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柑桔不同高接换种方法和管理方式对枝梢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接换种部位、接芽数量和管理方式对接芽成活无明显影响,而对接芽萌发、枝梢生长、树高及树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余甘高接换种要做好树冠回缩修剪、抹芽、摘梢、留砧及土壤深翻工作,同时要选择优良接穗,把握高接时间,掌握嫁接方法;早结丰产技术主要包括树体管理、肥水管理、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芒果多头高接换种是芒果品种改良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改造低产芒果园的最有效途径,针对这种低产芒果园,可采用多头高接换种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充分利用植株原有的骨架,使之尽早改变为适销对路的新品种,以增加经济效益。采用这种"换冠不换干"的方法即省工省时、投入少,又能早投产、早收入、丰产稳产等优点,其技术要点有高接换种对象、良种选择、嫁接前管理、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选择、高接部位、嫁接方法等。芒果高接换种后待第一次新梢老熟要及时解绑、抹除接口下方砧木长出的不定芽、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高接芽数、冠径、单株叶面积、末级梢量和中间砧干周对高接换种树的早期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高接芽数多,末级梢增加,树冠恢复快,利于早果丰产,但易造成树冠郁闭;切接口直径与新梢长度、粗度成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嫁接部位升高,新梢数量增加而单枝生长量减小。提出高换树适宜的接芽为0.8~1.3个/1cm干周,投产树体指标为:冠径2m左右、单株叶面积10.0m~2、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的末级梢量50~100条。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91-595
在当年定植的多年生骏枣根蘖苗上高接观赏枣品种龙枣、大荔龙枣、宫枣,以研究在骏枣根蘖苗不同发育期高接对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宫枣和骏枣根蘖苗的亲和力最好,其次为大荔龙枣和龙枣;龙枣、大荔龙枣在砧木主芽萌动期高接为最佳的高接时期,其嫁接成活率分别达61.2%,76.2%,接穗抽生新梢平均生长量最大可达36.6,64.7 cm;宫枣高接成活率很高,但由于发枝力弱,高接后难以形成树冠,当年很难育成合格苗木;高接后及时控制根蘖苗上的枝梢生长,对提高嫁接成活率及新梢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葡萄品种夏黑无核为材料,用逼主梢顶端冬芽(以下简称顶端冬芽)萌发结二次果、逼主梢顶端一次夏芽副梢上的冬芽(以下简称顶端副梢冬芽)萌发结二次果和逼主梢顶端一次夏芽副梢上的夏芽(以下简称顶端副梢夏芽)萌发结二次果三种修剪方式,采用"两代同堂"二次果栽培模式,各修剪方式设置喷施缩节胺1 000 mg/L和喷施清水两种处理。结果表明:逼主梢顶端冬芽萌发结二次果的第二、三节位萌芽率均高于其相应对照,表明喷施缩节胺抑制较低节位冬芽的萌发;各修剪方式下,喷施缩节胺1 000 mg/L相比于喷施清水,促进新梢成花效果较好。三种修剪方式,利用顶端冬芽和顶端副梢夏芽结二次果效果较好,在喷施缩节胺1 000 mg/L时,第一节位果枝率可达80%左右,结果系数达1.4左右。而利用顶端副梢冬芽结二次果果枝率和结果系数较低,分别为40%、1.0左右。  相似文献   

7.
1抹芽 葡萄萌发后至花序出现期,5月中下旬除去不必要的芽眼.如母枝上同一芽眼中萌发2个或2个以上芽时将生长势弱的副芽抹掉留1~2个生长旺的芽;在新梢长度达5~10 cm时抹除过密、生长瘦弱、位置不当的芽和嫩梢;对老蔓上萌发的休眠芽,选留有利用价值的芽,其余一律抹掉.  相似文献   

