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省水域资源丰富,全省总水面达3498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为981.3万亩,目前已利用发展养鱼生产水面550万亩。为了充分开发挖掘我省渔业水面资源的潜力,迅速提高我省的科学养鱼技术水平,从1987年起,我省开始承担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12年来,已累计推广了以“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稻田养鱼综合技术”等为代表的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20个,平均每年实施部下达项目1.67个。从“七·五”到“九·五”期间,全省组织推广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各项水产技术58.2万亩,其中池塘养鱼完成32.4万亩,稻田养鱼完成25.8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全面实施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并实行相应的配套措施,普及新的养殖技术的结果。1992年以来,我市渔业丰收计划由2050亩,发展到1994年4846亩,产最由71万公斤,增加到199万公斤,面积增长137%,产量增长180%,1994年池塘丰收计划实施面积仅占池塘养殖面积的17%,而  相似文献   

3.
1999—2000年,我省承担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两项。1999年承担了“淡水池塘80:20主养松浦鲤高产高效技术”项目,2000年承担了“低洼盐碱地连片池塘驯化养鱼高产技术”项目。经过各承担单位的通力合作,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要求的各项指标,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充分发挥了以科技为导向,以技术推广普及为依托的龙头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省渔业生产的全面振兴和发展。200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38.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达到32.4万吨,池塘养殖产量在全省水产品养殖产量中所占比重达  相似文献   

4.
1986年以来,我省先后承担了农业部水产司下达的“万亩池塘高产综合技术”试验项目“杂交鲤”、“颗粒饲料养鱼”等开发项目,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重点推广项目和省计委下达的省级推广项目。为了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5.
2000~2001年,宁乡县水产工作站承担了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淡水池塘80:20养鱼新技术》,在省水产科技推广站、省畜牧水产局科技处具体指导下,项目进展顺利,不仅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而且带动了全县池塘养鱼生产发展,提高了养殖  相似文献   

6.
1991年度水产科技成果获农业部丰收奖共23项,其中百万亩稻田养鱼高产技术获一等奖;《斑节对虾低耗、高效养殖技术》、《对虾养殖大面积高产技术》、《池塘养鱼综合增产技术》、《黑龙江省不同层次池塘养鱼大面积增产技术》、《池塘养鱼高产技术推广》,《华容县池塘养鱼综合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养鱼池塘生态系统、养殖生物学技术和主要养殖鱼类发育生理生物学研究”通过鉴定由大连水产学院承担的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养鱼池塘生态系统、养殖生物学技术和主要养殖鱼类发育生理生物学研究”,经过近七年的研究,于1992年3月于辽宁省大连市通过农业部委托大连市水产局主持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普及池塘高产、高效养鱼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成鱼质量和经济效益,我局于1997年分别承担临沂市科委下达的“池塘养殖异育银鲫高产技术推广”和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的“彭泽鲫等优质鲫鱼高产技术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以来,全国性的池塘养鱼面积增产试验相继开展。为了进一步探索寒冷地区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的技术措施,省水产主管部门给我区下达了农牧渔业部“丰收计划”项目,要求完成2000亩连片鱼塘平均亩产350公斤的试验任务。这一项目由于其面积较大,产量高于全省池塘平均单产近1倍,综合技术要求高,在我省尚无先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推广选进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摸索和探讨池塘养鱼大面积综合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池塘养鱼产量。江西省水产局1990年下达我市农业部“丰收计划”《池塘养鱼大面积综合增产技术》课题,试验选点在樟树市张家山乡。试验需使用池塘面积3000亩;要求平均亩净产450公斤;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1991,(2):25-27
为加快本市“菜蓝子”工程建设,保障城市居民鲜鱼的有效供给,我市把1990年池塘养鱼高产综合技术推广《丰收计划》项目,主要安排在四个县、区城效“菜篮子”基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养殖篇     
<正>养殖技术在农业发展史上,广东珠三角地区结合生产经验,创建了"三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养殖模式。上世纪80年代,佛山顺德"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被纳入联合国科学研究项目。上世纪60年代,"池塘多级轮养技术"为养鱼高产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第一次产量飞跃。上世纪80年代,"万亩连片池塘高产养殖综合技术"使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3.
为继续探索雄性罗非鱼养殖高产技术,我们于1997年承担了福建省水产厅下达的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试验项目。在总结前二年万亩池塘养鱼计划的基础上,采用一地双季人工配合饲料集约化主养雄性罗非鱼取得成效。现将其中项目验收组检查的三片养殖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鱼病防治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国家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及部重点推广项目的推广应用工作,在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鱼、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方面,已推广项目二十多个,并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总站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他们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解决养鱼生产单位和广大渔民群众在养鱼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本刊特邀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鱼病防治中心从本期起设立水产养殖技术《专家咨询服务台》,为您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并提供技术、良种和物资服务,欢迎广大养鱼生产者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水产部门在制定“八五”渔业发展规划中突出强调抓好水产科技攻关,确定了水产科技的主攻目标是在“稳定水面、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总方针指导下,突破以池塘养鱼为核心,在鱼种改良、节粮型渔业、饲料研究、鱼品保鲜等方面的技术关键。首先要建立健全养殖鱼类良种繁育体系,改变从南方长途运鱼苗养殖的状况。在“八五”期间,将由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主建立起原种繁育基地,同时在京郊小汤山东、西渔场建立良种繁育和供应基地。其次,积极开展池塘养鱼及大中水库养鱼技术的研究。以往北京市的池塘养鱼在以鲤鱼为主的高产技  相似文献   

