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业链条延伸。  相似文献   

2.
农业废弃物作为可"变废为宝"的资源,其循环利用成效对于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两型农业"快速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的碳排放量核算指标体系,在科学估算2007~2016年南疆棉区棉花秸秆资源不同利用方式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棉区实际,设计出在低碳背景下实现以棉花秸秆发酵沼气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循环模式,即"秸秆—沼气—有机肥还田—低碳农业"。结果表明:(1)新疆南疆棉区棉花秸秆资源的利用潜力巨大,2016年可收集棉花秸秆资源量为898. 646万t,年均可收集量达670万t。(2)2007~2016年南疆棉区棉秆不同处理方式的年平均碳排放总量为266. 664万t,年平均碳排放强度为3. 12 t/hm~2,不同利用方式碳排放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秸秆薪柴燃料秸秆焚烧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发酵沼气。(3)以棉花秸秆发酵沼气为中心"四位一体"循环模式的基本实现路径为"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气发电—提供农户生产生活用能"、"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渣、沼液—肥料化—有机肥还田—果蔬种植"、"棉花秸秆—沼气池—沼渣、沼液—饲料化—畜禽粪便—有机肥还田—棉花、果蔬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总面积1472 km2,其中,山地占13.9%、丘陵占14.7%、岗地占30.6%、平原占40.8%。全市总耕地面积8.4万hm2,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市。我们采用"分布方位—地貌—主要土壤亚类或土属—改良利用方向"的分区方法,将禹州市耕地资源利用划分为6个类型区,同时对各耕地资源利用区农作物种植进行布局,进一步充实调整特色农作物品种范围和优势区域,形成生态适宜、集中连片、品质优良、风味  相似文献   

4.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维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逐年下降、波动上升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逐年上升,资源减化量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减化量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成为制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耕地资源约束的背景下,通过调整品种类型、改变产品用途及田间套种等措施,使荞麦的前茬作物提早收获。在荞麦生产上,利用农家品种如皋甜荞进行育苗移栽、田间套播和常规撒播等多种技术,建立"油菜—花生—荞麦"、"小麦(或油菜)—大豆(或毛豆)—荞麦"、"小麦—玉米—荞麦"等一年三熟荞麦抢茬栽培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循环经济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和产业链的有机延伸,是把"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单环式"的线性经济,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壅菜—鸭—鱼""池塘—净化池—水湿生植物"和"池塘—‘四水’(水禽、水产、水生蔬菜、水稻)生态种养"3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明确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了各人工湿地模式治理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的效能;建立了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避免随意排放造成水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8.
随着安康市汉滨区畜牧业的发展,大量畜禽粪便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以汉滨区鸿盛农业园区"猪—沼—园"循环模式为例,通过种植、养殖、沼气池建设合理组合,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对促进畜牧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4月11—13日,记者在"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该专项自2001年立项以来,已经取得了五大成效:一是资源保存增量显著。新收集各类资源超过17万份,已入国家库圃资源12.2万份,长期保存的资源总量达49.5万份,居世界第二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种质资源库存多样性;二是鉴定评价富有成效。完成超过26万份种质、各20—30项基本农艺性状的鉴定,并深度鉴定评价水稻、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农村微型企业实际调查数据,构建"创业者社会网络—资源获取—创业绩效"递进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并探讨创业者社会网络、资源获取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宽泛的创业者社会网络有利于企业获得多元化创业资源进而转化为农村微型企业创业绩效;个人网络对资产型资源获取能力高于知识型资源获取,商业网络对知识型资源获取能力高于资源型资源获取;资产型资源对农村微型企业生存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成长绩效影响不显著;知识型资源对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生存绩效影响不显著,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高于成长绩效。政策导向应注重个人网络对农村微型企业资源获取的基础作用,提升商业网络引致效果,保证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匹配"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的潜力及以农业废弃物为基础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效益。【方法】在对临夏县北塬灌区9个乡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夏县北塬灌区农业废弃物沼气资源的开发潜力,并对该区典型的“沼气池畜禽圈粮(果、菜)”三位一体的沼气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结构和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临夏县北塬灌区具有丰富的沼气资源,年产农作物秸秆8.90万t,畜禽排放物191.5万t,粪尿产气量占总发酵原料沼气潜力的84.4%,具备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条件。【结论】在临夏县建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度假村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面介绍并分析了北京蟹岛生态农业度假村的循环经济模式。蟹岛度假村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纽带,通过沼气工程,把清洁生产、粪污处理、有机食品生产、生态观光、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物质循环流程,使所有原料和能源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中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丽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93-1695,1697
以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经济人假说为研究起点,从逻辑的角度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几何图形的变动规律进行有效地粘合,从而给出一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广义经济学分析,并结合新的研究结论阐述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国有林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运用SPSS16.0软件、主成分分析方法,设立7个指标评价了14个林区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国有林区经济存在效益较差、资金利用率较低以及资源加工程度低等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林区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包括进行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利用资本市场合理使用资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发展林区资源多种经营模式,拓宽资源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庭院“四位一体大棚”模式技术的背景、实用价值和理论依据 ;在模式设计时 ,考虑了市场需求、技术水平、资源开发潜力和当地的生活生产习惯、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 ,并遵循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系统综合性原则 ;阐述了模式技术的基本内容 ,并对经济与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说明了该模式技术既能提高农产品质量 ,又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还能实现提高资源、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稻-草-鹅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就稻-草-鹅种养模式的含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以期为稻-草-鹅种养模式的广泛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发展生态农业迫在眉睫。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还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带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较为客观,所以发展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GPS及RS技术,通过SuperMapDeskpro2003软件,进行牧户、暖棚位置,草场面积的矢量化分析,研究西乌珠穆沁旗在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过程中实施的冬羔养殖鼓励政策,定量分析该措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为政府下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集约经营毛竹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方毛竹林采取平衡施肥等集约培育措施的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显著提高毛竹的胸径和竹笋的营养品质,对其纯收入分析表明,N2P1K2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配比.平衡施肥不仅能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显著增加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及产值.  相似文献   

20.
Ameliorating waste treatment by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affects the economic and the ecological-environment benefits of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nd test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optimization to ameliorate waste treatment methods and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options and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ffects. We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bio-economic model which incorporates the farming production and waste disposal systems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in pig manure treatment 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or the case of a pilot farm in Beijing, China. Based on different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options, three scenarios are applied for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conomic-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livestock farm could be improved by reducing the cropland manure applic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composting production with the current technologies. Nevertheles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waste treatment capacit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t implies that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support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comprehensively on waste disposal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ntensive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