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我省农业开局形势良好,夏粮夏油呈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态势,为全年粮食“九连增”奠定了好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夺取全年丰收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要实现全年粮食“九连增”目标,大头在秋粮,关键在水稻,水稻能否丰收,病虫防控是一个关键环节。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部署秋收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这是实现全年粮食“九连增”目标的一个关键性战役,务必打胜这一仗。  相似文献   

2.
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水分平衡与稳定型种植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宁南半干旱地区不同作物水分平衡及作物产量统计特征的分析表明:秋粮对当地降雨利用率、高产性、稳产性明显优于夏粮。在立足于抗旱减灾、提高系统水分转化效率,趋利避害,增强粮食生产稳定性的干旱气候农业对策的基本思路下,提出“压粮扩草”、“压夏扩秋”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并通过线性归划的方法对稳定型种植制度的作物配制比例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燕沟基本农田粮食稳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及试验示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以新修梯田耕作栽培技术和作物抗旱节水技术为中心的燕沟流域基本农田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在燕沟流域经过3年试验示范,使粮食生产潜力实现率由原来的23%-48%,平均已达到54%-64%,典型的抗旱节水综合试验示范地块的潜力实现率提高到78%-87%;作物平均单产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原来分别提高了63%和59.1%,粮食单产平均较1997年翻了两番,粮食产量较1997年提高了33.7%-62.1%,人均产粮达到了500kg以上,基本实现了减地不减产和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干旱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的难点。通过作物生长模型——DNDC模型模拟作物逐日生长,得到最终的粮食产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作物产量进行估计,进而计算作物粮食因旱损失,实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分析。研究选择辽宁省为研究区,以玉米作物为代表,空间分析单元为县级行政区,利用15年的序列数据进行粮食因旱损失评估,模型模拟辽宁省的总误差控制在15%左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高于其他地区,这也与辽宁省干旱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京山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气候变暖、持续干旱、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水稻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农民在防控中过多依赖化学农药,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京山县围绕“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的目标,经过探索实践,在建设示范基地、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应用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十五”期间,山西省各级植保部门通过开展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植保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测等工作,共计挽回粮食损失100亿kg以上,相当于全省1年的粮食总产量,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稳步提高本省粮食产量和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进入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有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成为当前植保工作的重点。1进一步确立植物保护工作的地位1)植物保护工作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需…  相似文献   

7.
粮食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OdumH.T创立的能值理论分析了安塞县粮食生产系统后认为:该县粮食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率与产出率"双低",应增加系统投入以提高产出水平;系统环境负荷率不高,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应提高可更新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辅助能值投入中有机能值略高于无机能值,应按适当比例增加辅助能值投入以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粮食产出能值中玉米、豆类所占比重高,系统结构调整应遵循生态经济原则,保持或压缩口粮作物、提高粮饲两用作物播种面积,同时发展舍养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世界需要更多的粮食。生物基燃料也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如玉米、大豆等。现在世界上还有10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从2012年到2050年全球粮食需求增加70%。如何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权威杂志《Nature》多次发文讨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专家们认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才是解决饥饿问题的根本。1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转基因作物(GMC)是广义的,包括通过  相似文献   

9.
农谚说:“换茬如换油”。通过轮换换茬,可使根系深浅不同,吸收养分不同的作物互相搭配,达到全面利用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用地与养地相诘合的目的,提高种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广西农田草害发生及防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农田主要杂草种类共有91科,346属,604种;常年各种作物受草害面积约为583万公顷次,化学防除面积约520万公顷次,占发生面积的89.2%,建立高毒农药替代、除草剂示范、农药安全使用示范现场200个,以点带面,2010年至2012年共推广应用“飞达红”、“蔗草灭”、“精克草星”等品种超过66.7万公顷次.平均年挽回粮食、油料等作物损失574万吨.  相似文献   

