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的有效推力。该研究构建了农业高质量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对西北五省2004—2017年二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西北地区2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加强,2017年耦合协调度均值达到0.9,实现了优质发展水平,发展类型为服务优先型,但地区发展不平衡状态依旧存在,有必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展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研究基于2002-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相关数据,首先对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继而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二者发展水平相近,但信息化发展水平落 后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态势,2017年初步进入优质协调阶段,总体来看黑龙江省仍具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信息产业投资、移动电话拥有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和教育经费支出与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1%水平显著正相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在5%水平显著负相关,人均电信业务消费量和产业结构在10%水平显著相关.因此,该研究提出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增加投资,注重信息人才培育,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高质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政策建议以促进二者实现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农业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耦合机理,构建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实践层面,对内蒙古赤峰地区的12个旗县区建立了产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业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产业间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赤峰地区农业发展不均衡,总体属中下水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新型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低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属于拮抗期耦合,2个产业间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失调状态,12个旗县区中5个为轻度失调,7个为中度失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发挥出对农业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构建"主体多元、功能集成、科技引领、人才保障"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推进产业耦合协调,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农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山东省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呈稳定增长趋势,2018年开始进入优质协调阶段;2016年以来,山东省数字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大于农业现代化对数字化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以及人才储备对数字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农业转型期,引导农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就业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效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资源、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在分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的严重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低设施不完备、重视经济利益忽视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出激活创新要素突出地方特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发展目标注重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磷  姜楠 《北方园艺》2021,(16):161-169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基于农村发展总体目标,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内部各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及制约性影响因素展开综合研究.结果 表明:2006-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值整体波动上升,目前处于转型跨越发展阶段.各系统层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逐渐从高度失调演变为良好协调.2006-2012年3项系统层指标障碍度小幅波动,2013年后农业现代化系统障碍度的变动趋势为先升后降再上升,农村现代化系统显著提升,农民现代化系统则逐年稳步下降.具体障碍指标包含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比、人均投递线路长度、人均村庄建设投入等.基于此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加速构筑现代化繁荣格局.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全国各省市的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在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彼此的发展。为促进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进行分析,旨在引导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结果表明,2010年~2018年,全国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普遍处于高度耦合发展阶段,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到2018年,多数省份达到勉强协调。2015年,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处于0.2~0.3,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紧密合作,推动了乡村旅游业与食用菌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分析开鲁红干椒产业发展特征,提出:开鲁县应通过激发现代农业要素,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多种融合模式,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等措施,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两业子系统相互作用机理上,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探讨2011—2020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情况,使用障碍度模型确定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两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由0.016上升至0.908,经历了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的转变;农林牧渔业科技成果应用、技术交易额、农业R&D经费、化肥施用强度、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比重、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6个指标是阻碍两业子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R&D经费投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补齐两业子系统短板。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2016,(3)
正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应该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提法,对此学界已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国际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北京市自身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本文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与形态产业融合并非是新生事物,可以说在产业演  相似文献   

11.
苏戈  矫江  王冠  董天宇  彭程 《北方园艺》2021,(1):164-167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设势在必行。该研究在已有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并将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对社会生产、社会发展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作用进行梳理。与此同时,针对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出了详细的发展建议,以期实现稳步、快速、有效地推动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和融合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2个维度着手,构建湖北省农村三产融合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和综合评价,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以指标层中的20个指标进一步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对湖北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联程度、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尽管目前湖北省农村三产融合有一定成效,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融合水平程度较低、层次较浅。因此需进一步开发农业多功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双方联结机制、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耦合失调的情况,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主要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仅有唐山、石家庄在2015年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类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2)空间集聚类型上,绝大多数城市属于不显著类型区,高-高类型区、低-低类型区涉及的城市数量少。2005年仅有廊坊市处于高-高类型区、张家口市处于低-低类型区;2010年无城市处于高-高类型区,承德市、邢台市处于低-低类型区;2015年仅有秦皇岛市处于高-高类型区、无城市处于低-低类型区。研究可为其他地区推进城市化进程与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家庭生态农场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我国家庭生态农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如:扶持家庭生态农场的相关政策不完善、农场生产成本较高、农产品营销难和“三产”融合程度低。我国家庭生态农场需要通过发挥政府引导、降低生产成本、开拓销售渠道和加大“三产”融合力度等途径来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托管逐步成为规模化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关于农业服务规模经营的学术研究远远滞后于发展实践。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该研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托管最新实践和黑龙江、山西、江苏、甘肃等省份的走访调研,着眼于服务规模经营视角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商的组织方式创新,总结提炼了横向联合扩大服务规模、纵向联合延长产业链条、交叉联合提供全方位服务、线上线下搭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等服务融合创新方式,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在推动农业服务型规模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入探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融合创新的有效手段,并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为农业生产托管的模式规范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浙南高山蔬菜规模生产的起步、产业形成、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4个阶段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又分析了蔬菜生产发展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浙南高山蔬菜生产发展的思路,如制定高山蔬菜发展规划,培育蔬菜产业新兴业态;加快蔬菜生产设施升级,改善高山蔬菜的生长环境;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蔬菜品质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延伸蔬菜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蔬菜产业是临淄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临淄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蔬菜增效、菜农增收为目标,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农业项目的带动,奖励政策的制定,品牌销售的战略布局,以及“互联网+农业服务”新型技术服务模式的实施,使临淄区蔬菜产业顺利完成了产业升级换代。全区绿色蔬菜品牌产品达到44个,“临淄西红柿”“临淄西葫芦”“柳店韭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温室蔬菜平均收入达到30000元/667 m2,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本文对临淄区蔬菜产业上的做法加以总结并对发展中遇到的土地流转、产业链延伸、品牌运作、营销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其他类似区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蔬菜园区基地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规范完善营销模式等发展对策,以期推动临淄区及周边蔬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熠 《长江蔬菜》2015,(20):35-38
从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生产型农业园区的规划理念、市场定位、近远期规划方向、功能分区、分项规划、规划保障等方面均进行了研究,对于生产型农业园区近期应具备的各项功能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研究,同时针对设施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远期建设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詹帅  霍红 《北方园艺》2021,(2):165-171
精准化、智慧化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供应链创新驱动的精准农业能够发挥集成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有机衔接,同时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质量效益三效合一发展,为农业降本增效奠定基础。通过将中观层面的供应链创新与宏观层面的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以供应链创新为驱动的精准农业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有效的以供应链为纽带将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到一起,探究促进我国农业智慧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新思路。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探索以供应链创新为驱动促进精准农业实现的新途径,发现实现精准农业需要以供应链主体创新意识提升为前提,提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对农业服务的支持水平,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多环节、多角度、多方位的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