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省苜蓿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苜蓿产业在生态建设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我省发展苜蓿产业的优势和实现苜蓿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是:生产企业化,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加强企业联合;抓好区域布局,加大科研成果开发与推广,提高其产业的科技含量,把握和培育苜蓿市场,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苜蓿草产业促进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力、地位和作用,提出通过发展苜蓿草产业,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创新和农业增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苜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苜蓿作为一种优质豆科牧草,适应性强,品种多,栽培历史长,分布范围广,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饲喂畜禽效果佳、生产力稳定、利用年限长、蓄水保土、防风固沙、改土肥田、后作增产和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等应用价值,深深地植根于我国传统的农业体系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苜蓿产业化将带动整个草业的发展,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质供求矛盾,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中绽放新的魅力,必将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世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占整个世界牧草种植面积90%以上的苜蓿将成为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中首选的饲料作物。目前,我国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畜牧业就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尤其是牧业生产加工非常发达。然而我国的牧业加工几乎空白,制约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形成很好的牧业加工机械,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在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是本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加入WTO后,吉林省的玉米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阐述了吉林省发展苜蓿产业,不仅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地缘优势,而且还有较高的比较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苜蓿的种植与发展,是吉林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发展苜蓿产业,吉林省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公农3号根蘖型苜蓿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于上世纪90年代选育成功的优良苜蓿品种。该品种源自艾尔古奎恩、海恩里奇思、兰吉兰德、斯普里德、公农一号5个苜蓿材料,通过试种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建立无性系,进而建立多元杂交圃,测定后代一般配合力,筛选到理想的优良无性系组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固原市委、市政府把草畜产业列为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支柱产业之首,按照“稳粮、扩经、增草、兴牧”的工作思路,借助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机遇,采取政策引导、市场拉动、科技推动等措施,加大苜蓿种植力度,使草畜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是,在苜  相似文献   

8.
在苜蓿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各项物质投入中,肥料是费用最高的一项。把精准农业用于苜蓿产业化生产,对苜蓿生产肥料投入能达到减少浪费、增加收入、保护农业资源和控制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黄骅市苜蓿生产的基本情况 黄骅市地处渤海之滨,总面积2251km^2,农业人口30.4万,耕地面积75万亩,另有盐碱荒地7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中90%以上为盐碱地。土地瘠薄,水资源严重匮乏,大部分耕地为纯旱地,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为此,黄骅市立足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0年,黄骅市召开了改粮种草工作会,以发展苜蓿产业为突破口,改粮种草。  相似文献   

10.
随农业结构调整,别具风味的黄花草头已成为城乡居民青睐的季节蔬菜之一。常规播种黄花草头上市期往往集中在11月至翌年3月,量大价低,在2元/kg以下,而相对早或迟的上市价格高达10~15元/kg。为此我们研究了黄花苜蓿提前、迟后种植,拉长草头上市时间,从而使黄花草头的上市供应期由5个月左右拉长到9~10个月。  相似文献   

11.
《农民致富之友》2005,(1):27-27
1999年,以苜蓿加工为主体的“草产品加工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牧草种植、收获、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草产品加工产业化体系,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苜蓿发展与水土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具有中度耐盐力,适宜在劣质盐荒地生长。多年的土壤水盐动态监测表明;苜蓿地土壤的水盐运动具有共生一致性的特征;土壤含盐量存在着缓的淋溶脱盐过程;苜蓿地的水分资源基本持平,并稍有盈量。经过多年栽培苜蓿的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小,肥力改善,并具有区域性的雨水调蓄,水源涵养的良好作用,农业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青贮苜蓿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1、苜蓿以及苜蓿干草生产基本情况苜蓿是苜蓿属植物的通称,是来自东亚的一种多年开花的豆科植物。起源于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我国从西汉时期开始种植,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好。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畜牧业对苜蓿的需求和依赖明显增加。但是国内苜蓿多以干草制作为主,由于收获期雨热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信息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信息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亮之一、国际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农业信息化国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相当迅速,各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各方面信息都已经进入本国的信息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其中有各种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在对现代农业基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并给出了数字农业的基本架构,分析了数字农业与精细农业、数字地球、信息农业、虚拟农业之间的关系。提出精细农业应该是以数字农业为基础,以高投入产出比为目的的农业,数字农业是精细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农业是在数字地球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并受益于数字地球建设。数字农业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理顺目前数字地球、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从而合理安排我国农业发展规划,避免资源浪费。数字农业的实施将使农业生产精细化、远程化、虚拟化、自动化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实现我国农业生产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这一前提出发,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世界农业现代化和中国现实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从“两高农业”到“二高一优农业”最终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道路、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知本农业”是以知识和资本为基础的农业,是知识农业和资本农业相结合的一种农业形态。中国农业发展的传统战略已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只有把“知识农业”和“资本农业”相结合,构成整体的“知本农业”战略,才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新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上海郊区的农业生产和持续农业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上海持续农业的发展战略,即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资源,推广适应科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整体效益,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实施该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农业经济政策,农业信贷投资政策以及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持续农业整体科技素质,完善和逐步推广持续农业试验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苜蓿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进行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或机械化农业)后,农业正在进入以知识高度密集为主要特点的知识农业发展阶段。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精准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的现代知识农业的重要生产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