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用名称:cypermethrin氯氰菊酯化学名称:(±)α-氰基-3-苯氧苄基(±)-顺式,反式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结构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作者所在实验室自制的、对溴氰菊酯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多克隆抗体和酶标半抗原,建立了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DC-ELISA)。小白菜样品经超声提取、浓缩和10%甲醇定容后采用DC-ELISA法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抗体包被浓度为2.0 m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溴氰菊酯半抗原稀释2.0×105倍、包被介质为pH 7.2 PB、反应介质为含0.125 mol/L NaCl pH 6.8 PB的优化条件下,DC-ELISA法检测溴氰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10~10 mg/L,溴氰菊酯对抗体-酶标半抗原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68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11%,IC10值为0.16 mg/L。在5、1和0.2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DC-ELISA法测定小白菜中溴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06%和95%,RSD(n=5)分别为8.5%、8.1%和8.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小白菜中添加0.2 mg/kg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107%。本研究建立的DC-ELISA法可用于小白菜中溴氰菊酯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拟除虫菊酯具有高效,治虫广谱,用量少,有残效,低残留等特点,是一类比较理想的杀虫剂。主要品种有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它们都是取代环丙烷羧酸酯类化合物,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Ohno等(1974)以α-取代苯乙酸代替环丙烷羧酸制备酯类,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合成。1978年日本住友公司工业化生产(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R,S)-α-氰基-3-苯氧苄酯化合物,已在世界上广泛使用。我们于1976年冬开始研究取代苯乙酸酯型拟除虫菊酯中,发现(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间-苯氧基苄酯简称多虫畏,杀虫效果良好,而结构进一步简化,更易  相似文献   

4.
氯噻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多克隆抗体的氯噻啉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ic-ELISA)方法。设计合成了氯噻啉半抗原,将其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用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2.56×106。通过对有机溶剂含量、离子强度和pH等影响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氯噻啉ic-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含体积分数10%甲醇的磷酸盐缓冲液、Na+浓度为0.14 mol/L、 pH 7.4),并建立了氯噻啉标准竞争曲线,该方法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0.18 mg/L,最低检测限(IC10)为0.001 8 mg/L。所得多克隆抗体除与吡虫啉有较大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无明显交叉反应。在水、土壤和甘蓝中分别添加0.05~1 mg/kg的氯噻啉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91.42% ~113.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 ~8.68%,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该ELISA方法可用于环境及农产品中氯噻啉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5.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氰戊菊酯在桃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氰戊菊酯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4.0 m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氰戊菊酯半抗原稀释1.0×105倍条件下,ELISA法检测氰戊菊酯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 mg/L,氰戊菊酯对抗体-酶标半抗原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93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5%,IC20为13.5μg/L。在2、0.2和0.05 mg/kg添加水平下,ELISA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回收率分别为81%~89%、85%~98%和85%~106%,RSD(n=5)分别为5.1%、5.6%和7.7%。ELISA法对桃中氰戊菊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4 mg/kg。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鱼藤酮免疫分析方法,以鱼藤酮为原料合成4-{2-[(2R,6as,12as)-1,2,6,6a,12,12a-六羟基-2-异丙烯基-8,9-二甲氧基色烯(3,4-b)喃(2,3-h)色烯-6-亚基]肼基}-4-丁酸(简称鱼藤酮腙琥珀酸半酯,RH-HS)半抗原,通过碳化二亚胺法(EDC)、活酯法(AE)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Ⅰ、Ⅱ.将免疫原分别免疫BALB/c鼠获得相应的抗体Ⅰ和抗体Ⅱ,测定抗体冻干粉效价,分别为4.10×105和8.29×105.并进行抗原抗体的竞争抑制能力、特异性和鱼藤酮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抗体Ⅰ、Ⅱ对鱼藤酮最低检测限(IC20)分别为0.440μg/mL和0.437μg/mL.两抗体对吡蚜酮、克百威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1%,抗体Ⅰ对4个与鱼藤酮结构相类似化合物的交叉反应率均高于56%,较抗体Ⅱ高.鱼藤酮的免疫分析技术(EUSA)与HPLC检测手段相比,在检测线性范围和灵敏度方面,两者差异不明显;在样品前处理方面,ELISA显示出快速、简单、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哒嗪酮羧酸酯的简便合成方法 ,通过亚磷酸二烷基酯与 1-芳基 - 1,4 -二氢- 4 -氧 - 6 -甲基哒嗪 - 3-羧酸 (摩尔比为 2∶ 1)在 120~ 130℃下共热 4 h,得到 7个收率 63%~85%的哒嗪酸烷基酯。  相似文献   

8.
溴氰菊酯(α—氰基—苯氧基苄基(1R、3R)—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通用名:deltamethrin。商品名:Decis,法国罗素—尤克拉夫公司生产。剂型为2.5%乳剂。中文名:敌杀死。国内用敌杀死防治枣树介壳虫、枣尺蠖等害虫。在还未形成花蕾时喷药,剂量为1.5克(有效成份)/公顷以15000倍液喷洒一次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距采蜂蜜间隔35天。为了搞  相似文献   

