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高产大豆花前追肥管理要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这不仅能使土壤缺磷状况得到改善,而且由于氮磷钾的协调供应,使植株体内代谢增强,从而提高肥效。一般大豆开花前,即7月中旬,每667m2施二铵10kg左右,尿素3kg左右,氯化钾3~5kg,可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二、大豆鼓粒期、成熟期的管理大豆鼓粒期,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遇旱浇水,能提高百粒重。在开花结荚期争取使花多、花早、花  相似文献   

2.
大豆叶面积、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61—1977年中8个年份,17个大豆高产田系统调查的叶面积、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相关分析、得出大豆结荚以后,最大叶面积系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末期——鼓粒前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认为限制大豆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是大豆开花末——鼓粒前净光合效率严重降低,光合产物不足。大豆高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这一时期的光合生产能力。本研究运用直线回归方程推算了大豆亩产达500斤以上最大叶面积系数、净光合生产率最适指标的理论估计值;提出了大豆高产品种选育及栽培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豆的吸肥规律.大豆生长发育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全生育期90至130天,其吸肥规律为:吸氮率.出苗和分枝期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15%,分枝至盛花期占16.4%,盛花至结荚期占28.3%,鼓豆期占24%.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氮的高峰期.吸磷率.苗期至初花期占17%,初花至鼓豆期占70%,鼓粒至成熟期占13%.大豆生长中期对磷的需要最多.  相似文献   

4.
从大豆苗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三个时期论述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从补种移苗、中耕培土、巧施花肥、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予以阐述,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5.
新大豆2号高产生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实现了1 hm2产量4 536 kg基础上,研究了新大豆2 号产量构成、生长发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表明:产量垂直分布以中上部为主,下部也有一定的产量;开花至结荚时期是植株生长最快的时期,株高日增长2.14 cm;鼓粒盛期叶面积达到最大(LAI: 5. 47), 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属稳生稳降型;干物质积累以结荚鼓粒期最快, 日增加463.5 kg/hm 2; 总光合势199 178.7 m2/d,其中结荚鼓粒期至黄熟初期占总光合势 63.6;;平均净光合生产率3.34 g/m2*d,结荚至鼓粒期最高达8.7 g/m2*d;NR酶花期最高,蔗糖酶活力和H2O2酶鼓粒期最高.  相似文献   

6.
从大豆苗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三个时期论述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从补种移苗、中耕培土、巧施花肥、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予以阐述,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当前苏北大豆栽培现状,从大豆播前、播后幼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成熟期、收获储藏及病虫草害防治等7个方面深入探讨各个时期大豆的管理要点和主攻目标,以期为苏北大豆栽培及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从大豆的品种选择、播前种子处理、播种质量控制、施肥、化学除草开始;到田间几个生育时期:幼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成熟期管理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适期收获,确保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大豆植株中Cu、Zn的含量是种子>叶片>叶柄、茎秆;Mn的含量是叶片>叶柄、茎秆>种子。大豆对Cu、Zn、Mn的积累量以结荚至鼓粒期为最多。大豆对Cu、Zn的吸收强度(mg/亩·日)以鼓粒期为最大,而Mn的吸收强度以结荚初期为最大。安农75—59亩产189.5kg,需要吸收Cu5.95g、Zn30.43g、Mn19.53g,安激一号亩产214.5kg,需要吸收Cu6.92g、Zn34.64g、Mn25.13g。大豆植株中的P/Zn比值因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而异,叶片中的P/Zn比以分技期最高,茎中的P/Zn比以结荚鼓粒期为最高,花荚、籽粒>叶片、茎秆。  相似文献   

10.
沈丘县大豆出苗后30~50天进入开花期,开花期的标准是50%的大豆植株见花朵,从始花到终花的时间一般为18~40天.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生育阶段,也是干物质形成和积累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大豆要求有充足的养分、水分供应,要求有充足的光照.该期的主攻方向,是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满足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发育对水、肥、光的需要,促进多开花、多结荚.田间管理主要是通过调控水肥、防止早衰、控制徒长、保花增荚、减少脱落为丰产奠定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1 巧施花肥 开花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巧施花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可增产15%以上。一般在大豆初花期,每亩用稀人粪尿500公斤左右加尿素2.5~5公斤混合穴施,施后盖土掩肥。如果土壤较肥沃、基肥和前期追肥较充足、  相似文献   

