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包装对香榧坚果贮藏中的油脂酸败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香榧坚果为材料,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香榧原料和加工后成品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期了解真空包装对香榧坚果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原料和成品在贮藏过程中均发生油脂的氧化酸败,表现出过氧化值和酸价上升,总酚含量下降.采用真空包装可显著降低香榧成品贮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增加幅度,减轻脂肪的氧化酸败,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减缓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抑制亚油酸脂质的氧化,相对较好地维持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加种不同来源、不同榨取方式(液压和螺旋榨)的油茶饼含油率和含水量进行了分析,并从中选取浙江淳安、广西岑溪、贵州黎平、江西平江四地的油茶饼进行常温和冷藏条件的贮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种油茶饼的平均含油率为7.62%,平均含水量为12.13%;2种榨取方式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常温贮藏和冷藏条件下油茶饼含油率均下降,但常温贮藏油茶饼含油率下降速度快于冷藏处理.常温贮藏下,油茶饼中残油酸值与过氧化值平均贮藏2个月后超标;冷藏条件下,过氧化值平均贮藏4个月后超标.不同产地的油茶饼含油率、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存在显著差异,4种油茶饼中,浙江淳安油茶饼含油率下降最少,过氧化值和酸值上升最慢;而广西岑溪含油率下降最多,常温贮藏7个月后,含油率比对照下降了33.99%,过氧化值和酸值分别比对照上升了7.53和46.89倍.油茶饼过氧化值与贮藏时间的关系符合曲线回归方程y=a b×exp(x/t);常温贮藏条件下酸值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也符合以上回归方程,而冷藏条件下酸值与贮藏时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a bx cx2.  相似文献   

