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冬闲养鱼,是利用晚稻田里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长前稻田休闲期养鱼,一般是以养成鱼和鱼种为多。冬闲稻田长时间积水,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丰富,可成为鱼的好饵料,很适合养鱼。利用冬闲田养鱼能为池塘、河沟等培养大规格鱼种;能清除田间杂草,吃掉害虫;能增加  相似文献   

2.
冬闲田里的养鱼技术冬闲养鱼,是利用晚稻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长前的稻田休闲期养鱼,一般是以养成鱼和种鱼为多,冬闲稻田长时间积水,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丰富,还有谷粒、草籽等残留,可成为鱼的好饵料,很适合养鱼。利用冬闲田养鱼能为池塘、水库培养大规格鱼种;能清除...  相似文献   

3.
《水禽世界》2013,(1):3-3
福建省清流县嵩溪镇是商品粮生产大镇,全镇有秋季晚稻田18358亩,秋季晚稻收割完成后大部分稻田处于闲置状态。近年来,在镇政府的支持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该镇冬闲稻田养鸭快速发展,2012年全镇12个村都开展了冬闲稻田养鸭,特别是嵩溪、塘背、罗陂岗、元山、青溪、黄沙口、伍家坊等7个村,75%农户年年都坚持冬闲稻田养鸭,冬闲田成为他们增收的宝贝。  相似文献   

4.
上思县由于地处山区,许多俗称"烂拌田"的稻田处于沟壑间,涧水多,日照长,水温低,无霜期长,既不能种植冬春菜,也不适宜种晚稻,只能收获一点从早稻植株上再生出来的稻穗.这种"再生稻"产仅有150kg/667m2左右,效益差.如何利用好秋冬季空闲的烂拌田,提高土地产出率,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我县成立了冬闲田养鱼高产技术开发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了"一造稻一造鱼"的经济模式,即夏季收获早稻之后,秋季蓄水养鱼,春季再开"塘"抓鱼种早稻.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每亩稻田养鱼能生产鱼种或成鱼20—40kg,还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 1养鱼稻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养殖方式,许多农户希望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水面培育鱼种或养食用鱼。使养鱼稻田获得稻谷增产鱼丰收,必须做好“五个”选择工作: 一、选择好养鱼稻田。选择天旱不干,洪瀑不淹的稻田。放种前田埂加高到70厘米,并装好进出水口的拦鱼设备。 二、选择好水稻品种。养鱼稻田的水  相似文献   

7.
利用冬闲稻田养鱼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减少禾苗病虫害,减少下一年的农药、化肥支出.还可在春季裁禾时免耕,节省人工,获得稻鱼双丰收.自2001年开始,江西省峡江县农业(水产)局连续3年推广冬闲稻田养鱼168公顷,通过稻田工程改造、科学放养和管理,平均0.067公顷产商品鱼181千克,0.067公顷获纯利698元,投入产出比为1:1.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笔者认为,要搞好冬闲稻田养鱼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如何搞好稻田养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情况下每亩稻田养鱼能生产鱼种或成鱼20~40kg,还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那坡的渔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稻田养鱼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山区渔业发展之路.坡荷乡地势相对高于全县的其他乡镇,年平均气温较低,具有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被当地人称为"小东北",全乡的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稻田每年只能进行中稻生产,闲置的时间长.在坡荷乡果巴村,笔者发现有一种农民自创的"一稻一鱼"的冬闲稻田养鱼模式.该模式利用中稻收割后长达7~8个月闲置时间,将稻田改造成适合养鱼的季节性池塘,进行稻鱼轮作.为了探索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的途径,经过可行性分析,2005年,在坡荷乡果巴村汤达屯农民隆某的稻田进行鱼、鸭子的立体养殖试验,形成了"稻--鱼鸭"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1.加深水位。在中稻(山区)或晚稻收割后,及时挖取田泥加高加固田埂,打紧夯实,防止渗漏,使稻田在鱼种越冬期间的水深能保持在0.5米以上。如遇冰冻天气,更要加深水位,以防鱼种冻死冻伤。  相似文献   

11.
五、鱼种放养 1、放养品种:过去稻田养鱼只是养鲤鱼、鲫鱼和草鱼等少量品种,目前已发展到放养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鱼、鲶鱼等品种。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放养品种。 2、放养时间:传统放养法,放养时间一般是在水稻栽5天左右秧苗返青后直接将鱼苗鱼种放入稻田饲养。现在的高产养鱼稻田,均开挖有较大的鱼坑、鱼凼,为延长鱼类生长期,要求初春时节即灌水放鱼,先放  相似文献   