12.
2016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地区大豆播种期~出苗期,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多,墒情适宜,各地无旱情;出苗期~开花期,气温比历年略低,6月中旬出现低温时段,降水量偏多,7月初出现高温天气;开花~结荚期气温比历年偏高0.7℃,7月上中旬降水较少;大豆鼓粒~成熟期气温比历年偏高1.7℃,8月中下旬持续干旱,影响籽粒灌浆;8月30日~9月4日持续降雨过程使莫旗地区旱情彻底缓解,较利于大豆鼓粒,但对增产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引种试验示范结果跃进五号大豆,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良种.原系号为69-19-1.1974年我所引入,参加所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0.9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平均(早丰一号)增产48.7%.1975至1977年经全区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0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20.0%左右.1978-1979两年在全省多点示范试验,证明跃进五号大豆良种适合我省推广种植,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施肥对大豆的优质高产举足轻重.因此,施肥要根据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高低以及栽培措施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每生产100公斤大豆籽粒需吸收氮7~9.5公斤、磷1.3~1.9公斤、钾2.5~3.7公斤.其中以需氮最多,其次是钾,同时还需要充足的硫、铜、钼、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大豆所需的氮一部分来自大豆本身根瘤固定的氮,一部分来自土壤和肥料.在苗期,大豆吸收的氮仅占总量的4%,开花结荚期对氮的吸收量增大,占总量的19%,结荚及鼓粒期对氮的吸收量更大,占总量的70%左右,鼓粒期以后,对氮素的吸收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兴农2号问答     
1、兴农2号大豆到底产量有多高,高产的原理是什么? 答:自1997年以来,经各地试验示范,一般春播亩产400公斤左右,较好的达450公斤以上,夏播亩产300~350公斤.高产的原理主要来自6个方面:①根系发达.根多而扎的深,活力强.②生长势盛而稳.经山东农业大学测定,叶光合势光合速率等八项相关指标,均比参照品种有优势明显;开花结荚早,豆荚坠着豆棵不疯长.③叶形分布合理.豆棵生长前中期需要的光合产物多,叶片肥大呈心形,生长后期叶片狭长形,可减轻豆棵上部重量避免倒伏,增强通风透光,利于灌浆鼓粒.④叶柄较长.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利于植株内部通风透光和开花结荚.⑤抗倒性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豆秆干物质积累多,促使茎秆坚硬.⑥结荚性好.花期时间长,花量多,结荚性好,生长协调,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7.
<正>威胁我国大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病虫害,因此种植者必须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这样才能为大豆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1大豆需肥特点作为豆科作物,可以将大豆生长周期划分成六个主要阶段:出苗、分枝、开花、结荚、鼓粒与成熟。在各个生长阶段,大豆都需要较高的肥量,通常,每使用8斤磷肥、20斤氮肥和12斤钾肥,才能确保100000g大豆的健康生长。在向大豆提供肥料时,应综合应用多种肥料,确保大豆能够吸收各种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吉林省6个大豆品种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以求得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揭示大豆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大豆结荚——鼓粒期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产大豆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在5~5.5之间,高峰出现在结荚末期。为此,应把最大叶面积指数做为一项育种的重要指标。大豆开花末期——鼓粒初期生殖生长阶段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相关显著,高产大豆品种净光合生产率高。在适宜的叶面积基础上,鉴定这一时期净光合生产率做为一项高光效育种指标是很重要的。大豆的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与经济产量相关显著。通过栽培、育种等各种途径增加大豆光合产物的积累及其合理分配,才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 大豆商丘7608高产栽培试验,是在中牟农校进行的.从1978至1980三年,试验田面积均在二亩以上,平均亩产448.6斤,其中1978年为419.7斤,1979年为445.2斤,1980年为480.9斤.如1980年平均亩产480.9斤的大豆,其田间植株群体结构为:每亩平均14400株,每株平均结荚60.7~73.1个,单株平均101.4~119.9粒,百粒重15.9~16.4克.我们初步认为:在肥力较高的试验地  相似文献   

20.
<正>1.合理肥水。追肥、浇水应掌握"苗期少、抽蔓期控、结荚期促"的原则。在植株具3~4片真叶时,蔓生品种结合扎架浇1次抽蔓水,同时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进抽蔓和植株发育。此后一直到开花为蹲苗期,应控制肥水,促进菜豆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发展。此期若肥水过多,会导致植株茎蔓徒长,影响根系发育,引发落荚、跑空秧子现象。待第1花序结幼荚时即可开始灌水,并逐渐加大浇水量,每采1次荚浇1次水,隔1次水每667平方米随水冲施尿素10千克左右。整个结荚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天气转冷后适当减少浇水。2.植株调整。豆蔓具4~8片真叶后开始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