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枣木虱对沙枣树的危害及对策郭永平(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乌鲁木齐,830011)沙枣是一种多年生的乔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栽植,不仅耐干旱、耐贫瘠,而且抗盐碱,是干旱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沙枣木质坚硬,纹理美观,是建筑、制作家俱、农具...  相似文献   

2.
近滨海区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引种及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引种试验,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和生长发育规律、营养成分、耐盐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杂交酸模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达20%~38%;繁殖力强,一年或刈割4茬~5茬,每公顷收获鲜草150t左右。按照抗逆半衰减定义,该牧草耐盐力0.325%,只有抗中等盐碱。但收获携盐能力较强,从平均盐离子含量来看,每种植1hm^2鲁梅克斯,通过牧草收割,一年可携走土壤中的盐分150kg~200kg。  相似文献   

3.
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盐生植被进行双向指示种分类和模糊数学排序,结果显示:以柽柳和芦苇为优势种的群落V具有最强的耐盐能力;以柽柳、盐穗木和盐节木为共优势种的群落Ⅲ耐盐能力次之;以梭梭为单优势种的群落Ⅳ耐盐能力相对较弱;其他植物群落则属于中间过渡类型.柽柳、盐穗木在高盐环境下,具有很强的种间竞争能力,是绿洲盐渍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叶黄杨是重要的园林及庭院常绿观叶树种,在舞钢市的绿地、厂矿及庭院场馆广泛种植。大叶黄杨的种植为美化环境,消毒抗尘发挥着巨大作用,但2000~2001年却连续受到丝棉木金星尺蛾的严重为害。2000年7月下旬,在本市农技中心院内,由于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suspectaWarren幼虫的为害,使往日茂绿的大叶黄杨绿篱变成了光秃的枝叉。本市许多大叶黄杨都受到了为害。据记载丝棉木金星尺蛾以丝棉木、卫矛、榆为主要寄主,大发生时也可为害牧荆、杨、柳等植物。如此严重为害大叶黄杨尚属首次发现。2…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与小区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作玉米种肥对提高作物抗旱性能的影响。经作物苗一长盛期对耕层土壤水分,水分生理指标及相关性的测定,在成熟期测产与方差分析等表明:1kg玉米种子用3g稀土元素拌种肥能提高作物抗旱性能及主要生理功能,与对照处理比较,增产16.77%。  相似文献   

6.
沙枣木虱的越冬调查郭永平,黄子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乌鲁木齐,830011)沙枣木虱(Triozamagnisetosa)属同翅目,三叉木虱科,在新疆南北均有分布,尤其在南疆和田、喀什地区危害严重。轻者造成叶子褪绿、卷曲、干枯、嫩枝臃肿、...  相似文献   

7.
尤努.   《干旱区研究》1996,13(3):46-49
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9种小麦属和1种大麦属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根输导组织的坚韧度与地上部分水分状况及气体交换状况的关系。抗旱性较强的麦类,其根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高于抗旱性较差的麦类,经过-0.93MPa的水分胁迫10h后,输导组织坚韧度较大的麦类根和茎的直径变化很小,而输导组织坚韧度较差的麦类根和茎的直径在水分胁迫后都显著降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大,根部输导组织坚韧度较差的麦类,叶片相对含水量明  相似文献   

8.
加工番茄幼苗期耐盐生理指标筛选及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个加工番茄材料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人工模拟盐胁迫,对13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主成份分析、相关分析、隶属函数法和逐步回归分析,对幼苗期加工番茄耐盐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KT-55>KT-25>KT-63>KT-16>KT-40>KT-18>KT-70,筛选出根干重、丙二醛、过氧化物酶3个加工番茄幼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7个材料的耐盐预测最优方程:D=-0.129+0.004 X1+0.002 X2-0.001 X3,其中 X1、X2、X3分别代表根干重、丙二醛、过氧化物酶为指标的耐盐系数。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3.2%甲维盐·氯氰TM、0.5%黎芦碱SL和2.0%阿维菌素EC对小叶榕华卵痣木虱防治效果与对照化学药剂40%杀扑磷·氧化乐果EC防效差异不显著,可作为防治城市公共绿地中小叶榕华卵痣木虱的农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培育出的耐盐丰产小麦新品系“101”、“78”,在耐盐比较试验中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硫酸盐溶液浓度为1.5%时,发芽率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以氯化物一硫酸盐为主的盆栽试验中,土壤盐分含量为1.5%时,“101”、“78”的三叶期死亡率、旗叶干尖长度低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产量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轻度-中度盐渍化地上,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在中上等肥力的地上,和其他丰产性品种相比,具有较好的效益。“78”属弱冬性,冬前晚播不影响产量,是接棉花茬、玉米茬的优良小麦。  相似文献   

