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分管理对安溪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扬  孙丽莉  廖红 《土壤学报》2020,57(4):917-927
安溪是铁观音的主产区,茶园养分管理滞后已成为该地区茶叶生产的瓶颈,本研究旨在为该地区茶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5年在安溪县采集了50个茶园的茶青与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5项主要肥力指标和茶青中9种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并根据茶农氮肥用量调研数据,初步将茶园养分管理划分为:少量、中量和过度型等三种方式。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此分类方式可解释34.4%(P0.001)茶园土壤肥力参数的总体差异,说明此分类方式能反映出不同茶园养分管理的总体水平;并且,养分管理对表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养分管理对茶青综合品质的影响可解释品质总差异的7.48%(P0.001);大部分茶青次生代谢物在中量型管理下含量最高。说明养分管理影响安溪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该地区的建议施氮量约为200~400 kg·hm~(–2)·a~(–1)。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新疆灰枣园土壤养分与枣果矿质养分间的复杂关系,制定土壤养分因子的优化方案,从而为新疆枣园的科学施肥与精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对新疆9个灰枣主产县市的20个枣园的枣果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运用R语言和SIMCA多元统计软件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枣果矿质养分的重要土壤养分因子,并利用Lingo软件建立线性规划方程,探明枣果矿质养分最优时土壤养分因子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枣园土壤皆为碱性土壤,各样点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各样点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样点间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硼、有效锌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各样点间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枣果矿质营养是土壤养分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影响枣果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硼、铁、锰、锌、铜含量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土壤速效钾、有效硼、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硼、有效铁、有效硼、有效锰、有机质、pH值、有效锌,同一土壤养分指标影响着不同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且果实一种矿质元素受不同土壤养分影响皆不同,其中土壤有机质和有...  相似文献   

3.
山核桃品质对产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核桃品质与对应产地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了解土壤中养分元素含量对山核桃品质的影响,为山核桃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典型产区临安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53个山核桃样品及其对应土壤样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山核桃品质与产地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探究山核桃及其产地土壤中大量及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以及空间对应关系。【结果】相关系数结合交叉相关函数分析,发现土壤中各养分元素与果实品质元素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关系,其中果实氮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锰的相关关系较强;磷与土壤有效磷、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锌的相关关系较强;钾与土壤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铁、有效锌的相关关系较强;粗脂肪与土壤有效磷、有效硼、有效锌的相关关系较强。空间分析结果显示,临安各乡镇土壤大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异质性明显,而山核桃果实中钾和粗脂肪空间异质性不明显,氮、磷的空间变异性明显,大致呈现西北地区低东南地区高的分布趋势。【结论】山核桃品质受土壤中磷、硼、锌三种元素影响较大。山核桃与土壤相应养分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相似性,尤其是高低值区域。岛石镇西部和南部、湍口镇、河桥镇、太阳镇及昌化镇南部的土壤养分元素和山核桃品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昌化镇北部、清凉峰镇西部、龙岗镇北部的土壤养分元素和山核桃品质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文献计量法对西南地区4省(区)茶园土壤进行研究,从整体和局部尺度分析了茶园土壤养分在不同空间、海拔、降水、土壤类型差异下的分布状况及特征。结果表明,西南茶区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丰富,磷素不足;海拔及降水是西南茶区土壤养分的控制和驱动因子。从典则判别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程度来看,贵州和四川较为相似,西藏和云南分异明显。不同土壤类型中,棕壤养分指标均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黄棕壤总磷含量偏低;黄壤有效磷、全磷缺乏;砖红壤及红壤土壤酸化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全磷缺乏。不同地区间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养分达标率:西藏贵州云南四川。西南地区茶园土壤磷素的缺乏,已成为西南茶区发展的限制性养分因子。  相似文献   

5.
