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4年5月和龙某麝鼠养殖户送检2只死亡的成年麝鼠,结合流行情况及剖检变化,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菌型及毒素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与肠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两种菌均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和龙某麝鼠养殖户送检2只死亡的成年麝鼠,结合流行情况及剖检变化,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菌型及毒素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与肠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两种菌均对头孢他啶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肠炎沙门氏菌是一类引起人与动物腹泻的病原菌,其致病性与三型分泌系统密切有关.本次试验研究临床上腹泻牛体内分离的一株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性与三型分泌系统的关系,试验选取SipA、SipD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本次试验分别运用特异性引物扩增SipA、SipD的基因,连接到T载体上并测定目的片段序列.测出的序列在GeneBank上进行比对,以确定分离菌与其他菌株亲缘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该株肠炎沙门氏菌的SipA基因、SipD基因与肠炎沙门氏菌P125109同源性达10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相互作用显著;在球虫感染后第4,10,14d 时,柔嫩艾美耳虫球虫感染可显著地(P<0.01)增加盲肠内容物中肠炎沙门氏菌数量。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之间协同作用与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量大小和感染后的时间显著相关(P<0.01)。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肝脏、脾脏中肠炎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不同感染量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鸡盲肠的球虫病变记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二乙烯亚胺(BEI)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灭活效果,采用BEI终浓度为0.003mol/L、0.002mol/L、0.001mol/L、0.0005mol/L,灭活温度为30℃,灭活时间为24h、48h、72h条件下,对水貂肠炎细小病毒进行灭活试验。通过F81细胞传代观察细胞病变和血凝试验检测灭活效果;用水貂检验BEI灭活水貂肠炎细小病毒所制疫苗的安全性,通过检测接种水貂的血凝抑制抗体,评价BEI灭活细小病毒所制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与甲醛灭活的疫苗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BEI终浓度0.002mol/L、30℃24h是灭活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适宜参数,BEI灭活工艺制备的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BEI灭活工艺与甲醛灭活工艺的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尼秀媚  魏晓棠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443-7444,7466
[目的]建立肠炎沙门氏菌的SD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片段设计链置换扩增(SDA)引物,建立肠炎沙门氏菌的SDA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设计的引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肠炎沙门氏菌的SDA快速检测方法,SDA反应成功扩增了目标序列。建立的SDA检测技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达到7.0×103cfu/ml,且特异性良好。[结论]试验选取的序列和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肠炎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患沙门氏菌病的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雏鸡进行了免疫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用禽伤寒9R株活疫苗配合自制沙门氏菌蜂胶灭活苗免疫注射父母代种鸡,可有效防治种鸡群再次感染沙门氏菌病;发病后的商品代雏鸡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用自制沙门氏菌灭活苗免疫,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5麝鼠疾病的防治 麝鼠疾病防治是进行人工养殖麝鼠的关键环节.应提倡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麝鼠的传染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克雷伯氏菌病;普通病主要有门齿过长、感冒、中暑和胃肠炎等.  相似文献   

9.
疾病防治是进行人工养殖麝鼠的关键环节.麝鼠的疾病主要有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克雷伯氏菌病以及门齿过长、感冒、中暑和胃肠炎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沂源县地区是否存在鸡群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情况,笔者对该地区的鸡源性肠炎沙门氏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与鸡白痢沙门氏菌做了生化鉴别诊断,将分离的细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引起了较高的致死率。  相似文献   