11.
以延安碾庄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小流域内梯田地与坝地的土壤水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梯田地与坝地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有着相似的特点,梯田地和坝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分为4个层次:土壤水分剧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水分次活跃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坝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梯田地,且不同的作物类型可以引起土壤水分的变化,说明作物类型与土壤水分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RIME管状土壤含水率测试仪定位测定,对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季节性变化以及土壤水分消退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上一致,先增加再近稳定后缓慢减少,各林地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栓皮栎>刺槐>油松>侧柏,土壤水分大致分为:表层速变层、水分利用层、水分稳定调节层。2)4块林地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平均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cm处的变异系数最大,这可能与降水的入渗与树木的吸收两种作用有关。3)各林地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明显,大体上在7月~9月份较高,6月份含水率较低。整个生长季土壤平均含水率差异不是很大。4)在8月3日较大规模降水后,4种林分的土壤水分消退都体现出了蒸渗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西部人工灌木林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便携式中子水分测定仪,对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灌木类型覆盖下土壤水分含量进行观测研究,同时对人工灌木林土壤水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阴坡土壤水分储量最高,其次为半阴坡和半阳坡,阳坡最低,坡向因子与土壤水分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坡位因子与土壤水分储量相关性不显著。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耗水量较大,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等耗水量居中,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枸杞(Lycium chinense)耗水量较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物种抗旱性的不同在不同坡向进行合理的配置。从单株植物对土壤水分水平分布的影响看,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越高,但在不同的土层深度土壤水分水平分布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荒漠草原区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交错带发展人工草地的关键是土壤水分的适应性,针对年平均降水量250mm的地区,以人工甘草草地、人工苜蓿地、人工苜蓿混播甘草地和天然草地为对象,通过2010年观测,计算各种草地0-100cm土层质量含水量的均值、变异系数,分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土壤水分平衡和土壤分层储水量公式计算不同草地0-100cm土层总储水量,结合试验地生长季降水量变化,分析不同草地储水量与消耗量以及0-20、20-60、60-100cm土层水分均值随植被生长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张丹  苏涛  王鹏新 《干旱区研究》2011,28(2):235-241
土壤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和农作物产量预报的基本参数,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和空间分布,能有效反映作物当前的生长状况,以及研究区域的干旱情况.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具有实时、动态、大面积的优势.随着土壤水分动力学的发展,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较少依赖于非遥感数据的模型,实现土壤水分的大面积监测,是监测土壤水分的...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柠条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坡面布点,通过中子仪观测人工柠条幼林坡地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并对储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柠条幼林地上、中、下不同坡位0~400 cm土壤剖面储水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即雨季迅速增加,冬季变化较小,春季至下一个雨季初迅速下降。柠条幼林坡地土壤剖面储水量表现为从坡顶至坡底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壤水分消耗量从坡顶至坡底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柠条地土壤储水量与坡面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一个二元三次多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20a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土壤湿度同温度、降水的多元回归方程,来量化土壤湿度同温度、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总体上由南向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逐渐降低;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有不太显著的下降趋势;年内不同季节土壤湿度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春季土壤湿度小,夏季开始升高,进入秋冬逐步保持在较高水平。土壤湿度与降水成显著的正相关,同温度成显著的负相关。各季节影响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春季受温度回升影响而降低;夏季随降水增多而增大;秋季继续缓慢上升,主要由降水的缓慢累积所造成;冬季由于温度低,土壤湿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线辣椒苗期土壤水分下限、灌水上限对后期产量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灌水上限与土壤水分下限对线辣椒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和交互效应,灌水上限主效应为土壤水分下限主效应的1.65倍;线辣椒灌水上限与土壤水分下限之间的效应函数为报酬递减函数,灌水上限与土壤水分下限效应存在一个合理协同区域,灌水上限为62%~84.1%,土壤水分下限为40%~49%;在上述协同区域内,提高灌水上限、土壤水分下限均能起到增产的目的,且两因素之间的作用具有补偿性,即灌水上限(或土壤水分下限)的降低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水分下限(或灌水上限)的水平保证产量不减;本盆栽试验线辣椒获得最大产量的适宜灌水上限为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84.1%,土壤水分下限为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49%。  相似文献   

19.
西峰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西峰1989~2004年3~11月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旬月变化、垂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逐月土壤含水量与冬小麦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西峰土壤贮水量年季变化振荡明显,呈多波动变化,与降水量相关关系显著;一年中含水量最高的时段是11月和3月,最低的是6月和7月;0~30 cm为多变层,30~110为缓变层,110~200 cm为稳定层;土壤水分含量对冬小麦千粒重影响有两个显著阶段,分别是3~5月与9月,均达到α=0.01的信度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0~7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水分均符合正态分布.从变异系数看,均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介于0.293~0.371,其中表层水分变异程度最高,达到0.371;0~10 cm,10~20cm,20~30 cm和30~5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