土壤-烤烟矿质营养元素相互关系的主组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五种植烟土壤上烤烟三个品种、六个生育期烟叶中钾、磷、硫、钙、镁、铁、锰、锌、铜、硼浓度和烟株根区土壤中AB/D联合提取的养分含量及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测试数据,用主组分分析(PCA)方法,讨论土壤─烤烟系统矿质营养元素的相互关系及交互作用。结果显示:①烟叶矿质营养元素浓度随烤烟生育期有规律的变化,受根区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变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②烟叶钾、磷、铜、硼表现明显的稀释效应,钙、镁表现积累效应;③烤烟钾、磷、铜、硼营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钙对钾、磷、铜、硼营养有明显的拮抗作用。④增加土壤有机质,利用钾、磷、铜、硼的协同作用,减轻钙对钾、磷、硼的拮抗是改善烤烟营养,提高烤烟产量品质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生草栽培对柑橘园土壤水分和有效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7~11月份干旱时期可提高果园土壤含水率;生草栽培初期降低果园土壤有效氮、磷、钙、镁、锰、铜和锌等矿质养分含量,但生草栽培2年后土壤有效氮、钾、铁和锌等矿质养分含量高于清耕对照。生草栽培可提高果实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柠檬酸含量,且种植百喜草比白三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河北省主栽山药品种的矿质养分累积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差异,以期为山药生产提质增效制定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  【方法】  田间试验在河北省蠡县进行,供试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品种包括棒药、大和白玉、紫药和小白嘴,山药4个品种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均一致。在成熟期,取样测定了山药地上部、根茎生物量,以及9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和累积量。  【结果】  4个主栽山药品种根茎的鲜生物量表现为大和白玉>棒药>紫药>小白嘴,而干生物量表现为紫药>大和白玉>小白嘴>棒药。大和白玉根茎的氮、钙、镁、锰、铜、锌累积量最高,且钾、钙、镁、锰、铜、锌分配系数最高,紫药根茎的磷、钾累积量最高,且氮分配系数较高,磷分配系数最高,棒药根茎的铁累积量及分配系数均为最高。4个山药品种形成1000 kg产量对大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钾>氮>磷,对中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镁>钙,对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铁>锌>锰>铜。以《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山药的9种矿质营养品质指标作为参比,对4个供试山药品种的9个矿质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3个,累计贡献率为96.77%。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56.45%,主要受钾、锌的影响;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9.09%,主要受镁、锰的影响;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仅为11.22%,主要受铁的影响。矿质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为大和白玉最优,其次是棒药,小白嘴和紫药分列第3和第4位,但4个品种矿质营养品质均优于《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的山药品质。  【结论】  大和白玉为矿质营养品质最优品种,且为高锌品种,棒药为高钙、铁品种,土壤中钾、镁、铁、锰和锌含量是影响山药根茎矿质营养品质差异的主要元素。山药生产中,矿质肥料的施用要考虑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与不同品种的矿质元素需求,进行科学的养分管理,以进一步提升山药矿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氮肥对中国茶园土壤养分供应和活性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高需氮经济植物。目前,尽管茶园生态系统中已开展了一些模拟氮肥施用的实验,但对于合成氮肥如何影响茶园土壤性质、养分供应及活性氮的流失仍缺乏全面的评估和量化。对2004—2016年间发表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显示,施用合成氮肥导致我国茶园土壤p H平均降低0.20,使土壤总无机氮升高172%,对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钾离子浓度无影响。合成氮肥使土壤钙、镁离子浓度分别降低了23%和37%,铝离子浓度上升了近54%。同时,使土壤N_2O排放和无机氮淋溶分别增加292%和127%。总体上,大量施用合成氮肥加剧了我国茶园土壤酸化和养分元素的流失,增加了活性氮的流失,威胁着我国茶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广东省紫金县不同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茶园土壤施肥管理及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对紫金县9个产茶乡镇的不同茶园79 个土壤和67个茶青进行了取样,分别采集茶园0~20 cm土壤和一芽二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有效Ca、有效Mg、有效S含量及微量元素Cu、Fe、Zn、Mn和B有效态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定量测定茶青中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紫金县茶园土壤全部呈酸性,pH值平均为4.84,变异系数为12.94%;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平均为22.23 g/kg,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对茶园土壤碳氮磷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5,(3):578-583
从浙西茶区采集了34个茶园表层土壤,按施肥模式分为施用有机肥+化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等3组茶园,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下茶园土壤碳、氮、磷库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组施肥模式之间的茶园土壤p H和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全磷、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茶园;全磷与全碳的比例(P/C)和全氮与全碳的比例(N/C):化肥有机肥+化肥不施肥;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的有机质结合态磷比例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的钙结合态磷的比例明显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土壤,不施肥土壤的闭蓄态磷的比例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单施化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具有较高的NO3--N/NH4+-N比和无机氮含量;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有较高比例的颗粒态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基于19项分析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的34个土壤进行聚类的结果也表明,土壤之间碳、氮、磷库组成的差异主要与施肥模式有关。施用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养分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11.
