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文明古国,创建具有一流水平的民族大学,乃是人心所向。在全国高校向“211工程”进军的大潮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生力军——民族高等教育,创建自己示范性的大学,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1973年6月提出的“精英”、“大众”和“普及”高等教育本质三段论,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音乐专业也不例外。大众化教育给了人数众多的孩子进入大学学习音乐的机会,也促使更多的院校无休止地进行专业扩张,硬件软件一起上。看似繁荣发展的表面并不能遮住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音乐人才培养的问题正日益凸显,通过解析与重构,提出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中酌一个核心理念,在高等院校的教育系统中,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如何建立“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舒心的教书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在京、津、沪和辽宁开展了自学考试试点,到现在已遍及全国,历时17个年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单就重庆市自学考试来说,自1984年与...  相似文献   

5.
“葆春”在艰难的岁月里诞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已经摔爬滚打了13年。“葆春”的成长,形同一个人的读书历程,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现在,正是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深造的未来精英。要想成为精英,不仅要靠总结以往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抬头看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  相似文献   

6.
1995年度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一部名为《阿甘正传》的影片斩获六项大奖。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Stupid、is as stupid does,中文译为“傻入做傻事”,主人公阿甘因“傻”得福,凭着“简单的头脑”和“偏执式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上个世纪取得成功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与阿甘有着某种相似的成功路径:多数是没有接受过真正高等教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想做的事情并非高科技而是饲料、机械部件、房子等传统行业,  相似文献   

7.
借鉴“三线一圆”企业管理理论,把高校看作一个“生产”人才的特殊“企业”,将该理论中用于描绘企业生存和发展美好蓝图的业务线、制度线、声誉线和文化圆这四个抽象的管理元素用于构建高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指出在高等教育工作中,通过强化高等教育事业的业务质量线、制度管理线、品牌声誉线,夯实校园文化内涵圆,从而构建全面造就人,综合发展人,科学培养人这一高等教育管理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辽宁锦州有一所与共和国同年诞生的校园,它以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57年来,为社会输送了近1.5万名畜牧兽医技术人才,分布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在辽宁省,无论是县级以上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技术专职部门的骨干精荚,还是在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50%以上都来自这所校园——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以下简称“锦州牧校”)。众所周知,学院的前身是辽宁省锦州畜牧兽医学校,位于全国重点中专之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体系的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推行,结合畜牧业和动物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于2002年整建制并入锦州医学院,成为其二级办学单位,建立了畜牧兽医学院,开设本科和高职教育,完成了教育层次由中专向高等教育的提升。但是,位列于高等教育行列中的“锦州牧校”,却继续将“培养实用型畜牧兽医技术人才”作为教学重心,这一做法成为本次采访的关注重点,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领导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揭示了谜底:坚持走“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路线,能在高等教育体系框架下充分发挥“锦州牧校”自身的教学优势,培养畜牧业各领域需要的技术人才,保障教学工作良性、持续地开展。同时,院领导详细介绍了学校开设本科和高职教育以来,对人才进行技术与理论全面素质培养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应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动物医学专业作为我国“全面脱贫”战略的技术主力,更应树立以行业发展和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远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民办本科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现状,开展特色专业教育,使学生“回归常识”刻苦学习,建设德高技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构建专业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使民办高校“回归初心”培养人才,做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使民办高等教育“回归梦想”助力教育强国,开启中国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征程。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令人瞩目的变革,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专科教育,其经受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比高等教育的其它部分更为严峻,高等专科教育在未来如何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自身的发展与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专科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有别于本科教育的相对独立的层次和体系,它侧重于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操作型”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它具有极强的岗位性和职业性;在教学特色上,它定位于“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测算重庆市教育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把计算结果同京、津、沪、川的数据作了对比。发现重庆市的教育贡献率上升,但是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当前,重庆市实施“科教兴渝”战略,一方面应注重持续发展基础教育,实现重庆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改善教育体系,同时创新留住人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北京市最大的民营高科技农牧企业—大北农集团,始终本着“科技兴农,产业报国”的原则,以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科技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它在创业伊始就下定决心要为农业高等教育尽到自己的力量,陆续在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10所院校设...  相似文献   

13.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承担了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物理学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及教育技术的整合与深化》。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创新”的工作方针和“统一构思、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探索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相似文献   

14.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西藏特色的草业科学高等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西藏草业科学发展概况基础上,指出西藏草业科学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面向“三农”,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突出高原特色、西藏特色,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草原与草坪》2009,(6):82-82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草地保护学(第三分册)一牧草病理学(第三版)》于2009年1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农业教育教材网http://www.nongyejiaocai.com)。全书50万字,820mm×1080mm开本,定价32.00元。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的新方向。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团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也为培养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探讨了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课题。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手段,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打开学科前沿的窗口以及拓宽专业知识的获取渠道;通过重新构建“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关系,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进而有效提升本科人才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校友会”自1991年4月成立以来,广泛联系海内外校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母校事业发展,蚕桑行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1995年原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已和原苏州大学进行实质性合并,为了更好地发挥原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校友会的积极作用,经苏州大学同意,并报苏州市教育委员会和苏州市民政局批准,原“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校友会”于2000年4月更名为“苏州大学蚕桑校友会”。2000年5月18日,苏州大学隆重集会,热烈庆祝苏州大学建校100周年,值此机会,蚕…  相似文献   

1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植物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内涵间的差距,提出了“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尤其是蚕桑丝绸行业专业硕士留学生的实践教学探讨,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也有助于推动“政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三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是高等教育应对国际化挑战、加强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和研究蚕桑学科硕士留学生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针对性对策,探讨了进一步丰富蚕桑学科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国际留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