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多数牛的跛行是由蹄病引起,已提出过许多病因,这些病因单独或协同作用,引起牛指(趾)的病理变化。将近5%的牛跛行病例是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当感染波及到指(趾)节和指(趾)关节时,后果极为严重,往往不得不截去患指(趾)。本文报导了由化脓放线菌 Actinomyces pyo-genes(以前名为化脓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pyogenes)与坏死杆菌 Fusobacteriumnecrophorum 混合感染引起的一例肉用母牛趾的骨髓炎和脓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正> 腐蹄病又称指(趾)间蜂窝组织炎,是以偶蹄动物牛、羊、猪指(趾)间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环死、化脓,具有腐败、恶臭气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坏死、皲裂,常常出现指(趾)间皮肤、蹄冠、冠关节和系关节的肿胀,有明显跛行。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牛,但多发生2~4岁的牛,很多是发生在产前、产后50天,奶牛多  相似文献   

3.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趾间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绒山羊腐蹄病发病率高,占引起绒山羊跛行蹄病的35%-36%,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绒山羊腐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的跛行,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病。在牛的跛行中,蹄病的发病率则占绝对比重,一般要占85—92%(Allenstein,1981;Prentice 等,1972;Russell 等,1982),并给予养牛事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牛的蹄病往往为慢性经过,多数不致引起患牛的急性死亡,所以过去一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等研究得较少,对于蹄病的命名和认识尚存在不同意见,甚至有混乱的现象:(1)一个病有多少个名称,例如指(趾)间增殖,就有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赘生物、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隙穹窿部组织增殖等7—8  相似文献   

5.
奶牛腐蹄病是指奶牛因指(趾)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包括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的细菌,在拟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主要是结杆菌,而在梭杆菌属中主要是坏死梭杆菌。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撑器官,一旦发生病变,在影响其运动功能和采食能力的同时,极易引起生产性能(产奶量)下降,如果丧失运动能力,就意味着这头奶牛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6.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是因指 (趾 )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化脓坏死性炎症 ,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厩舍及运动场以及多雨潮湿季节导致趾间皮肤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 ,弹性降低 ,引起龟裂、发炎 ;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笔者查阅有关资料 ,通过对奶牛场几年的实践治疗 ,对 175头奶牛用消炎粉、呋喃西林、高锰酸钾 ,木炭合剂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 ,方法简便易行 ,介绍如下。配方 :消炎粉 5g、呋喃西林粉 5g、高锰酸钾粉10 g、木炭末 80 g,混合备用。用法 :将病牛患部用 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干净 ,用配制好的上述药物撒布患处并用绷带包扎。同时 ,…  相似文献   

7.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  相似文献   

8.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此病在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赘生物、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增殖等。过去认为本病在肉用牛,特别是肉用公牛发病率较高。我们在北京市黑白花乳牛中调查,本病在乳牛也很普遍,但每个场子的发病率也有所不  相似文献   

10.
此病在文献上有不同名称,如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赘生物、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增殖等。过去认为本病在肉用牛,特别是肉用公牛发病率较高。我们在北京市黑白花乳牛中调查,每个场的发病率也有不同,所调查的牛场最少的为14%,最多的可达50.5%。  相似文献   

11.
指(趾)间皮炎亦称指(趾)间湿疹,是指没有延伸到皮下组织的指(趾)间皮肤的急性和慢性炎症;蹄底溃疡多为局限于蹄底与蹄球结合部的特殊病变;蹄叶炎是蹄真皮的弥漫性、腐败性炎症过程,临诊特征是疼痛、蹄变形和程度不同的跛行。1指(趾)间皮炎(1)病因蹄部经常潮湿和卫生状况不良,运动场经常泥泞,泥土、牛粪和褥草嵌入指(趾)间而又未能及时清除。  相似文献   

12.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相似文献   

13.
骨髓炎是由细菌、真菌、异物及金属埋置的电解作用所引起的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犬骨髓炎发生主要是由于穿刺伤(如咬伤、抓伤、尖锐物体的刺伤)、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开放性内固定、附近组织感染的传播[如浅表脓肿、牙脓肿、指(趾)间真皮化脓及鼻窦感染]等因素造成.现将在临床见到的1例犬的骨髓炎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指(趾)间囊肿是犬指(趾)间一种慢性炎症性损伤。临床上并不表现囊肿,实际是以肉芽肿为特征的多形性小结节,不是真正的"囊肿",而是疖病,故又称指(趾)间脓皮病,或指(趾)间肉芽肿。本病发病率约为1.6%,发病年龄平均2.5岁。常见于德国牧羊犬等,多发生于前肢第三、四指。2018年12月11号,畜主薛勇  相似文献   

15.
开放性屈腱断裂感染化脓症,在兽医临床上,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是趾(指)浅屈肌腱比较多发,本文只谈趾(指)浅屈肌腱断裂感染化脓的治疗。一、发病原因:一般多是由于坚硬锐物机械所致,如铧铁、耙齿、镰刀、铁锹、锅铁、木楔子及玻璃片等刺创、切割造成的。二、临床症状:患畜呈现支跛,蹄尖部着地,运动时患肢着地负重的一瞬间球节明显下沉,蹄尖稍离地面翘起。  相似文献   

16.
腐蹄病也称为指(趾)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奶牛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舍饲牛群蹄病的发病率达30%~40%,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比其他疾病的淘汰率高4%以上。本病可引起奶牛泌乳量和繁殖力下降。腐蹄病的发生与营养、疾病、管理、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奶牛创伤性指(趾)间炎是由于尖锐物体刺入指(趾)间而引起的炎症,往往引起蹄叶炎,蹄匣开裂或脱落等给奶牛饲养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为此,笔者在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现介绍如下:一、临床症状:刺伤后病肢突然发生跛行(支跛)有时刺伤部出血,有时出血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支跛更明显,检查指  相似文献   

18.
腐蹄病(Footrot)是由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ecrophorum)和节瘤拟杆菌(Baeteroides nodosu,B.nodosus)协同感染引起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动物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腐蹄病自1960年Adams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在美国、比利时、荷兰、日  相似文献   

19.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部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性、坏死性炎症。它能引起牛蹄真皮坏死、化脓,角质溶解及蹄间肉芽增生。反刍动物特别是牛、羊较常见,北方地区的春季和夏季,在某些牛群中可引起地方性流行,其发病率高,一般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  相似文献   

20.
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1发病原因1.1在奶牛腐蹄病的病原学方面,意见尚不十分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1.2环境因素1.2.1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角质延长等均能引发该病,促使化脓性棒状杆菌及其他化脓菌的二重感染。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