3.
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亚临界萃取油茶籽油、市售精炼油茶籽油和压榨毛油中多酚含量差异,对比不同工艺油茶籽油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葵花籽油自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临界油茶籽油、市售精炼油茶籽油和压榨毛油中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为6.26、1.70和8.33 mg/g;亚临界油茶籽油的DPPH.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5.39 g/L(VE0.02 g/L),与压榨毛油相当,而明显低于市售精炼油茶籽油(21.66 g/L),表明亚临界油茶籽油和压榨毛油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同时亚临界油茶籽油抑制葵花籽油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能力强于压榨毛油和市售精炼油茶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籽油有利于维持茶油产品的的抗氧化能力,在油茶籽油的加工过程中,亚临界萃取工艺在茶油产品生产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茶油机榨油、精炼油和超临界CO2萃取油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法测色和罗维朋比色法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活性白土用量、脱色温度和时间对机榨茶油毛油品质及色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油在520 nm处有吸收峰,该峰随油色变浅而消失.茶油在罗维朋红值特征吸收波长535 nm处的吸光值与罗维朋红值有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86.最佳脱色条件是活性白土用量8%,120℃,20 min.随白土用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茶油的酸值和羰基价有上升的趋势,而过氧化值和磷脂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在试验条件范围内,酸值和羰基值低于GB11765-89和GB2716-88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的澳洲坚果贮藏条件,为澳洲坚果产业化生产和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带壳果、果仁和开口壳果3种主要市售澳洲坚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冷藏(4℃)和常温贮藏2种方式,以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碘值、脂肪酸为评价指标,研究了0~12月的贮藏期间3种澳洲坚果产品品质指标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随贮藏时间延长,低温冷藏和常温贮藏条件下澳洲坚果带壳果、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的果仁水分含量及仁油的酸值、过氧化值、C16:0含量、C18:0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仁油的碘值及C16:1、C18:1、C18:2、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同贮藏方式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澳洲坚果带壳果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贮藏前期,3种澳洲坚果产品的品质指标、脂肪酸含量在低温冷藏与常温贮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在随后的贮藏期内,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变化幅度均为低温冷藏小于常温贮藏,且随贮藏时间延长,差距逐渐增大。贮藏12月时,低温冷藏条件下澳洲坚果带壳果、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果仁的水分含量分别为5.09%、1.59%、1.36%,仁油酸价分别为0.227、0.214、0.219 mg/g,仁油过氧化值分别为0.405、0.293、0.226 mg/g,仁油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7.49%、16.53%、16.67%,均低于常温贮藏。仁油碘值分别为708.76、750.23、718.17 mg/g,仁油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2.05%、82.56%、82.53%,均高于常温贮藏。【结论】澳洲坚果带壳果贮藏期在6月以内、果仁和开口壳果产品贮藏期在8月以内时,低温冷藏与常温贮藏条件下其品质和脂肪酸含量差别不大,可以选择常温贮藏。更长时间的贮藏时,低温冷藏可有效延缓水分含量的升高和果仁的氧化酸败,使其保持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建议选择低温冷藏,以保证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6.
茶油水化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6种茶油水化脱胶工艺效果及该工艺对茶油品质的影响,并对中温水化脱胶工艺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常规水化脱胶和湿法脱胶工艺能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对酸价、过氧化值和碘价的影响较小,并有较高的工艺得率;中温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化温度为60℃.加水量占茶油质量的30%,水化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7.
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压榨、普通螺旋榨3种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碘价、色泽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β-谷甾醇、总磷、脂肪酸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普通螺旋榨油其酸值、过氧化值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方法。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以超临界萃取茶油最高,而总磷含量以低温压榨油最高,且与超临界萃取油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影响油茶产油量和茶油品质的因素有遗传、环境、营养、茶籽成熟度、茶籽后熟处理和加工工艺等。其中,茶籽成熟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茶籽采收的季节性很强,采摘过早直接会降低出籽率、含油率和茶油品质;采摘太迟会使油酸水解、酸败、酸值增高,造成茶油品质下降。基于此,提出了加强油茶果采收管理、适时采收茶果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油茶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使用的茶油质量国家标准《油茶籽油》(GB/T11765-2003)已不能满足当前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而修订版本迟迟未能出台。通过分析该标准中茶油的具体分级规则,指出了该标准存在压榨成品茶油和浸出成品茶油没有严格的区分指标、部分指标值设置范围过窄及缺乏有效功能成分指标、有害成分指标设定等具体问题;详细对比和分析与大豆、花生、油菜籽等我国主要食用油料标准及橄榄油分级标准;提出了控制茶油质量的主要原则;指出制(修)订茶油国家标准要明确提取原料、工艺,仅压榨油可冠名茶油;分析出茶油中稳定的特征物作为其分级依据;规范指标和标识;提出对农家土作坊生产的原油进行合理的规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优化浸泡工序以及添加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香榧籽加工过程和常温货架期间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阐明香榧籽品质劣变发生及其调控机制,为提高香榧成品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5%和20%氯化钠(NaCl)浸泡处理,每个浓度浸泡时间设定为0、5、10和20 min,测定过氧化值、酸价、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的抑制率、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指标,确定适宜的盐浸时间。选择最佳浓度和时间的浸泡液处理,外源添加0.02%TBHQ,进行第2次烘烤,并将炒制成品在室温条件下储藏60天,测定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抑制率、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指标。【结果】香榧烘烤过程的最佳浸泡条件为20%NaCl溶液浸泡10 min。在这个浓度下香榧的过氧化值、酸价和脂质氧化抑制率最低,同时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20%NaCl溶液中加入TBHQ会使DPPH清除活性、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进一步升高,并且过氧化值、酸价和p-茴香胺值的增长速度减慢。室温储藏60天货架期内,添加TBHQ的香榧籽品质和抗氧化活性优于未添加TBHQ的空白对照。【结论】在20%NaCl溶液浸泡10 min可缓解香榧品质下降。TBHQ可以减轻香榧籽在烘烤和常温货架存放过程中的脂质氧化,并提高氧化稳定性,从而提高香榧加工和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油茶Camellia oleifera籽饼的利用率,以油茶籽饼为原料,通过正己烷一次浸提的方式提取其中的油茶籽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温度、不同料液比和不同提取时间对油茶籽饼中油茶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0℃,油茶籽饼与正己烷溶剂比例为1∶3(g∶mL),提取时间为1 h。在此工艺条件下,油茶籽饼中油脂的提取率达到(91.23±0.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及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的组成。[方法]采用HPLC-M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油茶物种和9个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4种甘油三酯,主要为OOO(三油酸甘油三酯)、OOL(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OP(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等不饱和甘油三酯,其中,不同油茶物种果实OOO、OOL含量较高的均为浙江红花油茶(21.18%、17.70%),OOP含量较高的为普通油茶(14.62%);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OOO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66号(45.83%),OOL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8号(21.05%),OOP含量较高的为长林53号(16.90%),含量均超过10.00%。不同油茶物种和品种果实甘油三酯的综合排名与其含油率排名均存在差异。[结论]结合含油率与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油茶物种果实中,浙江红花油茶表现较优,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长林21号表现较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指纹图谱构建、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 - 分子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DE)萃取丁香精油,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精油经气相色谱 - 质谱(GC - MS)分析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SCD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2MPa、解析温度50℃.SCDE得油率达到21.04%,经GC - MS分析共检测出22种成分,主要成分丁香酚GC含量为67.56%,经MD精制后,尽管丁香酚、β - 石竹烯、乙酰基丁香酚3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回流法相差不大,但精油中丁香酚提高至68.75%,精油色泽和流动性明显改善,品质明显提高.SCDE - MD技术萃取丁香精油的得油率为19.18%,高于水蒸气蒸馏法(11.38%)和正己烷回流法(17.40%),而且萃取时间短,色素、树脂含量低.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辣木籽油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初步研究了SFE-CO2辣木籽油工艺,探索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萃取CO2流量等主要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筛选。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30MPa,温度50℃,时间3h,CO2流量23L/h,SFE-CO2辣木籽油效果最佳,且SFE-CO2辣木籽油工艺流程简单,无溶媒残留,品质好,纯度高,外观清亮,过氧化值0.431meq/kg。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自行提取的16个湖南油茶籽样品、湖南本地的20家油茶籽油生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对不同比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油茶籽油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通过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建立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快速、精准地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含量的油茶籽油掺假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茶籽油原油中含有水分、胶质等物质,易使其氧化,破坏油脂结构,导致酸值、过氧化值升高,影响食用安全以及精炼得率.通过研究找出茶籽油原油除去水分、胶质并加入氮气保护的储藏方法,有效防止其油脂氧化变性,保证了茶籽油品量.  相似文献   

17.
为高效利用圆齿野鸦椿籽油,采用正己烷加热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正己烷-圆齿野鸦椿籽粉末比(液料比)对圆齿野鸦椿籽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对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的工艺进...  相似文献   

18.
提取栝楼籽油脂,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BHA、BHT、Vc、VE、Vc棕榈酸酯、异Vc和PG7种抗氧化剂在标准添加计量下对栝楼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与不加抗氧化剂(CK)相比,7种抗氧化剂对栝楼籽油都有不同强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BHA的抗氧化能力比其它6种抗氧化剂强的多。BHT的抗氧化能力略强于PG、Vc、异Vc、VE和Vc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