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是除粮食以外最重要的大宗农产品,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区域,切实保证棉花的产量至关重要,棉花种植面积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非常必要。本文通过运用计量学方法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5个变量分析其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棉花种植面积有着积极的影响,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反向作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据悉,2014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比2013年下降8.7%,且由于前期部分棉区遭遇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预计全年棉花产量比2013年有所减少。全国棉花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内地棉花面积下降较多,长江流域棉区约降12.1%,黄河流域约降14.5%,且呈现"棉花大县面积减幅大、种植大户面积减幅大"的特征。据内地棉区农业部门反映,河北棉花春播面积48.2万公顷,同比下降16.4%;江苏棉  相似文献   

3.
正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生产布局明显调整,由片面追求高产转向兼顾产量、效益和品质,重点是品质提升。要满足棉花产业新布局和提质增效的新要求,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为代表的全国棉花科研机构积极调整研究方向和学科布  相似文献   

4.
《种子科技》2013,31(4)
在中国棉花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上,中国棉花协会2月份种植棉花意向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种植棉花面积为454.4 hm2,同比下降6.8%,创下10年来最低纪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对2013年的全球市场形势展望时表示,棉花种植面积普遍减少,产量将下降,成本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近年,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棉花生产比较效益降低,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而且棉花生产进一步向旱薄地转移。棉田肥力差,管理措施不到位,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如何提高棉花产量,将对稳定促进棉花生产,保障棉花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棉花种植年限的增加及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给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必须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7.
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系杂交棉中棉所83在江苏盐城示范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也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的重点地区。20世纪末开始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品种,并迅速发展应用,到2010年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已达到植棉面积的95%以上。但是由于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制种方面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纯度难保证,因此近几年杂交棉制种规模逐步缩小,制种产量逐年下降,种子价格不断上升,已严重影响抗虫杂交棉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曾是棉花生产大省,高峰时期常年种植面积可达80万hm~2。自2010年以来,受价格、产量均偏低以及田间用工过多的影响,棉花面积呈现断崖式下降,2015年已不足30万hm~2;在2016年国际皮棉期货上涨,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双重作用下,河北省主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已止住下滑趋势,且有明显复苏迹象。1 2010~2015年棉花面积下滑的原因1.1植棉经济收入过低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物种栖息地的适宜性来影响物种的生长区域。天麻作为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评估其种植适宜区分布以及气候变化对天麻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可以为天麻生产布局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基于我国天麻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模拟天麻种植适宜性和适宜区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5月至7月太阳辐射量、10月至11月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和植被类型。我国天麻种植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的西南地区。1961—2020年,天麻种植适宜性呈波动增加趋势,种植适宜性提高的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10%,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中、华东的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过去60年间5月至7月太阳辐射量总体上的下降是天麻种植适宜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天麻种植适宜性准确评估和种植适宜区变化因子解析,为我国天麻生产与人工栽培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对制定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