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林  李巍巍  于添  葛奕男 《林业科技》2023,(3):18-22+17
通过次生林林分选择、播种点选择和防护罩的应用,研制红松近自然直播造林配套技术,优化红松直播造林工艺流程,免除整地、幼林抚育作业环节,增加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大幅提高作业效率,与植苗造林相比每公顷用工量降低81%、造林成本降低61.5%。通过应用改良的防护罩,鼠害防治有效率达到100%,解决了红松直播造林鼠害防治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2.
互助县每年营造的柠条面积达全县人工林营造面积的63.5%~73.0%,但成活率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直播造林与植苗造林的对比试验,结论是植苗造林比直播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试验方法。通过直播与植苗两种造林方式的对照分析,得出在天然次生林下直播红松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更新造林方法,它具有抗性强、免抚易管理的优点,与红松植苗相比既可做到免抚,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加快恢复小兴安岭森林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磐石县江南林场地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由于历代滥砍盗伐。特别是经敌伪时期掠夺式采伐,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天然红松已绝迹,次生林的产量和质量低劣。为改变次生林面貌,该场特别注意营造红松人工林。为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该场从1969年起在进行红松春秋两季植苗造林的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红松雨季造林试验。目前红松雨季造林面  相似文献   

5.
瑞典的林地面积为2,360万公顷。其中私有林占50%,国有林和公有林占25%,森工企业林占25%。1966年到1971年,每年森林主伐面积为286,000公顷,占整个林地面积的1.2%强。1972年造林更新面积达172,000公顷,其中植苗造林约16万公顷,直播造林1万公顷,其余为天然更新。据瑞典皇家林学院预测,到1980年,年主伐面积将达285,000公顷,造林更新面积将达243,000—312,000公顷。瑞典森林组成以云杉和松树为主,松林占整个林地面积的32%,云杉林占22%,针阔混交林占14%。  相似文献   

6.
油松、华山松直播造林是营造大面积用材林、加速荒山绿化步伐的一种好办法。终南林场从1959年建立以来,坚持植苗、直播造林相结合,共营造油松、华山松人工林36500多亩,其中植苗造林28000多亩,占75%左右,直播造林8000多亩,占25%左右。1961年直播的油松林现在平均树高5米,胸径8.9匣米。  相似文献   

7.
在斯维尔德洛夫地区乌拉尔林业试验站,从1970年到1972年研究了人工林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调查了1.412公顷由播种和植苗培育的松树人工林,试验地块最小面积为0.8公顷,最大面积为100公顷,按森林植被亚带根据人工林的密度,设置了83个试验小区,其分布如表1. 从表1材料可看出在斯维尔德洛夫地区营造的人工林有较低的密度。为了分析人工林密度对生长的影响,在南方泰加林和草原松桦林,选取了在各种草和浆果松树林型采伐迹地,犁沟栽植的12年生松树幼林,共选择造林保存率高的(不低  相似文献   

8.
辽宁草河口林区红松人工纯林生物产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Zucc.)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仅辽宁省已有人工林2万多公顷,其中约有7千公顷已郁闭成林。红松人工栽植在我省有近百年历史,据笔者调查:在东北地区,以林分保存下来的人工红松纯林唯草河口面积最大并长势较  相似文献   

