ,便影…  相似文献   

4.
脾胃学说在中兽医脏腑学说极其重要,向为祖国医学所重视。有关脾胃的论述,《内经》、《难经》、《金匮》、《伤寒》等书皆有记述。到了南宋,医家李东垣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李氏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人民劳役沉重,饥饱失调,所以脾胃损伤之证尤多。他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创性的理论,继《内外伤辨惑论》之后,又写成了著名的《脾胃论》,为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循“内经”与李氏学说,运用于临床,体察其效验,增进甚广,现略述于下: 1 脾胃学说的生理 脾胃在动物体有着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脾胃皆属土,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属阳土,喜柔润而恶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内经》谓:“脾胃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有着共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化生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脏器。所以有“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之称。此外,脾尚有主肌肉、四肢、统血等功能。   东垣遵《难经》元气之说,而谓脾胃与元气之关系甚为密切,气为维持生命之本,因元气从脾而生,因此他倡导“养生当实元气,欲实元气,当调脾胃”。李氏这一理论,深得后世拥护。如叶天士提出:“内伤必取法东垣”;张景岳说:“动物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主形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之壮,……”他指出了先天以肾为主,后天以脾为主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治脾疗喘案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说一大支柱。它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是血气津液之源。脾是身之本,为五脏之母;胃为腑,若胃不和,则脾不磨。所以脾胃正,则五脏受荫;脾胃伤,则百病丛生。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胃主受纳,熟化水谷。脾胃分工协作,相辅相成,以造化营养,运滋全身。故善治者,注重调理脾胃。多年来,中兽医引用此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疗效甚为满意。如肺部  相似文献   

6.
正中兽医临床治疗十分重视顾护病畜胃气,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脾胃为"后天之本",临床上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调理脾胃气机,令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六腑通利是祛邪愈病总钥。1胃气在病畜治疗中的应用1.1治胃大法以和降为顺: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升胃降,气机升降有序,乃为常态。故胃气以下行为顺,通降为和,其病理表现则是胃气失  相似文献   

7.
耕牛的湿热证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一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水谷草料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以滋养全身。二是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  相似文献   

8.
一、脾胃学说概况祖国医学的“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有关对疾病辩证施治的重要学说。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把脾胃归属于五行中的“土”,认为“土”为万物之母,是生发万物的根本。《内经》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友,五味出焉。”、“安谷者昌,绝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古人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明确认识。脾主运化(运化输布营养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所以说脾胃是  相似文献   

9.
驴和大白鼠脾虚证动物模型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以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功能之一,但脾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防卫功能。《内经·五癃津液别篇》就有季脾为之卫”的论述;《金匮要略》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难经》“诸病由脾胃生”更提出了脾胃旺盛,不易发病;脾胃  相似文献   

10.
《元亨疗马集》脾胃证治论述张挨双(山西省山阴农场一分场038400)《元亨疗马集》的作者非常重视脾胃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如在生理方面记载:“脾灌四旁”“胃潮百脉”“脾与胃通连血脉并合阴阳一处行”;病理上也将二者相提并论,如“脾冷者,脾胃冷也”,“胃寒者...  相似文献   

11.
1 祖国医学脾及其功能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位于腹中,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其经脉络于胃,与胃相表里。机体的各脏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均有赖脾的运化,以获取营养,故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母”。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精微。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机体赖以生存的仓库.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升清降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互为表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完成草料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一旦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病邪侵入,导致脾失健运,胃不腐熟,出现消化吸收障碍,升降失常,诸湿胀满,气虚下陷等.既有实证,也有虚证.本人采用补脾法(即助运法、益气法及升阳法三种法则),诊治牛病136例,其中治愈129例,治愈率达95%,现总结归纳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与胃相表里,相须相使,二者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相济为用。脾胃疾病多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根据病机趋势的不同,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对常见的脾胃病症进行分类,分为气机上逆型、病势趋下型、中滞痞膈型和上下交变型等4类证候。每类证候又细分病机,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进一步指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气机升降的病机与治则。旨在提高对脾胃升降理论认识上的系统性和临床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耕牛久泻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寒湿与湿热入侵,劳役过度,饮喂不节所致。耕牛久泻常责之于脾、胃、肾虚。《景岳全书·泄泻篇》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又曰:“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所主”。可见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或肾阳不足,釜底无薪,确系泄泻?..  相似文献   

15.
脾虚证,在家畜疾病中颇为多见,临床上常因脾胃升降失和、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及中气下陷等病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证型。为了探讨“同证异治”或“异病同治”及其规律性,我们实验观察了益气升降法、益气和胃法、脾肾兼顾法和益气升陷法对脾虚证的调理作用,以及对家兔脾虚模型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脾与胃,一脏一腑,一运一纳,升清降浊,调和阴阳。二者皆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幼畜脏腑柔弱,脾常不足,易为六淫所犯和饮食所伤。脾胃虚损,运纳失司,是幼畜脾胃疾病的主要因素。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脾以运为健,胃以通为补”的理论,治疗幼畜脾胃病,收效较好,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牛流涎有因中毒、脾胃虚寒、食道梗塞、口炎等病因所至。误食毒物及服药过量中毒的动物还可出现下痢、便血、尿血等症状,食道梗塞的动物有伸头、缩颈和食过马铃薯、地瓜等硬物史,而脾胃虚寒正如《元享疗马集》中记载“胃冷者脾胃冷也,皆因久渴失饮,因饮冷水太过,或纵于淋雨之中,或系于霜露之下,阴气侵于肌肉,传入脾经,脾灌四旁,胃朝百脉,脾胃合之阴冷,令兽浑身发颤,口吐清涎,鼻寒耳冷,凡治者健脾胃,补肾温肠”。  相似文献   

18.
<正>脾胃不和是指脾胃的升降失调纳运失常,而引起消化机能降低的病症。脾主运化,胃主纳藏,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又为中气之源,两者共同担负消化机能,当脾胃发生障碍,即可产生消化机能的变化,所以脾胃不和是多种消化机能反常后而出现的多种综合症。常见有胃寒、胃热、脾虚、过食四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1,62(8)
一、概论 胃脘痛指上腹部的脘部紧邻心窝部位的疼痛,此症多因暴饮暴食,大动肝火,寒湿人侵于胃,情绪不佳,脏腑受损以致脾胃不舒,气机失调。中医称“胃脘痛”。  相似文献   

20.
中兽医称牛前胃弛缓为“脾虚不磨”“脾虚胃弱”,该病是牛消化系统较复杂的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尤其是原发性前胃弛缓,初期呈现轻度症状,往往不引起人们重视,迁延日久,病畜脾胃功能进一步降低,气血大亏,则继发宿草不转或百叶干等前胃疾病。笔者临证20余年,运用中医升脾降胃的机理,自拟开胃进食散治疗牛前胃弛缓60余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