8.
柑橘高接换种就是把劣质的、实生的、不适应市场需要的柑橘树换成优良的品种。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品种更新、老果园的改造、主栽品种不对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高接换种具有迅速形成树冠,提早开花结果,加速新品种繁育及推广步伐,节约生产成本等优点。所以高接后的管理十分重要,因此使柑橘高接后当年基本形成树冠,并在第二年获得产量,这是高接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柑橘高接后当年的管理技术介绍的如下。一、新梢的管理1.确保换种成为柑橘的春季和秋季高接后15~25天,检查成活率。检查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对芒果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生长延缓剂,对抑制节间伸长乃至抑制营养生长作用明显,可促进生殖生长,提高产量而不影响品质。能显著提高芒果、苹果等果树开花的梢率,但对嫁接成活影响较大,甚至成活率为零,这对芒果苗木生产和高接换种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0.
立冬本龙眼的高接换种及早结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立冬本龙眼的高接换种技术,包括接穗选择、嫁接时间和嫁接方法要点,并从树体管理、肥水管理、控冬梢促夏秋梢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总结其早结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外植体及冷藏处理对华中枸骨组织培养的影响。[方法]以华中枸骨带芽新梢茎段为外植体,考察外植体的取材时间、部位以及4℃冷藏处理对其初代培养的影响。[结果]华中枸骨以带芽的新梢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以春季采取植株中上部枝条为宜,其中春季萌条的芽增殖倍数可达到4,中上部萌条的芽萌动率可达到45%。适当的冷藏处理对外植体的消毒以及芽的萌动有利,4℃冷藏处理14 h后的消毒成功率最高,可达到92%;冷藏处理22 h的芽萌动率最高,可达到18%。[结论]华中枸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最好于春季选取植株中上部萌发的新梢顶芽;华中枸骨芽的萌动率随冷藏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可能与低温打破休眠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部位芽片对核桃方块形芽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进栽培措施,提高核桃方块芽接成活率,用香玲核桃枝条不同芽位的芽片作试材,研究了不同部位接芽对核桃方块形芽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29日、6月5日和6月12日嫁接时,下部接芽的成活率分别为91.4%、91.8%和90.5%,中部接芽的成活率分别为97.9%、97.5%和95.5%,上部接芽的成活率分别为93.0%、94.7%和92.2%.嫁接成活率均为中部芽最高,可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接芽,上部次之,下部最低.嫁接后第10、15、20 d,中部芽片的嫁接苗生长最快,上部次之,下部最慢.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红提在浙南山区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结果特点和修剪效应,从短梢、中梢和长梢三种修剪试验比较,分析结果母枝不同的剪口粗度和芽位对结果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结果母枝(更新枝、当年结果枝)在不同选留情况下的差异性表现。通过研究,认为浙南山区避雨栽培下红提冬剪时结果母枝剪口粗度控制在0.8~1.2 cm为宜,且应以6~8芽中梢修剪为主,短、长梢修剪视树势、枝条老熟程度、结果母枝粗度和空间等情况结合使用,要特别重视更新枝的培育与选用。  相似文献   

14.
砧木和土壤对不同品种大樱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市场供应,增加大樱桃品种的特色,进行促成栽培,使大樱桃能够提早上市,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品种(SUM、BLACK、EBF、RED、MZ、AM)、不同砧木(乔化砧、矮化砧)温室栽培条件下大樱桃的物候期、成枝率、短枝和叶丛枝数的观测,研究了温室栽培大樱桃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显示:BLACK和SUM品种都于3月9Et开始萌芽,EBF于3月11日开始萌芽;SUM、BLACK均于萌芽期后ll~13d进入展叶期,早于EBF品种;SUM和EBF两个品种分别于3月23日-25日进入现营期,现蕾3~5d进入开花期,花期5~7d,早果性较好。中性土和盐碱土壤中,SUM的成枝率分别为13.9%和31.5%,EBF的成枝率分别为11.6%和35.5%,差别较大。嫁接在不同砧木上的SUM和RED品种的成枝率均为乔化砧上的高于矮化砧上的,但是相差不大。中性土中5个品种大樱桃的枝条成枝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Z45.4%、SUM33.6%、AM28.9%、RED19.8%、BLACK16.9%。5个品种大樱桃的平均短枝和叶丛枝数相差较大,BLACK最高,MZ最低。  相似文献   