9.
以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的结构为基础,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24个新型含吡唑杂环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 R、IR及APCI-M 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3-甲酰胺(5k)和5-溴-N-[4-溴-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3-甲酰胺(5l)在500 mg/L下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致死率为100%,但在100 mg/L下其致死率则分别降至30%和50%。所得结果可为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毒死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三氯硫磷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得到毒死蜱半抗原O-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N-(3-羧丙基)硫逐磷酸胺 (简称CHBu),此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 (OVA)用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通过偶联反应得到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其结合比分别为 14.6 ∶ 1 和6.2 ∶ 1。用所得的免疫原免疫兔子获得了高效价(抗血清: 2.56×104; 冻干粉: 2.56×106)、高亲和性、特异性好的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试验表明,该抗体与毒死蜱各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均小于4%;亲和性试验表明,在1~500 ng/mL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y=23.503 lg(x)+28.556,r=0.991 9,抑制中浓度I50=8.2 ng/mL,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  相似文献   

11.
2甲4氯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除草剂2甲4氯(MCPA,简写为M)、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两种MCPA半抗原:6-(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己酸(MC)和4-(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丁酸(MB)。并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MCPA、MC和MB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制备了2甲4氯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再将M-BSA、MC-BSA和MB-BSA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3种抗2甲4氯的多克隆抗体:抗M-BSA抗体(M-Ab)、抗MC-BSA抗体(MC-Ab)和抗MB-BSA抗体(MB-Ab),当相应的包被抗原浓度均为4 μg/mL时,相应的冻干粉效价分别为1.0×106,1.2×106和2.0×106。在同源反应中,仅M-Ab适用于2甲4氯的残留检测,其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 mg/L(IC50为1.3 mg/L,MC-Ab 和MB-Ab均大于50 mg/L),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制2甲4氯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溴氰菊酯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麦穗鱼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麦穗鱼不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低浓度溴氰菊酯处理的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高浓度(0.009 mg/L)组对肝中GSTs活性的抑制率达到43.7%,对鳃中GSTs活性的抑制率达54.3%;而低浓度组(0.001 mg/L)对鳃中GSTs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亚致死剂量的溴氰菊酯(3.0×10-4mg/L)处理96 h后,对卵巢的诱导活性最高,其GSTs活性是对照的2.43倍,但对肝、鳃、肾、肠的诱导作用均较低。溴氰菊酯对麦穗鱼不同组织GSTs活性诱导的时间效应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药液浸渍法、沙柱法以及与荧光染料Cy3共孵育的方法,以丙溴磷、克百威和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毒力以及对其运动扩散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活性,其LC50值为459.8mg/L,活性低于丙溴磷(159.9mg/L)、克百威(331.9mg/L)和阿维菌素(257.3mg/L);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运动扩散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3.1mg/L,其活性低于阿维菌素(0.8mg/L),但高于丙溴磷(8.3mg/L)和克百威(16.1mg/L)。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分别低至0.6和40mg/L时,可刺激90%以上的线虫摄食;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360和300mg/L时,可抑制全部线虫的摄食;溴氰菊酯与阿维菌素则对线虫的摄食无刺激作用;用10mg/L的丙溴磷处理线虫2h后再分别用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处理,发现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20和200mg/L时可抑制全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摄食。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在线虫防治领域的开发应用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14.
于氟氰菊酯分子的酸部分连接4-氨基丁酸间隔臂(HCA1)、醇部分连接丁二酸酐间隔臂(HCB2),分别合成了两种不同的半抗原,通过碳二亚胺法将HCA1和HCB2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HCA1-BSA和HCB2-BSA,通过混合酸酐法将HCA1、HCAS 和HCB2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包被抗原,两种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用HCA1-BSA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氯氟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酸有免疫反应性(IC50值分别为33.12 和0.95 mg/L),用HCB2-BSA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氯氟氰菊酯几乎没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五氟磺草胺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床法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较高的水稻品种有加育253、加昆1号、秀水0209、加绍二号、B优827等,抑制根长的IC50值在1.65×10-2~4.48×10-2 mg/L之间;敏感性较低的品种有两优培等。敏感性高与敏感性低者IC50值相差44倍,IC10值相差51倍,总体上粳稻品种较为敏感,而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水稻对五氟磺草胺更为敏感,15℃时五氟磺草胺对株高与根长的IC50值分别为6.74×10-2与1.58×10-2mg/L,在20、25、30、35℃条件下对根长的IC50值分别是15℃时的1.1、2.2、4.0、7.2倍。在水稻立针期用药液浸根处理后5 d,浓度大于0.10 mg/L 的处理株高均明显受到抑制。在水稻幼苗2叶期时用五氟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后15 d,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30 g/hm2者水稻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板兰根中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板蓝根中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残留分析方法。以石油醚为萃取溶剂,分别用索氏抽 提法、浸渍振荡法、超声波法提取。提取液经100 mL丙酮∶0.05 mol/L氯化钙溶液(1∶1)液 -液分配净化后,以弗罗里硅土柱净化,5%乙酸乙酯-石油醚淋洗,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 测器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10-10~4×10-10g,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5×10-3、5×10-3、2×10-3 mg/kg。3种提取方法对板蓝根的添加回收率、变异系数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包被抗体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了甘蔗中的克百威残留量。在优化条件下,对克百威标样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0 1~1 mg/L,抑制中浓度(IC50)=3.09 μ g/L,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9.3%, IC20值为0.085 μ g/L。甘蔗中分别添加克百威标样1,0.1,0.01 mg/kg,直接竞争ELISA法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86.3% ~99.1%,89.0% ~101% 和70.7% ~90.6%,RSD(n=5)分别为5.4% ,5.2% 和10.7%。ELISA法对甘蔗中克百威残留的最小检出量为6.3×10-11g,定量限可达1.26 μ g/kg。而同样前处理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对克百威的最小检出量为5×10-8 g,检测甘蔗中克百威残留的定量限仅为2.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