11.
199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河南省某大型鸽场发生以神经症状、绿色或白色稀便、出血性肠炎和肝肿大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共死鸽3000羽,经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随后检查多批由该场及郊县送检的病、死鸽及血清,证明了引起鸽死亡的主要传染病是鸽巴氏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用从病、死鸽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制成二联灭活苗(下称二联苗),用副粘病毒制成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将二联苗和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同时接种鸽,沙门氏菌抗休80%阳性,用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100%保护,副粘病毒HI几何平均值为6log_2.而未免疫组攻毒100%死亡.用以上二种疫苗免疫鸽60万余羽份,经二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验表明,研制的疫苗安全,有坚强和持久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免疫增强剂VA5对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VA5与灭活疫苗混合并制成疫苗。通过常规Bartha-K61株灭活疫苗、含免疫增强剂灭活疫苗和Bartha-K61活疫苗3组免疫效力对比试验,首次免疫后14和35 d对猪进行采血,并且进行中和实验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免疫增强剂能够显著地提高猪伪狂犬灭活疫苗血清中抗体产生,同时能显著提高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中IL-2和IFN-γ mRNA表达。交叉中和试验表明,VA5能够显著地提高猪伪狂犬灭活疫苗对伪狂犬流行变异株的中和作用。试验表明,VA5能够显著提升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体液与细胞免疫,为研制免疫效果更好的灭活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通过剖取经微生物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副伤寒病猪的心脏、肺脏、胃肠、肝脏、淋巴结、脾脏、肾脏等组织材料,冰冻切片,H.E染色,对各器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急性副伤寒病猪各内脏器官均表现为败血症和急性卡他性胃肠炎,亚急性和慢性副伤寒特征性病变为大肠的坏死性肠炎和肝脏的副伤寒结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壳聚糖对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gC基因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壳聚糖作为DEV gC基因疫苗(pcDNA-DEV-gC)递送载体,采用肌肉注射和口服单次免疫Balb/c小鼠50µg剂量基因疫苗,并以肌注不同剂量裸质粒组、弱毒组和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分别检测不同疫苗免疫后的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水平。【结果】肌注壳聚糖疫苗组诱导小鼠产生较肌注裸质粒50µg组和口服壳聚糖疫苗组高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且产生与弱毒疫苗相似的细胞免疫应答,但弱毒疫苗诱导体液免疫的能力更强,仅口服壳聚糖疫苗组产生粘膜免疫。【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一定的佐剂效应,为获得更有效的DEV gC基因疫苗提供了新策略,但该疫苗的推广应用还有待于对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各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水貂肠炎细小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基因序列,在其编码VP2结构蛋白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内,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水貂肠炎细小病毒PCR诊断方法。经过敏感性及特异性检测,该引物能与MEV标准株和地方分离株核酸发生特异性结合,扩增出一段长度为570bp的DNA片段,而与CDV、ADV等病毒的PCR反应均呈阴性。设计的该对引物可用于MEV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从山西各鹿场采集鹿出血性肠炎急性病死鹿病料39例,通过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血清型鉴定,初步表明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A型,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经过PCR得到了特异性的α毒素基因片段,因而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山西鹿场发生鹿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该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简易灭活疫苗本地化制作与应用效果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草鱼简易灭活疫苗的制作及应用试验,试验池草鱼成活率98.03%,对照池草鱼成活率47.89%;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化灭活疫苗对草鱼保护率高,有积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闫新华  王长凤 《特产研究》2007,29(2):62-63,66
从毛丝鼠结膜炎脓性分泌物及死亡鼠肺脏中分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假单胞菌属的绿脓杆菌。药敏试验筛选出妥布霉素、多粘菌素B、美罗培南为高敏感药;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为中敏药。经敏感药物治疗结合饮水消毒控制了本病。以分离菌株制作灭活疫苗免疫鼠,30d后攻毒,对照组全部感染死亡,试验组100%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 σ3基因的真核重组质粒,研究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为研发ARV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对ARV S1133毒株的σ3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然后提取重组质粒的DNA,经双酶切、PCR扩增鉴定和纯化.以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σ3免疫7日龄SPF雏鸡,同时设灭活S1133、表达σ3蛋白及生理盐水对照,二次加强免疫两周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鸡群血清抗体;并用S1133毒株进行攻毒,4 d后进行ARV检测.[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σ3的双酶切和RT-PCR扩增鉴定结果一致,均能扩增出约999 bp目的条带;免疫攻毒试验结果表明,pcDNA3.1-σ3处理、灭活S1133处理、表达σ3蛋白处理和生理盐水处理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7.4%、3.7%、11.1%和29.6%,pcDNA-σ3处理与生理盐水处理的差异显著(P<0.05),但与灭活S1133处理、表达σ3蛋白处理的差异不显著(P>0.05);病毒检出部位最高是关节,其次是胸腺和肾脏,胸腺检出率为零.[结论]真核表达ARV S1133 σ3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可作为免疫抗原进行下一步的疫苗中和试验.  相似文献   

20.
用自行研制的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和蜂胶灭活菌苗,对猪进行了免疫,试制了猪水肿病高免血清,将试制的血清在湖北省内进行了试用,其对猪水肿病的治愈率达到92%,而单独使用亚硒酸钠的治愈率仅为25.0%,表明所制备的高免血清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