15.
Pb污染土壤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土培研究了在单一因素影响下,不同浓度的Pb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分析测定了其抗性生理指标的改变以及地上部分和根的Pb累积量。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100mg·kg^-1)单一污染时,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初期有促进作用(P〈0.05);高浓度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200-2000mg·kg^-1),抑制作用和毒害作用都加强。同时,随Pb浓度增加,叶片和根中的Pb含量也增加,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电导率显著升高;MDA含量和抗氧化保护酶POD活性先略微降低,而后也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玉米郑单958(ZHD958)、糯玉米中诺二号(ZHN2)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铅(Pb2+)胁迫对不同品种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胁迫对2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中高浓度铅溶液处理对2个品种幼苗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在2个玉米品种间有差别;随着Pb2+浓度的提高,Pb2+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强,玉米种子的根长、芽长及根苗鲜重、干重明显降低;高浓度Pb2+对玉米种子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环境信号对山桐子形成轮生枝的影响,以1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与日长对山桐子顶侧芽萌发成枝的影响。设置3个温度和3个日长分别进行组合试验,共9组处理,同时以自然处理为对照,每10d观测1次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中侧芽萌发成枝的时间、数量和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5/15℃和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对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影响差异不显著;25℃恒温条件下,12、16h日长时山桐子顶芽萌发高生长过程均呈断续高生长过程,而20h日长下却呈连续高生长过程,12h下高生长量最大,与16h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5/15℃变温条件下16、20h日长可以诱导侧芽萌发进行后发枝生长,日长越长分枝数越少,侧枝生长量越大;30/20℃变温条件下日长必须高达20h才会出现侧芽萌发成枝现象;25℃恒温条件下,3种日长处理的山桐子苗木均萌发成侧枝。郑州气候条件下,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后生长至5-6月,芽内叶原基全部展开并进入新叶原基形成和缓慢展开期时,顶端优势转换为侧端优势,外界温度和日长等环境信号有利于诱导侧芽萌发成枝,而7-8月高温期日长又变短,很难再诱导侧芽萌发成枝,导致每年集中形成一轮后发枝,进而形成分层型树冠。  相似文献   

18.
红腺忍冬腋芽萌发与诱导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广西山银花的种植品种红腺忍冬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方法、取材季节、激素和椰子汁对腋芽萌发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外植体灭菌处理为75%酒精浸泡25 s,再用0.1%升汞溶液(加吐温-80)处理6 min,腋芽萌发率可达到53.3%;在春季取的外植体,其灭菌效果最好,腋芽培养7 d即可萌发,而以秋季取的外植体灭菌效果最差,腋芽需培养12 d才可萌发。腋芽萌发诱导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KT 0.5 mg/L,腋芽增殖继代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KT 0.5 mg/L。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理解斑地锦对入侵地作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用蒸馏水浸提斑地锦茎叶内地有效成分,以番茄、辣椒、苋菜和荆芥为受体,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斑地锦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浸提液可降低四种蔬菜种子的发芽速率,抑制番茄、辣椒和荆芥的发芽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而对苋菜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0.4 g/ml的斑地锦浸提液强烈抑制了四种蔬菜根的生长,却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辣椒、荆芥和苋菜茎的生长,对根/茎比的影响与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20.
以驼峰藤(Merrillanthus hainanensis)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驼峰藤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带芽茎段的最佳消毒灭菌方法为75%乙醇浸泡20 s,0.1%HgCl_2浸泡10 min;腋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2.00 mg/L 6-BA+0.10mg/L NAA+0.10 mg/L GA_3,诱导率可达81.11%;适宜腋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3.50 mg/L 6-BA+0.15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6.2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0 mg/L NAA,生根率为84.44%,该结果为驼峰藤的快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