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分析及重金属含量现状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园重金属含量现状,以茶叶主产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8个县区330个茶园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pH值和铅(Pb)、锌(Zn)、铜(Cu)、铬(Cr)、汞(Hg)、砷(As)、镉(Cd)等7种重金属含量;同时测定分析了33个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叶和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5.58%,儿茶素平均总量为20.74%,茶氨酸含量均值为2.45%,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值为4.86%。茶叶中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Pb为0.04~2.65 mg/kg、Zn为34.82~55.38 mg/kg、Cu为3.18~20.16 mg/kg、Cr为0.09~4.89 mg/kg、Hg为0.02~0.30 mg/kg、As为0.66~1.16mg/kg和Cd为0.02~0.19mg/kg;32茶园茶叶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和NY659—2003标准,33个茶园茶叶Cu含量符合有机茶标准。浸出液中仅检测出Zn、Cu和Cr,平均浸出率分别为:32.65%、24.96%和10.50%。土壤中重金属Pb、Zn、Cu、Cr、Hg、As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3、87.61、16.42、12.38、0.20、6.89和0.11 mg/k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5.4,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硒肥对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树体内硒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探讨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进行了土施和喷施硒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和土施Na2SeO3两种施用方式对茶叶硒含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利。叶面喷施浓度为120μgSe/ml时,喷施后第12天,春茶的硒含量最高为0.374μg/g;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喷施后第18天,夏茶和秋茶的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380μg/g和0.368μg/g。采用土施硒肥的方法制富硒茶时,土壤施硒量应不少于8mgSe/盆。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夏茶化学品质提高最为明显,其中酚氨比下降为对照的65.7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到对照的116.30%。与叶面喷施有降低儿茶素含量的作用相比,土施硒肥对整个采摘期内茶叶儿茶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对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春茶品质的作用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土壤母质与茶叶质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x tea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soil-forming parent naterials,the same tea variety and tea age and similar landforms and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real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tea qua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tea grown on the soil derived from dolomites,Quaternary red clays,were inferior.Further study showed that sandy soils wer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amino acid content of tea ,and clayey soils made it decrease;high content of bases might decrease the contents of tea polypenols,caffeine,water extracts,but promote the content of amino acds;available phosphorou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extracts ,bu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ffeine;slowly avaiable potassiu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ino acid content .Soil parent material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veluating the adatability of tea to soils.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福建茶园茶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等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OCPs浓度为0.764~10.561ng.g-1,永泰最高,福鼎最低,一般而言,老叶中∑OCPs浓度高于嫩叶;∑HCHs浓度为0.373~7.427ng.g-1,永泰最高,政和最低,老叶中HCHs浓度显著高于嫩叶;茶叶中HCHs同系物以γ-HCH为主,占总量的51.3%~94.1%;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存在林丹的使用或输入,β-(/α+γ)-HCH表明所有茶园均非HCHs历史污染,可能存在HCHs其他新的来源。∑DDTs浓度为0.123~5.168ng.g-1,政和最高,福鼎最低,老叶和嫩叶中无显著差异;与土壤类似,茶叶中DDTs同系物以p,p′-DDT和o,p′-DDT为主,两者之和占总量的67.3%~96.0%;p,p′-DDE/p,p′-DDT表明,除福鼎、永泰和安溪外,其他茶园均存在工业DDTs的使用或输入;o,p′-DDT/p,p′-DDT表明,除政和外,其他茶园均存在大量的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或输入,以安溪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蜡梅花茶窨制工艺流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蜡梅花茶窨制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对所得数据利用DPS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得出配花总量、窨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蜡梅花茶品质都有显著的影响;多重比较(LSD法)得出配花总量为76kg/100kg、2窨次的花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加工方式对甜茶速溶粉稳定同位素指纹的影响,进而验证δ13 C、δ15 N用于甜茶及其速溶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本试验分别以烘箱烘干和微波杀青2种烘干方式制备甜茶老叶和嫩叶4种原料,采用热水浸提、离心并干燥(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甜茶速溶粉,得到喷雾干燥速溶粉(ITSD)、冷冻干燥速溶粉(ITFD)和速溶粉副产物(ITBP)三类加工样品,并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样品中的δ13C、δ15N值。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湖南、四川、江西)甜茶杀青嫩叶δ13C、δ15N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烘箱烘干法与微波杀青法制得的原料茶δ15N值存在差异,且 δ13C、 δ15N值在速溶粉加工产品(原料、速溶粉及副产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烘干原料制备的所有样品δ13 C、δ15N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为基于δ13C、δ15N溯源指纹进行甜茶原料或速溶茶粉的产地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技术措施对茶树碳氮代谢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秋冬施肥可增强茶树冬春季的光合强度;钾素能增强光合产物运转速度,提高光合产物利用率;头茶后适当修剪能提高夏茶品质,而修剪应选择在体内营养物贮藏较多时进行,春茶后不宜重剪;在茶树体内贮藏物质丰富时施用赤霉素(GA)才能促进新梢的生长,否则将产生不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开发要点,即严格选择茶园基地,建立茶园有机生态结构,实施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化技术和有机茶茶园土壤管理技术,禁止施用化肥及其他人工合成肥料,按照有机肥料质量标准在茶园平衡施用不同有机肥、微生物肥和无机(矿质)肥等,并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不施用人造杀虫刑、除草剂和抗真菌剂等,确保茶园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铅浓度对茶叶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升高,夏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并有失绿现象,茶树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春茶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夏茶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铅浓度为1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2.93mg·g-1;铅浓度为1500mg·kg-1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小值2.28mg·g-1;随铅浓度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两者与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春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P〈0.01)和0.880(P〈0.01),夏茶的相关系数为0.871(P〈0.05)和0.971(P〈0.01),且夏茶中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大于春茶。铅对春茶、夏茶中可溶性糖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和-0.912(P〈0.01)。在铅浓度为0~200mg·kg-1时,春茶可溶性糖有小幅度增加;在铅浓度为200mg·kg-1时,春茶、夏茶可溶性糖含量都同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省5个产区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中茶氨酸的分析结果表明,15个普洱熟茶样品中茶氨酸含量在20-104mg/100g范围内,15个普洱生茶的茶氯酸含量在628~2131mg/100g范围内;普洱生茶氨基酸含量远远高于普洱熟茶,更接近绿茶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