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危害马骡的细菌性传染病中,马付伤寒性流产可能仅次于马鼻疽,特别是产马地区。马付伤寒性流产,是马付伤寒流产菌(Salmonella abortus egui)所致妊娠马的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妊娠马突然流产。流产包括死胎、早产或生产无生活能力的胎儿。即使幼驹存活,也常伴发关节炎、下痢等死亡率很高的幼驹付伤寒病。母马可能因付伤寒性流产而长期或终生不妊,最后只好淘汰。产马地区当缺乏有效的防制措施时,  相似文献   

2.
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是危害马匹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以妊娠母马突然发生流产,初生幼驹发生幼驹沙门氏杆菌病,日龄长的幼驹发生关节炎、滑液囊类等为特征。上述各病征总称为副伤寒。我场仅1971—1986年由马流产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初生幼驹的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有的称之为幼驹脓毒败血症)达54匹,给养马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一、一般情况:1971年至1986年共产  相似文献   

3.
母马流产多发生在早春和秋末冬初。气候变化大,饲养管理不当,使之营养不足,尤其缺乏蛋白质,以及繁重的使役,是造成揣驹母马流产的主要原因。另外,付伤寒菌也能够引起流产。防止流产的办法是: 1.加强饲养。揣驹后三个月以内,胎儿需要的营养不多,如果没有吃奶的幼驹,精料稍多于空怀役马即可。从揣驹后三个月到五个月。需要比日常增加0.5公斤的精料:六个月到七个月,加精料1.5公斤左右:九个  相似文献   

4.
马沙门氏菌病又名马副伤寒,是一种引起马属动物妊娠母畜流产,幼驹关节肿大、下痢,公畜睾丸炎、鬐甲肿的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生,多发于春秋两季。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马沙门氏菌是动物肠杆菌科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种致病菌,对干燥、日光等具有一定的抵抗  相似文献   

5.
幼驹副伤寒病是由马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幼驹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胃肠道、四肢关节及其它部位,主要表现有下痢、败血症、多发性关节炎、支气管肺炎和脐带炎等。春季多发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互助县马沙门氏杆菌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互助县的南门峡乡等地,屡有母马流产与幼驹多发性关节炎,下痢病例。为了证实该县马属动物中是否有马沙门氏菌病存在,我们进行了该病的血清学检查。同时,应用健康马(骡、驴)血清测定了对马流产沙门氏菌的正常凝集价。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亳县马场的幼驹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973—1976年发病率为77·6%,死亡率逐年增加。1976年从二匹死亡的幼驹肝脏分出二株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该菌株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极为敏感,用庆大霉素获得满意的疗效。亳县马驹从1973年开始发生幼驹腹泻症,多为5—7日龄的,有的可达三月龄,经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县某畜牧场曾暴发过一次马副伤寒性流产,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迅速扑灭了疫情(详见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4年第五期32~35页)。该场共产幼驹32匹,发生副伤寒病驹9匹,占幼驹总数的28.13%,其中有6匹病驹采用腕跗关节及关节周围直接注射药物,全部治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成年马膀胱破裂尚未见报道,幼驹膀胱破裂资料亦不多见,这类疾病临床上都有腹痛和肠音减弱的症状。尤其是幼驹膀胱破裂,常常由于胎便不下继发,故易被忽视或误诊,未能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而使患畜死亡,现将我们临床所见成年马膀胱破裂两例和手术疗法治愈幼驹膀胱破裂一例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5年以来 ,我市东北部地区乡镇流行一种以幼驹为主、以高热稽留和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死亡率高 ,危害较大。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马副伤寒。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在庄河市东北部地区部分乡镇流行 ,多发生于 5~ 9月份 ,一般为零星散发。成年马匹及幼驹均可罹患 ,其中以散放幼驹发病较多。幼驹死亡率高于成年马匹。2 临床表现 病畜精神沉郁 ,呆立少动 ,食欲废绝 ,有黄色舌苔。结膜初期潮红 ,中后期变黄白以至苍白。体温高热稽留 (3 9 5℃以…  相似文献   

11.
某军马场位于皖北山区的丘陵地带。草原草质良好,夏天马匹昼夜放牧,冬天半舍饲。这个地方,春季气候潮湿,阴雨天较多,厩内外环境卫生差,加之消毒制度不严,致使从外地购进来带有少数为付伤寒带菌马的种母马暴发流产。仅就1970年统计,母马流产率占20%以上,严重影响了马匹生产任务的完成。场党委对这件事很重视,立即采取了  相似文献   