12.
《家畜生态》2004,25(3):76-76
稻田放养的鸭子肉味鲜美,市场售价普遍高于全用饲料常规养殖的鸭,正常情况下,每公斤销售价至少在10元左右,销路较好。早稻或晚稻插播后两星期,鸭子就可以下田养殖,而在稻谷收割前鸭就可上市销售。每亩双季稻田光养鸭收入在300-3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稻田放养的鸭子肉味鲜美,市场售价普遍高于全用饲料常规养殖的鸭,正常情况下,每公斤销售价至少在10元左右,销路较好.早稻或晚稻插播后两星期,鸭子就可以下田养殖,而在稻谷收割前鸭就可上市销售.每亩双季稻田光养鸭收入在300~3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1984~1986年四川、湖南、贵州、江西、重庆等18省、区、市稻田养鱼连续三年获得丰收,成效显著。1986年共推广1520万亩,实收约1200万亩。产鲜鱼及鱼种10万余吨,平均亩产8.34公斤,稻谷增产5~10%。稻田养鱼实收面积比1985年增加250余万亩,增收鲜鱼、鱼种2万余吨。该成果已通过部级鉴定,并荣获1986年农  相似文献   

15.
淡水养殖一般都是春放冬捕,往往导致冬季淡水鱼市场饱和,而春夏秋淡水鱼上市量较少,造成市场淡旺不均。实践证明,冬季进行淡小鱼的暂养,即可调节市场,又能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其暂养技术要点如下: (一)暂养池的要求 可利用冬闲鱼种池、冬闲稻田或沟塘等,要求池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冬闲田养鱼,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这对于冬闲田多、有霜期短、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农民无疑是一条短平快的冬季增收好途径。现将利用冬闲田养鱼的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田块修整与消毒杀菌 用于冬季养鱼的稻田,必须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自如、蓄水性能好、管理方便的田块。晚稻收割后,将稻田犁耙一次,并将田埂加固、加高,使之能保持蓄水50厘米以上,做成鱼池或长方形鱼沟。然后,每0.067公顷施石灰50~60公斤,以杀菌消毒和促进禾腐烂,待碱性消退后再灌水放鱼。 (二)品种选择的放养密度 由于冬闲田蓄水较浅,鱼类活动范…  相似文献   

17.
1.稻田养鱼的环境条件(l)水源、水质。水源必须充足,排注水方便,不受旱、涝影响。水质良好,无污染,应符合GBI1607标准。(2)土壤。以土质肥沃,保水力强,pH值呈中性至微碱性的壤土、粘土为好,尤以高度熟化、高肥力。灌水后能起浆、干涸后不板结、保水保肥力强的稻田为最理想。2.养鱼稻田的准备(1)加高加国田埂。饲养鱼种的稻田,田埂应加高至0.5-0.7米,饲养食用鱼的稻田田埂应加高至0.7-l米,田埂的宽度0.4-05米,并捶打结实,不塌不漏。(2)开设鱼溜、鱼沟。鱼溜是指在养鱼稻田的田边或中…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稻田养鱼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稻田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使之转化为稻和鱼,以提高稻田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稻、鱼结合,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乡镇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是对稻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不额外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既可增产粮食,生产水产品,也可减少病虫害,少施化肥和农药,还可增加农民的收入,丰富菜篮子,一举多得。实施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就在于把握好稻田养鱼时的施肥与打药技术,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稻田养鱼时其施肥与打药技术应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冬季并塘后到翌年放养夏花前,大部分鱼种池将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下面介绍冬闲鱼种池的两种利用方法。 1.养成鱼。利用冬闲鱼种池可以养一季成鱼。由于养殖期限较短,温度较低,应采用以下技术:(1)提早放养,即在鱼种并塘后即行放养,以充分利用生长期。放养量以最大水深2米左右计算,一般每亩放鱼125~150公斤,其中鲢占40%,鳙占10%,鳊、草鱼占30%,鲤、青鱼占20%。放养鱼种要大规  相似文献   

20.
冬季种养结合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及有效碳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双季稻冬闲田种植绿肥与养鸡结合的新型种养制度为平台,通过冬季绿肥和鸡粪还田,减少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探讨“冬季绿肥-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和“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冬闲(F)、冬季种植黑麦草(R)、冬季种植紫云英(M)、冬季种植黑麦草与养鸡结合(RC)以及冬季种植紫云英与养鸡结合(MC)。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低总体趋势表现为绿肥养鸡>绿肥>冬闲,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3月24日达到最大值,RC、MC、R和M处理微生物量碳最大值分别为492.22,464.91,432.34和435.48 mg/kg;微生物量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18.20,101.03,70.13和85.46 mg/kg;可溶性有机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1.47,926.21,832.80和870.75 mg/kg;可溶性有机碳在早稻苗期达到最大值,RC、MC、R和M最大值分别为278.95,266.40,246.13和249.84 mg/kg。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高峰在早稻移栽初期、晚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微生物量氮的高峰出现在早稻分蘖期、齐穗灌浆期和晚稻孕穗期,可溶性有机碳在稻田养鸡及成鸡出栏后较高。与冬闲田种植绿肥和休闲相比,冬闲稻田种植绿肥结合养鸡对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贡献更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氮,间接反映了种养制度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矿化速率和土壤的活性有机碳氮以及满足水稻生长期间自身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