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引进外资进入到注重外资质量的新阶段,但新疆引进外资仍处于低水平的起步阶段.我认为新疆外资的问题的主要因素还是新疆本身投资环境制约因素,因此,更新吸引外资策略,引进大外资大项目.本文分析新疆吸引外资的各类影响因素,为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及战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森林火灾是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干扰因子之一,研究火烧迹地幼苗更新及空间分布格局,对深入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规律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西坡北部2010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根据迹地存活株数设置3块30 m×30m不同火烧强度(轻度L、中度M和重度H)的固定样地,调查...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冷蕨属3种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蕨孢子周壁纹饰大致分为刺状、疣状和脊状隆起,可作为分种依据。并结合其它特征讨论了分布规律和孢子形态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疆苜蓿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苜蓿病害是限制新疆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围绕苜蓿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迄今,新疆已报道苜蓿病害24种,病原35种.其中仅对苜蓿黄萎病菌、苜蓿褐斑病菌、苜蓿立枯丝核菌、苜蓿霜霉病菌、苜蓿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子做了部分研究,其余病害规律及病原特性尚缺乏研究.就新疆苜蓿病害的种类、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新疆苜蓿病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桑白蚧严重发生是影响新疆经济林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对桑白蚧在新疆的风险进行分析,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根据桑白蚧在国内外的分布、危害情况,确定桑白蚧在新疆的危害性,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桑白蚧在新疆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综合分析法对桑白蚧在新疆扩散蔓延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桑白蚧是新疆重要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26,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对桑白蚧在新疆的风险分析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其危险性,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新疆林果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新疆生态需水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安全的作用很大。介绍了新疆生态水环境状况、生态需水估算,并进行评估,估算出新疆需水量的基本定额和阈值,以期对新疆的生态水环境状况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唐晓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41-10642
从线性扩展支出系统(ELES)入手,依据《新疆统计年鉴》数据,对新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新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并为改善这些差异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石榴新梢的生长动态。[方法]对南疆特色果树新疆阿图什石榴的新梢生长动态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石榴新梢粗度和长度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出现第一次生长大高峰;6月下旬,长度和粗度都出现一次生长小高峰,且基本重合。[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新疆石榴丰产、稳产,制定科学有效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生产性能.[方法]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模型对977头初生至12月龄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体重生长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3种生长曲线模型对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均能较好的拟合(R2>0.99),但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采取Logistic模型对新疆褐牛、美新褐F1、美新褐F2进行体重生长曲线的拟合和分析是可行的,该曲线可为新疆褐牛乳用新品系标准化饲养及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干旱农业最基本的客观依据,以及干旱农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基本途径。指出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干旱。新疆干旱少雨,研究其发展规律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沿海沙质岸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更新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或块状)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立地条件较差,防护要求较高,宜采用林冠下更新、隔行更新和留伐桩更新等方式。在基干林带后沿,立地条件较好,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防护林,宜采用带状更新,更新带宽以30m左右为宜,最大不能超过60m。对于林下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的成、过熟林带,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蜂窝陶瓷颗粒捕捉器的再生条件及各种再生方法。这些再生方法主要有:①捕捉器自行再生,包括高速/大负荷再生和节流再生;②捕捉器燃烧室再生,包括串联式再生和并联式再生,而串联式再生又包括空气—燃料燃烧室再生和废气—燃料燃烧室再生,并联式再生又包括分流式燃料燃烧室再生和分流式电力燃烧室再生;③捕捉器催化再生,包括触媒涂层再生、铅燃料添加剂再生和非铅燃料添加剂再生。本文还对上述再生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各种再生方法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香格里拉高山松火烧迹地更新、采伐迹地更新、林隙更新、林下更新4种立地更新类型的优劣状况,[方法]选用单位面积株数、苗木长势的苗高年平均生长量,地径年平均生长量3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火烧迹地更新效果最好,其次是采伐迹地更新、林隙更新、林下更新。调查区实际生产中也主要采用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更新方式,结果与实际生产相符。[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指标评价,既能兼顾单位面积株树和更新苗木长势,同时也避免了分量指标评价分析中出现的分歧,故该方法所得结果对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其遗传转化的研究。以陇东、阿尔冈金以及甘农4号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体细胞胚胎和丛生芽再生途径对于紫花苜蓿再生周期及频率的影响。并通过利用不同外植体、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以实现对这两种再生途径的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三个苜蓿品种中,甘农4号的再生效果较好,下胚轴的再生频率较高,在愈伤诱导阶段添加2 mg/L 2,4-D、1 mg/L KT,胚状体诱导阶段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在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1 mg/L TDZ,则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效果最好;对比发现,丛生芽再生途径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其再生时间仅10周,是紫花苜蓿再生体系建立的一种可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研究了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活性炭再生方法;热再生、萃取再生,生物再生、氧化再生及一些其他再生方法,并预测了活性炭再生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玉米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促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来源于13个基因型的玉米幼胚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愈伤组织经震荡洗脱、吸湿干燥处理后进行植株再生和直接进行植株再生3种处理在植株再生率、再生进程和愈伤组织生根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前经过48h震荡洗脱加48h吸湿干燥处理、或仅进行48h吸湿干燥处理均可以普遍提高植株再生苗率,加快植株再生进程,但易发生愈伤组织先生根现象.震荡洗脱加干燥处理可以更快促进植株再生.各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率、植株再生进度和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不同矮牵牛品种的高频再生体系,以10个矮牵牛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接种方式、叶片不同部位和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不定芽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10个品种中筛选获得了5个品种的高频再生体系;6-BA和NAA及其配比极显著影响矮牵牛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不定芽再生数量,其中0.2 mg.L-1NAA极显著的促进了矮牵牛不定芽再生,其次是0.1 mg.L-1NAA,而高浓度NAA抑制不定芽再生;不同品种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不同,筛选获得了不同品种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不同接种方式对不同品种不定芽再生影响不同,其中不同接种方式对黄金紫罗兰的不定芽再生有极显著影响,对黄金肉红、珊瑚红则没有影响;叶片不同部位极显著影响黄金紫罗兰星条不定芽的再生,对其它品种没有影响;叶片外植体是矮牵牛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水稻节间性状对再生率的影响,通过对多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研究发现,倒5节间长度、倒5节间长度与茎总长度之比与再生率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节间粗度与再生率的关系,仅倒1、2节间与再生率呈显著相关;倒4节间的维管束数目与再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倒3与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之比与再生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即倒4节间维管束数目少者,其再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林隙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 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两种再生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幼苗的叶片和切去胚根的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了传统胚胎发生途径和器官发生途径的两种不同的再生过程对苜蓿再生周期和再生频率的影响,初步得出器官发生途径是一种可行的快速高效的再生途径。结果表明,从种子处理到再生幼苗的生成,利用成熟种子的胚诱导分化成苗可以大大缩短再生周期,提高再生频率,是明显优于胚胎发生途径的另一种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