11.
《广西植保》2019,(2):31-31
当前,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5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坚决遏制其暴发成灾,事关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事关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主动担当作为,迅速果断行动,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正东阿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县。近年来,东阿县以"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稳步增收"为目标,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打造粮食高产创建的"东阿特色",粮食生产实现丰产丰收。1粮食生产优势1.1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县农业、财政部门确保小麦综合性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承载力及提高途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生产潜力为1459kg/hm2,现实生产力794.5kg/hm2,人均粮食占有量350.67kg,仅达到我国规定的最低消费水平的标准。要达到中高消费水平,必须增加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荒漠化;发展设施农业和灌溉农业,提高作物产量;改进施肥方法,培肥地力;因地制宜,开发滩区。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相对重要的人工生产要素有化肥,有效灌浆面积、劳动力和农业物质消耗量。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的贡献值为0.6655,化肥为0.3898,在现有耕地土壤肥力和灌量条件下,每增加1kg的标准化肥,土地产出可增加4.9753gk,每增加1hm^2有效灌面积,土地产出可增加3526.5kg粮食。实现“九五”末新增粮食15000万kg的开发目标,需增加有效灌面积4.25万hm^2或增加标准化肥3014.89万kg,从投资角度相比,增加化肥投入较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容易实现开发目标。在整体开发进程中,化肥投入可控制在345-1020kg/hm^2,无机能投入亦控制在28605-82350MJ/hm^2。  相似文献   

15.
害虫治理的经济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运鼎 《植物保护》1984,10(3):15-16
随着作物管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害虫治理提出了低成本、收益大、污染少、无不良后遗症等要求。把以夺取最高产量为目标转向了以夺取最大利益为目标,用生态平衡的整体观和经济观指导害虫治理工作,因此,害虫治理的经济阈值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所谓害虫治理的经济阈值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密度,包含生物过程和经济过程两方面内容。在使用这个概念,特别是在制定害虫经济阈值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作物  相似文献   

16.
王新  白丹  王全九 《干旱区研究》2012,29(2):375-378
在充分考虑了区域水源类型、农田灌溉可利用水量、作物种植结构、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各种节水灌溉技术适应性等条件基础上,为满足区域内各种作物灌溉用水的需求,以区域内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增量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田间节水灌溉工程最优规划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制定了新疆和田地区2020年田间节水灌溉工程最优规划方案。这一模型为合理制定节水灌溉规划,实现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省粮食产量每年以13.535万t、53.485 kg·hm-2速度增加。2021年粮食总产量、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别达到1 231.5万t、4 600.3 kg·hm-2和494.6 kg,总产和单产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54%和3.01%,粮食生产实现了供需紧平衡。每生产1个百万吨级粮食所需时间由20 a降低到3.3 a,每生产1个300kg·hm-2粮食单产量级需时由8 a下降到不足3 a。粮食总产和单产增幅显著高于播种面积减幅。粮食增长过程中气候影响占比降低,技术进步作用占比增强。粮食产量增加得益于玉米和马铃薯播种面积扩大,夏粮与秋粮作物适水种植结构由1978年60.6∶39.4调整到2021年32.4∶67.6;同时归结于粮食生产重心向旱作区转移及地膜覆盖集雨技术的突破,旱作区以占全省75.8%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了65.4%的粮食。新时期全省粮食需求仍持续增加,2025—2030年有1 280~1 360万t粮食生产能力预期。面向农业发展新阶段,提高甘肃省粮食生产能力,要着眼于重塑“陇东粮...  相似文献   

18.
旱田播后芽前使用的除草剂品种较少,进口除草剂又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场于1987年对国产60%丁草胺乳油进行了旱田播后芽前选择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以“苏豆1号”大豆、“抗4”高粱、“150”玉米、“村农”元麦、“早熟3号”大麦、“扬麦4号”小麦、“苏蜜1号”西瓜、“泗棉2号”棉花、“沪油9号”油菜等9个为供试作物,每一作物每一重  相似文献   

19.
王金女 《江西植保》2008,31(4):171-172
近年来,随着水稻施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致使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已经成为我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氏增收的目标,实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植保方针,对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在降水波动剧烈、旱灾频繁的情况下,农业土地利用程度和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稳产的原因。该盟通过增加农田投入,改变农田利用的程度增加粮食趋势产量,从而抵消了粮食气候产量的波动,使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还通过调整家作物种植结构,选种高产、抗旱作物,使粮食产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