9.
在白银市荒漠区景泰县芦阳镇红光村选择旱砂地,用春季植苗和雨季直播2种方式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式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差异不大,雨季直播苗木前3年生长较慢,进入第4年生长量超过了植苗造林,新梢生长量最高可超过春季植苗造林的25.2%。成本分析表明直播造林成本远远小于植苗造林,建议旱砂地柠条造林采用雨季种子直播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15~2016年在调查基础上对柠条造林进行了试验研究,柠条植苗造林时机为春季树液流动后和秋季停止生长树叶皮层脱落后;直播造林受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直播深度的影响出苗率变化大,在干旱区宜林沙荒地柠条直播造林造林时,在气温稳定回升到10℃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8%后可进行直播造林,填补植苗春夏不能造林的空隙,试验结果显示植苗结合直播补植当年可达到国家造林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直播红松造林是加速营林生产建设的一项可取措施。它可节省圃地,节省育苗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费用。但如何做好幼苗期的除草保苗工作是关键一环。1988年一面山林场用40%莠去津(阿特拉津)进行小面积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东丰县一面山林场于1986年春,在低质低产落叶松成林皆伐迹地上进行红松直播造林,密度为1×1.5米(每公顷6600株),苗龄3年时,平均高为7~8厘米,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2.
梭梭的径流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流造林,就是集中利用大气降水所形成的临时性地表径流来发展林业的造林技术。为了研究径流造林技术,1981—1983年在莫索湾丘间光板地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1984年采用植苗和直播造林,营造梭梭林300亩,均获得了成功。秋末调查,植苗造林成活率为60.4%,直播造林苗高28.9厘米,至1987年夏,树高一般1米左右,高大者可达1.5米以上,林地一片碧绿,生机盎然。现将梭梭的径流造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江林业局闹枝森林经营所,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从一九五四年就开始绿化境内的荒山荒地。为了加快造林进度,以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大胆地进行红松直播造林,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直播的红松,经过抚育,早已郁闭成林。如在一九五六年春直播的红松林,现在每公顷保留2,900多株,平均胸径达8公分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荒漠区旱砂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降低造林成本,我们在景泰县芦阳镇红光村进行了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种子直播与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旱砂地沙枣植苗造林与直播造林成活率差异不大,但保存率差异较大,植苗造林保存率比直播造林高出18%;成本分析表明植苗造林与直播造林等成本效果比为100∶197.06,等效果成本比为100∶50.97。  相似文献   

15.
陕北无定河流域近年来种植的柠条占总治理面积的40%以上,因此,柠条造林的质量与治理成果有很大关系。但是,当前柠条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综合效益差的问题相当突出。解决的主要办法是改传统的直播造林为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16.
红松丛植造林法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丛植造林,也称“植生组”造林。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是利用种内不同生育阶段的相互关系,造成种内群体的优势,增强与种间竞争的能力,达到本种生存之目地。为了探求这一理论与实践,我所于一九七一年在林改迹地上做了红松丛植与单植的对比试验。一、造林地概况我所于一九七一年春季在大、小驮子沟口进行了红松丛植造林试验,总面积33公顷,其中三株丛植区为30公顷,单株植苗区为3公顷,作为对比试验地。造林地为疏密度0.3以下的林改迹地,坡度5°—18°,土壤为山地暗棕壤,肥力中庸,湿度适中,呈弱酸性反应。地被物有山茄子、白花茶等。于头一年秋季进行横山割带整地,带宽2.5米,保留2.5米。  相似文献   

17.
人工直播造林是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利用人力直接将林木种子播种到宜林地上的一种方式。它具有整地工作量小,施工简便,选点灵活性大,造林成本较低等优点,适宜在荒山面积较大,且不具备飞播造林条件的地方开展。九二年我省人工直播造林2.83公顷,合格面积2.3公顷,造林成效显著。为更好地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去年直播造林工作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精心规划设计直播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的更新造林设计,是采用大密度、全面均匀地人工植苗方法,而且一个小班内多为单一树种的纯林。这种方法从1955年至今已沿用了30余年,在历史上对于营造大面积人工林、恢复森林曾经超过积极的作用。据1983年统计,全伊春林区已有各类人工林48.18万公顷,其中已郁闭成林22.5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中穴星坑小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是辽宁省人工林的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面积逐渐增加,一部分已郁闭成林。红松疱锈病是红松人工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疱锈病的危害,致使树木生长衰弱、濒临死亡或枯死,给次期性害虫造成了侵入的条件,其中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的是中穴星坑小蠹。过去国内未见有该小蠹在红松人工林发生为害的详细报道。为给生产单位提供可靠的信息,清  相似文献   

20.
蒙古栎人工更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蒙古栎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播造林,蒙古栎的生长量较小,受晚霜危害严重;植苗造林要以栽植1年实生苗,选择具有一定上层木、郁闭度在0.2左右、坡度在10°左右山的中上腹造林最佳。植苗造林喷施叶面肥可提高生长量27%;修枝可提高生长量1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