16.
1996-1997年度我们承担了省丰收计划指导委员会下达的《池塘套养名贵鱼高产高效技术》推广项目。经过广大水产科技人员和养鱼承包户的共同努力,项目全面达到了合同要求,并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实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增收增效。1主要技术措施1.1改善养殖条件采用“以劳代资”的办法对池塘进行升级改造,使池塘养殖条件达到了所要求的标准。平均水深基本上能控制在1.8—2.5m。1.2多品种、大规格、高密度。优质化放养鱼种投放鱼种中,仍以放养常规鱼为主,占整个池塘放养量的68.69%,名贵鱼套养比例达到31.31%。细鳞鱼比例占45%…  相似文献   

17.
从1987年至今,渔业“丰收计划”伴随着我省水产业的发展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在这创业奋斗、辛勤耕耘的十二年里,渔业“丰收计划”充分地发挥出了以科技为导向,以技术推广普及为依托的龙头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省渔业的全面发展。12年里,我们在实施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鱼、大水面增养殖等项目中相继推广了一大批水产实用先进技术,曾12次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8次2等奖,4次3等奖);3次获农业部重点项目推广奖;1次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获省级推广奖,并获“七五”、“八五”期间全省推广先  相似文献   

18.
彭泽鲫等优质鲫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普及池塘高产、高效养鱼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成鱼质量和经济效益,我局于1997年~1998年承担临沂市科委下达的“池塘养殖异育银鲫高产技术推广”和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的“彭泽鲫等优质鲫鱼高产技术推广”项目。现将我县项目推广的技术部分总结如下。1 改造池塘,提高池塘的质量标准在实施中,对参试塘的水源水深、面积、底质、防逃设施等做了具体规定,并对条件不适宜的塘进行了整改,做到浅塘变深塘,死水变活水。具体掌握的标准是:1.1 池塘土质保肥、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鱼是淡水渔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出现不少亩产半吨以上池塘养殖成鱼的高产典型,这为发展我国池塘养鱼及应用高产技术提供了经验。但由于区域性特点不同(如自然条件、养鱼历史、技术素质等因素),致地区间养鱼单位面积产量极不平衡,差异很大。特别是苏北地区,养鱼起步较晚,目前池塘养鱼平均产量还很低,为了积极开发苏北,发展水产养殖事业,  相似文献   

20.
<正>"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但是好的底质是养水的先决条件,水质在某种意义上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水产养殖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改良迫在眉睫。一、养殖池塘底质的现状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