12.
鼻疽病马是后天接触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因此,鼻疽病马所产下的幼驹只要不吃奶或少吃奶,不接触或少接触,隔离可培育出健康马。这一经验国营农场已经培育出不  相似文献   

13.
影响马匹繁殖率和改良速度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由于母马空怀、孕马流产和幼驹死亡等三个方面,近些年,在马匹改良繁育的工作中,通过采用人工授精的配种方法,无论是配种数量和受胎率都有  相似文献   

14.
1流行病学本病的病原为动脉炎病毒属中的马动脉炎病毒。本病仅马属动物有易感性,发病呈散发,一般不致死亡。但妊娠母马或幼驹人工接种病毒后可引起约50%死亡,妊娠母马有50%~60%流产。康复马血清内有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并有免疫性,对再传染或人工接种有抵抗力,一般可维持1年以上。病马的眼分泌液、鼻液、唾液、精液、血液、流产胎儿的胎液和各种组织内均含有病毒,病毒由粪便、尿、鼻液、眼泪排出,通过饲料、饮水、环境传染于易感马,或通过气雾,被易感马吸入后引起传染,配种也能传染。  相似文献   

15.
新生幼驹的溶血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幼驹疾病,也是引起幼驹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农区马属动物饲养量减少而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一些山区发病率仍维持较高水平。该病是幼驹吸吮初乳后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病,临床上以结膜苍白黄染、尿如浓茶色或酱油色为特征,若治疗不当,几乎100%的死亡。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如何提高幼驹溶血病治愈率经验体会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我场由于条件所限,马在产驹时没有产房,再大厩内产驹。过去几年在产驹期有一部分驹产后3—10天出现脐疯病,平均每年都有1—3匹发生。1963年我们再产驹期除作好接产、消毒工作外,还给产后一天左右的幼驹预防注射破伤疯抗毒素。这样一来1963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964年6月22号,我场5号马产驹一匹,产后幼驹身体健壮,精神活泼。23号晚9点给幼驹预防注射破伤疯抗毒素三千单位。约经20分钟左右幼驹突然倒地瞳孔散大,全身出汗、颤抖、结膜充血、呼吸困难发喘,用付肾素5×10,一支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7.
1923年,马棒状杆菌被确定为幼驹肺炎的特定病原体,以后被认为是幼驹肺炎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但少见于成年马。幼驹马棒状杆菌感染已见于世界范围的许多国家,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能由肠道内的蠕虫散播。马棒状杆菌引起的肺炎主要发生在1—6月龄幼驹。表现为体温升高,咳嗽,出现眼眵和鼻漏,听诊肺部有啰音?〕桃话阄街堋5嗍⒉〔幻飨?直至两侧肺广泛发生脓肿时动物才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18.
对幼驹(马、驴、骡)、犊牛及羊(绵羊、山羊、奶羊)进行静脉注射时,特别是输液时,以往均采用颈静脉注射。但由于幼驹、犊牛及羊容易骚动,保定十分困难,而且血管与皮肤之间游离性大,在静注时注  相似文献   

19.
<正>养马生产中,幼驹培育是育种、生产、改良的基础环节。自幼马出生后,为了适应周边养殖环境,其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加强幼驹管理,科学饲养调教,增强幼驹体质,可有效提升成年后质量。文章结合幼驹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提出各发育阶段管理要点,供读者参考和借鉴。1哺乳期哺乳期为出生至断奶这段时间,是幼驹各器官发育最强烈阶段,经过不断发育完善,幼驹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逐步完善,机体免疫力随之增强。哺乳期的剧烈变化,是今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马沙门氏菌病又名马副伤寒.是一种引起马属动物妊娠母畜流产,幼驹关节肿大、下痢,公畜睾丸炎、甲肿等为临诊特征的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生,多发于春秋两季,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对马属动物的养殖威胁较大.病原马沙门氏菌是动物肠杆菌科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种致病菌,在一般外界条件下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马属动物健康状况下带菌现象较为普遍,致病菌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内而不发病;当外界环境条件恶化畜体抵抗力下降时,致病菌可被激活迅速繁殖引起内源感染,并通过畜间传播,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在一定区域范围或地方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