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炭疽病是江西农业大学周边菜地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害研究较少。本文按照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害病原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鉴定结果为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d(Berk.& Mont)Arx。文中对病害的发生情况、病菌培养和形态特征等性状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2.
为搞清杭州小麦上一新发生病害的病原,从病区获得6份小麦病株样本的症状,经初步的植物细菌学特性分析,鉴定为细菌病害。6个分离细菌经32项生理生化反应、茵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及与6个标准菌株比较,证实了这种小麦叶鞘褐腐病是由Pseudomonasfuscovaginae.,Miyajima,Tanii&Akita引起,与水稻细菌性叶鞘褐腐病为同一病原。  相似文献   

3.
闵嗣璠 《江西植保》2003,26(2):87-88
本文描述佛手瓜贮藏期病果的症状和病原形态,对其贮藏期发生的病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佛下瓜贮藏病害有8种,以佛手瓜灰霉病、软腐病、腐烂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病害中,目前世界上已经报道的细菌病害有300多种,无论是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花卉和药用植物等都可能发生一种或几种细菌病害。有些作物细菌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植物病原细菌是寄生在植物上的原核生物,个体微小、繁殖快,结构简单,其形态有杆状的,外形变化很小,由于以上特点,使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不同于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植物细菌病害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初诊和确珍两个过程。初诊包括病害的症状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确诊包括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以及主要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林木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技术,对江西省十余个市,县杨树造林区进行了广泛调查,共采集标本56号,按常规的病原鉴定方法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6种枝干病害,其中5种为侵染性病害,1种为生理性病害,由真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e,引起的枝干溃疡危害广且重,为杜绝病害的扩展蔓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病原真菌单孢子显微镜下分离技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真菌病害鉴定主要是根据症状和病原真菌形态。不同的真菌有时可以引起类似的症状,因此鉴定应以病原真菌的形态为依据。一般真菌病害通过症状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病原,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有些还必须经过分离、培养、接种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最后确定。在病原分离过程中,分离到的真菌不一定是纯的,有时会有各种腐生菌混杂其中,必须纯化,尤其是研究真菌的生理小种或遗传变异等现象,更要求单个孢子纯分离物。单孢子分离的方法很多,常采用单孢子挑取法,即将孢子稀释液涂布在培养皿中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倒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镜检查找…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猕猴桃采后病害的病原种类,本研究对猕猴桃储藏期病果进行了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观察了病原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猕猴桃储藏期病害的病原真菌有7种(类),分别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间座壳菌(Diaporthe spp.),无性态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p.)、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sp.)、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研究结果可为后期猕猴桃采后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岸峰  蒋军喜  李庚花  杨子琦 《江西植保》2004,27(4):151-152,154
本文对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鹅掌柴炭疽病等8种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月季炭疽病等5种病害病原为新报道的炭疽病,病原种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9.
对湖北省利川市的黄连样品上的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培养,采用生物学、分子学等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上的病害为黄连根腐病,引起病害的病原为镰刀菌,为当地黄连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侯天爵 《植物保护》1997,23(2):24-25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样品检验,带菌率分别为15%和48%。初步认为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